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治”倒逼公权正义不值得欢呼
2010-11-16张遇哲
声屏世界 2010年12期
□张遇哲
日前,有媒体曝光四川简阳原市长因违法批地被免一周后异地再任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0月31日,资阳市委宣传部发布通报,资阳市委在10月份先后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现市财政局局长段成武同志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并免去其资阳市财政局党组书记职务,提名免去其资阳市财政局局长职务。(10月31日《四川在线》)
问题官员的“周而复出”,终于以戏剧化的结局收场。从就地免职一周后火线复出,到媒体曝光数日后闪电下课,段成武经历了人生仕途上的“过山车”。当然,他不过是这出官场“活闹剧”中的一个道具。那幕后翻云覆雨的公权力,才是故事真正的主角。央视《新闻1+1》节目依据“媒体监督推动公共事件迅速解决”现象提出“媒治”概念,简阳的“问责游戏”不过是为其增添了又一个生动例子。然而,通过媒治倒逼公权正义,并不值得我们欢呼。
“媒治”的胜利,很可能带来双重负面效应。其一,造就公权部门的惰性。时下,“媒体报道,迅速处理;媒体没报,置之不理”俨然成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办事逻辑。毕竟,媒体聚光灯总有照射不到的死角。这样的被动式作为,不利于职能部门的规范管理和法治社会建设,还会衍生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猫捉老鼠”的游戏。其二,掩盖深层次问题。“媒治”往往局限于个案的处理,并不能直接触及问题根源。如何完善问责体制,显然不是“媒治”所能担当的。从“人治”到“媒治”固然是一种进步,但如果我们因媒体的一次又一次胜利而沾沾自喜时,可能就会丧失向成熟法治前进的动力。就这一点而言,简阳的“假问责”事件还远不能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