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光 公共胸怀——江西交通广播“2·9救援”节目及思考
2010-11-16周海平
□ 周海平 蓝 蔚
“假如我能消除一个人的痛苦,或者平息一个人的悲伤,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它的巢中,我便没有虚度此生。”
这是美国诗人埃米莉·狄更生的诗句。160多年前诗人的人生感悟,成为我们今天工作中多次出现的旋律。无论是重特大交通事故,或是雨雪冰冻灾害,我们跟着时代需求,走进了应急救援体系。走得愈深,愈觉得责任重大,面对着电话那端的呼救,自然阐发出一个生命个体对另一个生命个体应有的回应,职业好像已经模糊。但恰恰相反,应急救援体系中,每一个职业所表现出的专业素质,正是救援的关键所在。
2010年春节前夕,为了一个叫邓黄颖的受伤孩子,一群素昧平生的人,在270多公里的紧急救援中,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爱心接力,广播电波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彼此间留下许多温暖回味以及思考。
2010年2月9日中午,修水县竹坪乡,大人孩子们喜气洋洋,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邓家一岁的孩子邓黄颖正是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时候,对什么都好奇的他,看见了桌上的开水瓶。他踮起小脚尖,努力地用手去拨弄开水瓶……突然,开水瓶倾倒,整瓶开水自上而下地浇到小黄颖头上。小黄颖立刻被送到修水县人民医院抢救,医院说,像小黄颖这样面部及呼吸道严重灼伤、呼吸极为困难的情况,医院没有医疗条件,必须立刻送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抢救。
驾驶赣AD6867车的冷师傅是一名跑南昌到修水的快轿司机,他看到一对夫妇手里抱着一个孩子向他招手,孩子的母亲头发零乱,面容愁苦,不停地流眼泪,孩子的父亲也焦灼不安,上了车,就说以最快的速度到南昌。冷师傅一边从后视镜里观察,一边与他们交谈才知道,自己车上的这个孩子,竟是生命垂危,亟待抢救。冷师傅不仅替孩子着急,自己也有些慌了神。人命关天,时间就是生命,但正值春运高峰,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不时有间歇性拥堵,照这样的速度行进,孩子的生命难有保障。16:40,冷师傅的车被堵在修武公路的武宁县盘溪村,孩子已经几度昏迷。情急之下,冷师傅拨通了自己常听的FM105.4江西交通广播的热线电话。他说:“我在这个广播里经常听到他们救人,也许他们能救这个小孩。”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媒体功能定位是信息传播、舆论导向、社会监督、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等。在社会向多元化框架迈进时,“服务”这个原本属于第三产业的概念,进入了新闻领域。尤其是广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以“窄播”的方式突出重围,以“服务”的理念再战江湖。一时间,风生水起,别开生面,公共服务打造了公众影响。
江西交通广播《交广双声道》节目,正是在服务理念下应运而生的交通服务类节目。
2月9日16:40,主持人晨悦接进了修水县冷师傅打来的求救电话:
“我车上有一名重度灼伤的一岁小孩,需要赶往南昌大学一附院抢救。”
“我的车被堵在武宁县盘溪村。”
“我的车号是赣AD6867。”
“我需要交警帮助。”
时间就是生命。江西交通广播导播间、直播室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严峻考验,是挽救生命的生死较量。我们必须去努力,争取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主持人晨悦在接听冷师傅的求救电话后,立即在广播中呼吁社会给予帮助。
冷师傅焦急的呼救、孩子危险的伤情,引起了车上人群的高度关注。17:10,导播切进南昌市热心听众赵先生的电话,在广播中向冷师傅分析、提供前往一附院的最佳行车路线;17:20,导播又切进南昌热心听众苏医生的电话,向孩子父母介绍针对灼伤孩子有效的紧急护理专业常识。江西交通广播编辑要求冷师傅把电话交给孩子的父母,提醒开车途中避免接听电话,注意安全,并在节目中连续插播行驶进程,请沿途司机注意,为这辆抢救生命的赣AD6867让出一条通道。这些实用的帮助信息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一个有着诸多进步与文明的年代里,我们仍不会幸免于各种灾难。而尽可能运用人类文明去防止或至少减轻灾难的损失和恐怖,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江西交通广播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得不与各种交通事故、突发事件打交道,公共危机意识已经流淌进了她的血脉之中,服务理念、新闻眼光和人文胸怀,成为其责任的诠释,并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在江西交通广播导播间的墙上,挂着两幅预案,一是《重大交通事故信息处理预案》,二是《恶劣天气信息处理预案》。2月9日下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一岁孩子的生命危机,我们把所有采编力量全部压向救援节目,第一时间锁定新闻资讯采集平台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编辑迅速联系武宁县公安局和武宁县交警大队寻求帮助,他们立即联系武宁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建议用120救护车,在专业医生的陪护下,将受伤孩子送到南昌。但是,孩子的父母出于时间考虑,没有进武宁县城,而是直接前往昌九高速公路。
江西省交警总队值班领导接到江西交通广播请求支援的电话后,立刻下令,要求高速交警二支队和一支队联动部署,以警车开道,在高速公路上开通无缝对接的绿色通道;南昌市交警支队东湖大队接到江西交通广播的紧急呼救后,立即进行警力部署,确保晚高峰期间,以最快的时间将孩子送进医院。与此同时,编辑千方百计与南大第一附属医院取得联系,烧伤科医生迅速着手准备抢救措施,并通知我们说可以不通过急诊,而是将孩子直接送进烧伤科抢救。一条长达200多公里的爱心接力生命通道已经打通。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生命的坚强和运气。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夜幕悄悄降临。晚高峰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几乎都在关注FM105.4江西交通广播的救援特别节目。面对特殊事件,打破常态节目进行非常态播出,就是在给新闻报道加粗体、加黑体、加上重重的感叹号。进程式直播把救援者和被救者紧紧联系在一起,似乎都能在电波中感受到彼此的心跳。
冷师傅紧紧地握着生命的方向盘,有时他会喊喊孩子的名字,听听孩子的声音,更多的时候他在安慰孩子的父母,也是在给自己打气:听听!这么多不认识的人,都在伸出援助的双手,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孩子一定能度过难关。
冷师傅的心随着孩子的每一次呻吟而牵扯,随着距离高速的公里数而心跳,他知道,上了高速他就能看到希望,上了高速生命就多了一份护航的力量。
三公里、两公里、一公里……
18:35,赣AD6867来到昌九高速艾城入口处。高速交警二支队二中队李警官以交通安保三级的级别执行护送任务,收费站特别预留绿色通道,一分钟也没有耽搁,高速交警以警车带道,后面紧跟着赣AD6867,以警报开道,用喊话器喊话,一路保持130到140公里的时速向南昌方向疾驰。
仅仅只用了12分钟,18:47,李警官将车带到昌九高速新祺周段,早已等候多时的高速交警一支队罗警官,接过赣AD6867,继续往南昌方向急驰。罗警官也曾经被重度烧伤过,是亲人和战友帮助他度过了难关。他说,在执行护送任务的时候,他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他的心与孩子的生命完全融为了一体。
根据南昌司机们提供的建议,护送孩子的车辆避开晚高峰车多路段,从洪都英雄大桥进入南昌城区。19:06,搭送着受伤孩子的赣AD6867,在高速警车的警笛中,从洪都英雄大桥进入南昌城区。夜幕下的万家灯火中,他们看到了已严阵以待多时的南昌交警。春运期间夜间行车,从昌九高速艾城收费站到南昌城区,原本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但为了抢救生命,他们仅仅只用了30多分钟。
南昌市交警支队东湖大队一中队指导员涂筱明带领警员又接过了这场护佑生命的爱心接力棒。
记者李磊就在涂指导员的车上做连线报道,他将手机对准涂指导员的步话机,全省的听众通过直播听到了涂指导员对沿途交通的调配和焦急的喊话,从洪都大道、阳明东路、永外正街到一附院,在南昌晚高峰时段,仅仅只用了两分钟,就将生命之车带进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涂指导员完成任务后说,对时间的精确把握真是惊心动魄,前后不过短短几分钟时间,既要确保赣AD6867到达之前南昌晚高峰交通的有序通行,又要确保赣AD6867到达时一路畅通,沿途交警管控有力,南昌市民配合到位。
整个春节期间,孩子的伤情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不断播出新消息:切喉手术很成功,孩子已度过危险期,孩子已经能够进流食……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进入后续治疗和恢复期。正月初九,即将出院的孩子及父母接受了江西交通广播的慰问金,孩子的父母不善言辞,但感动和激动之情,令人可感。此次救援事件的自始至终,我们坚决没有对孩子父母进行采访,以避免他们在感情上再受到冲击。媒体在应急救援采访过程中,避免对家属的二次伤害,已经成为了共识。
2月9日这期特别救援节目长达四个小时,整期节目的难点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四个小时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假设的结局:假如这个孩子在途中发生意外了呢?如医生所言,他随时都有窒息的可能。
假如这个孩子在途中发生了意外,报道应该终止,还是继续?如果继续,报道方向在哪里?本期节目是一个结局完美的案例。但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媒体以一个介入者的身份,在推进一个事件的进程式报道中,最大的难度在于判断走向。新闻事件的结局往往决定了报道的成败,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公共事件性报道,甚至决定了个人的荣辱、媒体的公信以及行业的尊严。
本期节目的对象是具体的个体,但我们类似的节目经常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尤其是在极端公共事件中,万众瞩目,媒体的压力非常大。采编队伍的业务能力,对各类资源的调配能力,舆论导向的把握能力,以及应急救援的服务能力等等,都体现着一个媒体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