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战地浪漫曲》中博大的浪漫主义情怀

2010-11-16周锡宁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战地文工团军旅

■周锡宁

趁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年景,一系列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荧屏上遍地开花。悬疑谍战的《潜伏》、诙谐幽默的《我的兄弟叫顺溜》、情感纠结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红色剧玩起花样儿,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近日,由林永健、陶慧敏、戴娇倩等主演的电视剧《战地浪漫曲》登陆各地电视台,小眼睛林永健饰演的战地文工团团长张二牛,同样告别了以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将有趣、有情又有味儿的浪漫主旋律故事进行到底。

《战地浪漫曲》是著名作家侯大康先生根据自己的中篇小说《舅舅的一段革命经历》改编而成。在这部作品中,凝聚了他多年的军队文艺工作积淀和对军队文艺历史的研究,饱含着他对这段生活岁月的深情。他用其所熟悉的赣派语言和风趣幽默笔调,把以张二牛、叶清扬为男女主角的一群文工团员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可歌可叹,把战争年代的军队文工团生活表现得绚丽纷呈、精彩绝伦。全剧题材新颖、人性张扬、高潮迭起、亦庄亦谐,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特别是通过鲜亮的人物性格和俯拾皆是的情节彩点,展示出了博大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也正是凭借这一独特的视角,使得该剧成为多年来反映军队题材的电视剧中独树一帜的罕见之作。

说到这部作品,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发言权的,第一,该剧的主创人员中有很多是自己熟识的朋友,对他们自身的性格颇为了解。第二,是自己在该剧拍摄期间曾多次片场探班,对全剧拍摄进程及其间的一些纠纠葛葛心中有数。三是自己也有过多年的部队生活经历,对部队的工作和生活是再熟悉不过了。

战地的生活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是枯燥单调的,但《战地浪漫曲》中呈现出来的文工团生活情趣是令人惊讶、赞叹的,该剧始终洋溢出、不同寻常的浪漫主义气息,使该剧大气磅礴,有历史感,设计巧妙灵活,又极富戏剧张力。

《战地浪漫曲》由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江苏蓝海传媒公司、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联合制作,是纪念建国60周年的贺礼片。该剧导演是曾执导《沙场点兵》《DA师》等军旅题材的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创作编剧室副主任、国家一级导演郑方南。演员阵容包括了林永健、陶慧敏、戴娇倩等人。

与以往的战争正剧都不一样,《战地浪漫曲》讲述的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段浪漫故事。在剧中,在战场上勇猛无敌的猛虎攻坚团团长张二牛,被组织上出于保护战地文工团的考虑,突然调到文工团当团长,于是,一个极富矛盾与喜感冲突的局面便形成了,张二牛与团员们“闹“出了很多的有趣有味有情的亦庄亦谐、笑中带泪的战地传奇故事。

“大老粗”虽然浪漫却脚踏实地,对待爱情忠贞,从不花心,属于模范丈夫中的模范。张二牛面对美女如云的文工团,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门心思地爱着一个人。张二牛对陶慧敏饰演的文工团指导员叶清扬一见钟情,在与战友喝酒聊天时,他酒后吐真言,说一眼就知道叶清扬是个好女人,“能生崽,能护崽。”但叶清扬根本瞧不上农民出身的张二牛。为了追到叶清扬,张二牛想尽各种办法,逐渐融入到这个团队中来,一段浪漫故事也由此展开。

除了追求心上人这条主线,林永健还遭遇了“团花”英子(戴娇倩饰)的一路猛追。第一集中,当文工团受命支援猛虎团时,英子根本不知道战场的可怕,还在行军的路上采鲜花,当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后,英子立刻被吓傻了,幸得张二牛相救才脱离了险境。这个文工团里的“万人迷”从此无可自拔地爱上了“大老粗”张二牛。《战地浪漫曲》中,戴娇倩的出现颇为抢眼,与死了丈夫的指导员叶清扬相比,没有凄苦和哀怨,只有青春、活力、纯真与热情,博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关于剧中演员的评论,中央电视台八套《影视同期声》栏目对林永建的表现赞赏有加:“林永健演技的突破体现在对台词的准确拿捏上。纵观林永健之前塑造的经典角色,无论是《喜耕田的故事》里乡土气息十足的喜耕田、《马文的战争》里贫嘴味儿十足的马文,还是《金婚》中总摆出一副爷们儿样说“干啥儿玩意儿”的大庄,话剧团出身的林永健都凭借其过硬的语言功底,将角色塑造得生活味十足。在《战地浪漫曲》里,林永健将台词功力发挥到新高度,冷不防冒出一句“好个球”,一下子将张二牛这样一个农民出身的粗鲁军人形象表现出来。”

本色台词易讲,但与张二牛蛮牛性格背道而驰的文艺台词却难说。随着剧情的发展,张二牛对文工团工作有了新认识,林永健的台词又变得文艺腔,譬如张二牛向叶清扬(陶慧敏饰)摊牌时,用浑厚的声线与迫切的声调说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干柴堆积只等火种”这样对仗兼押韵的台词,或者“这是人物命运”这种似乎洞悉一切的哲理话语,显得特别有意思。林永健前后台词一粗鄙一文艺,使张二牛的性格变得十分立体。这种处理人物性格行为的方式具有极强延展性,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性格中的多个方面开始展现,让观众应接不暇。

不仅台词有突破,林永健在《战地浪漫曲》中演的感情戏也是一绝。“长得有点抱歉”的林永健在《战地浪漫曲》里有“艳遇”了,这是他之前所塑造的角色里不曾有过的。然而,没有演出类似角色的经验,使得林永健出演张二牛时不必受到束缚,反而更加放得开。戏中,无论是对叶清扬发起或含蓄或直白的追求攻势,还是对英子(戴娇倩饰)的表白给出或婉转或直接的拒绝态度,林永健演绎起来,都显得真情流露,很好地呼应了“浪漫曲”的主题。

当然,林永健在《战地浪漫曲》中的演出也并非无可挑剔,过于外露的表演被指过于“矫情”。虽然《战地浪漫曲》戏中有戏,稍微夸张的表演无可厚非,但是在处理张二牛发火、着急等戏份时,林永健只能用略显夸张的肢体语言交代情节。这个瓶颈成为准一线演员林永健通往一线道路上亟需突破的关卡。

剧情本身展现出博大的浪漫主义情怀

“好起来像个大侠,坏起来像个强盗”;《亮剑》中的李云龙没有什么文化,性格豪迈,不按常理出牌;在《垂直打击》中,特战大队队长杨亿勇敢智慧,但缺点也非常明显,训练士兵往往不近人情……

《战地浪漫曲》中的张二牛则是不折不扣的“另类浪漫英雄”,他的独特魅力在于他的壮烈和大气,他的胆识和骨气,充盈其中的英雄气同时又不乏细腻和浪漫的独特气质。可以预见,林永健塑造的“张二牛”将是继孙海英的“石光荣”,李幼斌的“李云龙”之后,另一个堪称经典的军人形象。

透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现实主义存在价值

不难看出,与众多军旅题材相比,该剧最突出的显性特征是它独有“浪漫”韵味。从整体气质上来讲,它的“浪漫”展现有别于像电视剧《幸福像花一样》中那种时代环境大背景下的情感小浪漫,它所阐述的是在硝烟弥漫中那种博大的浪漫主义情怀。这种独特视角的呈现,填补了军旅题材上的历史空白,而绝不是革命知识的浮现与回顾。

另外,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也差异于众多军旅题材作品中的“草莽英雄”,例如《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石光荣,草莽出身,虽然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但性格粗鲁、为人固执,甚至有些刚愎自用;《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江湖习气很重,

本剧通过军旅题材来揭示特殊历史环境中人物精神世界,展示主人公“张二牛”性格命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念,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现代人的接受习惯和价值理念道德取量标准。在剧中,既有民族和国家的光荣与梦想,也有能满足普通人的侠义感,展现出精神内涵需求的丰富和饱满。

毫无疑问,这种博大的“浪漫主义情怀”对中国时代精神的塑造将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正义和英雄的渴望是人们心中恒久的追求,在当今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众多军旅题材电视剧热播,反映出了中国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认同感。

不少好莱坞大片总是在宣扬民族主义、英雄主义,然而在中国,承载这一任务的重担主要落在了军旅电视剧身上,这是民族对大众传媒的一种呼唤。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的良好发展势头带动了个人精神状态的发展。军人形象以巨大的人格魅力告诉人们:没有战争,一样有英雄!

其实,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勃兴,还是有其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原因的。当下和平年代,多数人的生活是平淡而平凡的,因而,缅怀历史上革命英雄大起大悲的人生、浪漫传奇的命运,很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同。

唤起民族国家自豪感,时代召唤英雄主义。“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精神,现已成为中国军人的军魂象征,也成为普通民众可资汲取的一种精神资源。

蓝海传媒拍摄这部具有“浪漫主义博大情怀”的军旅大戏《战地浪漫曲》,正是要通过塑造、展现具有大可爱也有小缺点的平民传奇英雄“张二牛”的形象,再次点燃中国观众的英雄主义情结与爱国主义热情。“张二牛”坚毅刚强,积极乐观、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担当民族大任,恰恰契合了当下的时代精神。

猜你喜欢

战地文工团军旅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本期主题:军旅
汪立三在合江农垦局文工团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战地妙笔著文章——忆我的父亲罗立斌
军旅雅士
SKAP秋冬军酷系列新品上市
战地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