APP下载

昆曲的音乐美

2010-11-16顾骏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声腔昆山昆曲

■顾骏

昆曲的音乐美

■顾骏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至今活跃在舞台上。而昆曲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明清时期最精美的艺术形式,它有着数以千计的经典剧本,也有着“百戏之祖”的美誉。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成为中国唯一获得这个殊荣的艺术品类。

昆曲因其成熟的表演形式和近乎完美的艺术神韵,六百年来赢得了极高的地位,并且对包括京剧在内的诸多剧种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因此,它被尊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的源头是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是宋元南戏发展到元末明初之时,由顾坚、杨铁笛等人创立,并且吸收了元代北曲中的精华。昆山腔作为南戏,它在创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清唱阶段,并非用于演戏,流传的范围也不广泛。在明代嘉靖隆庆(1522-1572)年间,经昆山戏曲家魏良辅“面壁十年”,躲在小楼上潜心钻研,将昆山腔融入弋阳腔、海盐腔和北曲等其他声腔,创造出新的声腔,使之愈加轻柔委婉,流丽悠远。在韵律上订正了讹漏,除去乖声,变得愈加动听。从明万历到清乾隆的200多年间,是昆曲的鼎盛时期。梁辰鱼写了第一部专门用于昆曲演出的剧本《浣沙记》之后,才彻底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昆曲,并流传至今。

昆曲属于南曲声腔系统,因而它的南曲曲调皆用五声音阶1、2、3、5、6,而不是像北曲那样用的是1、2、3、4、5、6、7。由于南曲少了4、7两个半音,风格上呈现出委婉缠绵的特点。但是南曲声腔的戏曲也有激昂高亢,大喜大悲,慷慨悲壮的场景,一味地用婉转缠绵的曲子,不能完全地满足剧情的需要,于是,剧作家与艺人们便在南曲中引进了北曲。吸收北曲入南曲,在元代就开始了,并且在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之后,这种度曲方法成了昆山腔的一种艺术特色。

由魏良辅开创的“水磨腔”声乐艺术,经过后人世代相传,一直到今天仍相袭相因。昆曲所使用的伴奏乐器,最初只有笛、管、笙、琵琶,后来加入了三弦、筝、阮和提琴。它彻底改变了南曲不用管、弦伴奏的“干唱”方式。加入了管弦乐伴奏后,更大大加强了音乐的力量。昆曲使用的乐器从明代至清代有所发展,但基本场面保持稳定,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年间昆曲文武场所用的乐器共十六种,常用的有鼓、板、曲弦、云锣、唢呐大锣、小锣、号筒、木鱼、铴锣等等。最具特色的乐器是笛子,常常要用雌雄两种,雌笛为小工调,用于生旦,雄笛稍粗,低个半音,用于老生花脸。曲弦经明代中期张野塘改革过后与笛、鼓并称为昆曲演出必备的“三件头”,缺一不可。

现在,昆曲的伴奏乐器大体上分为三组,一是管乐器组,有笛、箫、大小唢呐、笙,以笛为主。二是弦乐器组,有琵琶、三弦、月琴和筝等。三是打击乐器,有鼓板、大锣、小锣、铴锣、云锣、木鱼,以鼓板和小锣为主。如此丰富的乐器,在渲染气氛,配合歌唱方面,充分发挥了乐队伴奏的功能。当然,这些乐器绝不是在每部戏中都起同样的作用。若是生旦主唱的情爱戏,则以笛为主要的伴奏乐器,悠扬婉转的笛声,与抒情的气氛相吻合。若是表现英雄豪举或战争场面的,则用大小唢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以表现壮阔的情怀与紧张、悲凉的战争环境。昆曲的乐队组成与乐器的伴奏方式对之后的各个剧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昆曲的板式节奏也很有特色,过去无论是南曲还是北曲,通常用的为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而昆曲音乐中出现了一种较为复杂的节拍形式,叫做赠板。这种节拍是将原来四拍子(一拍三眼)的曲调,在歌唱时放慢一倍,变成两板六眼的八拍子。赠板使得昆曲的腔调更具特色,它放慢了演唱速度,演唱者可以在中间增添装饰性的花腔,旋律也变得更加婉转曲折,人们说,昆山腔字少腔多,与赠板不无关系。

除了乐队及乐器伴奏的精美之外,昆山腔的演唱技巧也是令人惊叹的。沈宠铵在《度曲须知》中概括其歌唱特点为“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昆曲在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十分重要,唱昆曲时,一定要底气厚,中气足。“善用气者,使气下沉而不浮躁,使声音得到支撑点,则发音饱满而浑厚,且不费力”,否则谓之塌中。

昆曲的运气特色,在于“柔韧如丝”,“绵绵不绝”,是较偏向于柔的练气法;所谓“功深容琢,气无烟火”,是一种平和静定之气,是必除刚强急躁之气,以松静、绵密柔韧之法吐气。强调气沉丹田,呼吸细长,静慢。所谓“细”即不粗糙,无烟火气,无粗野气。

在明代中后期,许多剧作家、理论家、曲师、演员殚精竭虑,摸索出一套歌唱技巧。为了吐字清晰,他们充分运用了汉语音韵学的知识,提出昆曲演员要正五音,清四呼,明四声,辨阴阳。所谓五音,就是指喉、舌、齿、牙、唇五个发音部位;四呼,就是指开、齐、撮、合四种口型。不过这仍是基础的训练,只能解决说话的清晰问题。为了让观众听清楚演员在演唱时发的音,则必须将唱词的每个字的字音分解为字头,字腹与字尾三部分,运用出声,转声,收声的技巧去控制它。如唱“红”字,它可以分解为“h”,“ong”,唱时,每个音逐步吐出,但听起来则是一个完整的字。昆曲练发声的方法,是相当正确和完善的,因而今天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仍在运用此种方法。

猜你喜欢

声腔昆山昆曲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关于“二胡演奏声腔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昆山与太平军有关的建筑
苏剧音乐的曲调与声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