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线索的发掘
2010-11-16陈其龙
□ 陈其龙
要争取当地党委宣传部门的支持。党委宣传部门可以说是县级电视台的“娘家”,许多上级和本级党政领导机关发布的政策、政令、决定、公告、通知等文件以及需要报道的其他事项都会经过“娘家”。争取“娘家”的支持,无疑是给记者提供了一个“新闻线索库”。万安电视台每月和当地宣传部门一起召开的宣传例会,就成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当地党委宣传部门也可以给县级电视台记者以政策扶持,规定基层单位和基层通讯员向电视台发送稿件或提供线索的目标考核指标,从而也给记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
要练好“嗅、挖、培育”之功。练就了“职业鼻”就不愁“嗅”不出好新闻来。当然,哪些地方容易“嗅”出新闻值得研究。比如,新政策出台后,你可以去“嗅一嗅”基层执行得如何?老百姓有什么反映等。时时刻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运用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这样也容易“嗅”出新闻。“挖”就是对事物作深层次的分析,同样是一块荒地,刨开表层后,里面也许会有不同的 “内涵”。2006年,笔者到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访,就是村主任的一句“我要去放广播”,让笔者“嗅”出了新闻线索,进而从村主任放广播开拍,挖掘出《新村新景新农家》这条好新闻。“培育”就是记者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一些典型,即在新闻出现苗头时不急于报道,等时机成熟后再报道。当然,只有正面典型才能这样去“培育”。
要善于建“信息库”,开“新闻线索源”。首先要善于从上级媒体新闻信息中找新闻线索。县级台记者要时时关注上级电视台、电台以及报刊、网络的新闻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知道一个时段的宣传重点和方向,并根据这些信息,结合本地的实际,有针对性筛选线索,往往能抓到鲜活的“大鱼”。其次要发掘地域差异优势抓线索,以特色取胜。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县级台记者在重大的新闻线索处理上相对于上级台记者来说处于劣势。所以,记者要从挖掘本地地域差异优势来抓新闻线索,从“小”处入手,突出“另类”特点。尽管不是什么“大线索”,但往往有“新、奇”的特点,取得“意外”的效果。最后,县级电视台记者还要善于建立自己的信息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