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否定副词“不”的情态特征及其序位安排
——现代汉语“NP1+对+NP2+VP”句式的两种否定形式

2010-11-15朱华平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中心词情态介词

朱华平

(巢湖学院中文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否定副词“不”的情态特征及其序位安排
——现代汉语“NP1+对+NP2+VP”句式的两种否定形式

朱华平

(巢湖学院中文系,安徽 巢湖 238000)

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在“NP1+对+NP2+VP”句中有两个位置,一个是在介词结构的前面,另一个是在谓语的前面。如果该句式的谓语由形容词充当,“不”只出现在谓语中心词的前面,如果句子的谓语由动词充当,那么“不”即可以出现在介词结构的前面,也可能出现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不”的情态特征是制约它在这类句子里的序位安排的一个重要因素。

介词结构;否定;“不”;情态

1 引言

在否定句中,否定词“不”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前面,因为谓语动词是句子句法、语义的核心。但是当谓语动词前面出现修饰成分时,“不”往往有几个可出现的潜在位置,人们在探讨“不”的这类序位变化时,常考虑到句子各成分间的语义关系以及否定词的否定辖域、否定焦点等。

否定词“不”在“NP1+对+NP2+VP”句中也有两个潜在的位置,一个是在介词“对”的前面,另一个是在谓语中心词的前面,所以 “NP1+对+NP2+VP”句有两个潜在的否定形式:S1:NP1+不+对+NP2+VP;S2:NP1+对+NP2+不+VP。 实际运用中,有的仅S2成立,有的两者都成立。并且S1与S2的句义差别不只体现在否定辖域和否定焦点上。如下例:(带*的句子不成立)

(1)a.我对老王不了解。/b.*我不对老王了解。

(2)a.我们对供货来源不实行国别歧视。/b.我们不对供货来源实行国别歧视。

傅雨贤、周小兵等(1997)、吕叔湘(1999)也曾认为否定副词“不”在“NP1+跟+NP2+VP”句式里位置不同,句义也不同,在前表示主观意愿的否定,在后表示客观事实的否定。我们通过“NP1+对+NP2+VP”句两种否定形式的考察,认为“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情态特征,它的情态特征是制约它在句子里的序位安排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句式考察

2.1 “对”表示对待关系

2.1.1 谓语中心词是形容词

表示人的某种感情态度的形容词,如:友好、热情、友善、热心、冷淡、客气、耐心、好、严、气愤、认真、生气、孝顺、在乎、悲观、乐观、细致、骄傲、虚心、谨慎、粗鲁、粗心、随便、马虎、和气、严肃,等。

(3)S1:a.*这孩子不对学习认真/b.*小张不对父母孝顺

S2:a.这孩子对学习不认真/b.小张对父母不孝顺

表示对事物评价的形容词,如:合适、适宜、便利、方便、重要,等。

(4)S1:a.*干燥气候不对水稻的生长适宜/b.*过多的手续不对群众办事方便

S2:a.干燥气候对水稻的生长不适宜/b.过多的手续对群众办事不方便

认知经验类形容词,主语是人物名词,如:在行、精通、熟悉、陌生,等。

(5)S1:a.*老李不对韩语精通/b.*他不对这座城市陌生

S2:a.老李对韩语不精通/b.他对这座城市不陌生

2.1.2 谓语中心词是动词

表示与心理感情有关的非自主的心理动词,如:佩服、同情、厌恶、心疼、满意、了解、相信、担心、放心、怀疑、理解、喜欢,等。

(6)S1:a.*我不对他的性格了解 /b.*张老师不对这所学校熟悉

S2:a.我对他的性格不了解/b.张老师对这所学校不熟悉

非自主的产生类动词,这类动词有:产生、起、造成、构成、形成,等。

(7)S1:a.这种药不对他的病起作用/b.这件事不对他造成影响

S2:a.这种药对他的病不起作用/b.这件事对他不造成影响

形式动词,如:加以、进行、给以、予以、给予、作、展开,等。形式动词只起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的表义成分是后面充当宾语的动词,充当宾语的动词大多是与心理、思维、意识有关的动词,如:观察、分析、讨论、调查、比较、培养、证明、支持、保护、解决、改革、说明、解释、补充、宣传、检查、整顿、限制,等等。形式动词充当谓语有自主义。

(8)S1:a.他不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分析/b.老李不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

S2:a.他对自己的失败不进行分析/b.老李对这些问题不加以研究

2.2 “对”表示方向或对象

言谈类动词,如:说、讲、谈、说谎、辩解、倾诉、吐露、提出、提到,等。

(9)S1:a.他不对学生说清楚/b.我不对那孩子笑

S2:a.他对学生不说清楚/b.我对那孩子不笑

其它表示具体动作和抽象行为的动词,如:看、笑、点头、眨眼、敬礼、行使、推脱、提供、开放、掩饰、征收、承担、实行、施加、加强,等。

(10)S1:a.老师不对学生施加学习压力/b.政府不对这种商品征收附加税

S2:a.老师对学生不施加学习压力/b.政府对这种商品不征收附加税

2.3 小结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在“NP1+对+NP2+VP”否定句里“不”的序位变化呈现出以下规律:谓语中心词是形容词和非自主的心理动词时,否定副词“不”只能位于谓语动词前;当谓语中心词是产生类的非自主动词时,“不”可以出现在两个位置;如果谓语中心词是自主动词,“不”既可以出现在谓语动词前,也可以出现在介词结构前。可以看出 “不”的位置变化与谓语的语义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上文的考察运用的是内省的语料,为了进一步验证考察结果,我们选择了10个自主义和10个非自主义的常用形容词和动词作为该句式的谓语中心词对北京大学语言学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了这类例句的查找。①查找设计为 “不”/“对”和谓语中心词之间间隔在10个字符以内。分析统计语料时,我们排除了疑问句和双重否定句,因为这些句子的强化焦点对否定词“不”产生牵引,导致“不”的移位。客观语料的统计数据充分证明了我们前文考察分析的结论。

表一:自主动词

表二:形容词和非自主动词

3 句义分析

3.1 形容词、心理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词

S1不成立,S2成立。句子的谓语是对主语恒常性状的描写,这种性状具有客观性,尽管人们对某种客观性状的的认识可能因人而异,但每个人的认识结果是稳定的、持续的。

(11)于是对老王不热情,也不冷淡,温开水一杯。(刘震云《官人》)

(12)在学校教书,他是顶好的同事与教师,可不是顶可爱的,因为他对学生的功课一点也不马虎,对同事们的应酬也老是适可而止。(老舍《四世同堂》)

上例中的“不热情、不冷淡”、“不马虎”是对主语情感态度方面性状的描述,这些性状特征具有恒常性,产生于过去,持续于现在甚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表示人的情绪、感情、意志意识的心理动词类似于形容词,可以接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些动词表示的心理动作是非自主的,不受主观控制。(13)(14)例的“不了解”、“不习惯、不熟悉”是主语的一种恒定的心理性状。

(13)田亮,你对他的家庭不了解,你不知道他处于一个怎样的环境,……(岑凯伦《合家欢》)

(14)噢,不能以此为例,第一,那评委是西洋人,他们对中国菜不习惯或者是不熟悉。(陆文夫《吃空气》)

3.2 产生类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词

S1、S2都成立。S1句具有未然性倾向,是对未来“产生某种结果”的否定性判断,“不”隐含“不可能、不会”的意义;S2句是对已然事实的认定,表示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产生某种结果,具有惯常性,谓语可以宽泛地看成是主语客观性状的描述。

(15)该产品为无色、无毒、透明的芳香液体,显中性,不对任何物体造成腐蚀。(《市场报》1994)

(16)马锐倒似乎没太介意爸爸的措辞,他像个棉花床垫似的,对任何挤压都不产生弹力,使用力量愈大反倒瘪了下去。(王朔《我是你爸爸》)(15)例的谓语是对“该产品”特点的介绍,“不”有“不可能、不会”的意思,(16)例“不产生弹力”是“棉花床垫”的人们都熟知的恒常性状。

3.3 形式动词和动作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词

S1、S2都成立。S1句是对主语发出某种行为动作的主观意愿的否定,“不”有“不肯、不想、不愿意”的意思,有时可兼有“不可能、不会”的意思。如:

(17)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国家一般不对合营企业进行强制性的行政干预。(曾鹏飞《技术贸易实务》)

(18)不大知道高凡在周纯一的手下当“军师”,高凡从不出头露面,我也不对别人说。(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19)专门供各地来首都办事的高级官员下榻的政府宾馆,现在已经不对叶努启则开放,他只好在帕城饭店住下,……(翻译作品《斯大林肃反秘史》)

(17)的谓语中心词是形式动词,(18)的谓语中心词是具体的言谈动词,(19)的谓语中心词是抽象动作动词。 (17)、(19)两例的主语是体现人的主观意志的事物名词“国家”、“政府宾馆”。各例的“不”都隐含“不愿意”的意思。(17)例“国家一般不对合营企业进行强制性的行政干预”是条件复句的结果分句,是虚拟条件推理的结果,具有未然性,“不”兼有“不可能、不会”的意思。

S2句谓语表示主语一直没有发出某种动作的客观事实,即主语从过去的某一个时间开始没有发出某个行为动作,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未来,具有惯常性或持续性,谓语不考虑主语的主观性而把它当做客观事物来叙述它的的客观性状。 如(20)至(22)例。

(20)另外一些国家对作物扣押权也不给予法律上的承认。(翻译作品《经济增长理论》)

(21)就是说,我已不再是一名警官,而且对后来认识的人也不提及这一段历史。(莫怀戚《透支时代》)

(22)爱社笑了,白天偷偷笑,夜里睡在床上笑,明里对人们不笑,不光不笑还说,别疯了,该罢休就罢休,不要贪心不足,……(乔典运《香与香》)

4 相关讨论

4.1 “不”的情态特征

“不”是现代汉语最重要、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否定载体,表示否定是它的基本语法意义,但词类范畴是一个典型范畴,我们不能排除否定副词“不”同时具有其它次类副词的语义特征,上文的考察也表明“不”具有“不可能、不愿意”的情态意义。

否定与“极性”相关,沈家煊(1999)把句子的肯定和否定称为“极性”,两极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作 “情态”,情态分为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两大类,认识情态是说话人主观上对命题是否真实所做出的判断,涉及可能性和必然性,道义情态分为指令、承诺、愿望和评价。现代汉语有专门词语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态,如情态副词、助动词、语气词等,不同语义强度的情态词构成渐变的情态连续体。否定作为情态的一个极端,“不”和这些情态词语虽然处在不同的语义强度等级上,但在一定的语义条件下会隐含邻近语义强度的情态意义,如“不一定、不会、不可能、不愿意、不肯、不想”等。如下所示:

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23)a.明天不下雨。/b.今天晚上他不回家。/c.昨天晚上他不回家。

(23a)隐含“不会下雨、不可能下雨”。 (23b)隐含“不会回家、不可能回家”和“不愿意回家”,(23c)也隐含“不愿意回家”。

但是“不”获得这些情态意义是有条件的:

1.对未然或者未知事件进行判断时“不”具有“或然性”情态方面的意义。 Halliday(1985)认为主观和客观是有程度差别的,它们构成一个渐变的连续体: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非明确客观—明确客观。未然的事件大都是未知的,人们预判未知或未然事件时主观程度高,当我们用“不”对一个命题进行否定性预判时往往隐含着“不会、不可能”的意思,如(23a)。 相反,对已知的已然事件的认定,“不”没有“或然性”的情态义,如(23c)。

2.“不”否定自住动词时具有“意愿”情态方面的意义。不能主观控制的行为动作谈不上 “意愿”,如“他不怕刮风下雨”里的“不”不隐含“不愿意”的意思,因为“怕”是非自主动词,“怕不怕”不受主观控制。“意愿”不随时间的转移而改变,可以是过去的意愿如(23c),也可以是未来的意愿如(23b)。目前很多研究也认为“不”加在表示动作的动词或词组前边往往是对某种意愿的否定,有“不愿意、不肯、不想”的意思(朱德熙1982、吕叔湘 1985、聂仁发 2001、李铁根 2003),具体的动作动词一般都是自主动词。

4.2 “不”的序位安排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纯理功能可分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言的人际功能指语言表明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的推断功能。当这三种功能成分排列顺序通常是:语篇功能成分先于人际功能成分,人际功能成分先于概念功能成分(袁毓林2002)。人际功能成分在句子里比较靠前,这是语序安排的普遍规律。

在一定语义条件下具有情态特征的否定词“不”能够表明言者或者行为主体的主观认识态度,转化为句子的人际功能成分,人们在进行语言编码时,会尽可能地前移带有情态特征主观程度高的“不”,但它同时还受到其它语法规则的制约而不能无限地前移。在我们考察的 “NP1+对+NP2+VP”否定句中,当谓语中心词由自主动词充当,否定词“不”否定施事的主观愿意,它的位置会前移,如(17)至(19)例;如果“不”对未知或未然事件进行否定性判断,“不”的位置也会前移,如例(15)。相反,当“不”否定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客观性状或客观事实时,主观程度很低,便不具备上述的情态特征,也就不会前移。

5 结语

否定副词“不”在“NP1+对+NP2+VP”否定句中有两个潜在位置,“不”否定客观性状或客观事实时,它的主观程度很低,出现在谓语中心词前。“不”能不能前移至介词结构前,受制于它有没有情态特征。当谓语中心词是产生类动词和自主动词时,如果句子是对未然或未知事件的判断,“不”则具有或然性方面情态义,如果句子是对主语发出某种动作意愿的否定,“不”则具有意愿方面情态义,“不”都可前移到介词结构前。

“不”的语法意义和用法十分复杂,学界讨论较多,争论也较多。通过对“不”否定的“NP1+对+NP2+VP”的两种否定形式的考察,我们认为“不” 除了具有常讲的主观意愿方面的情态特征外,至少还有或然性方面的情态特征,这些情态特征可以在不同的语义条件下表现出来。但“没有”却不因这种位置的变化而造成的语义差别,“没有”在前在后都是对客观事实的否定,这也启发我们“不”的情态特征是它跟“没有”的一个主要差别。

[1]傅雨贤,周小兵等.现代汉语介词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1997.

[2]金玧廷.现代汉语介词结构和否定词之间的语序关系[J].语文研究,2000,(3).

[3]李宝伦,潘海华.焦点与“不”字句之语义解释[J].现代外语,1999,(2).

[4]李临定.汉语比较变换语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李琳莹.介词“对”的意义和用法考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9,(3).

[6]李铁根.“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J].汉语学习,2003,(4).

[7]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10]聂仁发.否定词“不”、“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2001,(1).

[11]钱敏汝.否定载体“不”的句法、语义考察[J].中国语文,1990,(1).

[12]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13]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4]熊仲儒.否定焦点及其句法蕴含[J].中国语文,2005,(4).

[15]徐杰,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形语法范畴:“否定”“疑问”[J].中国语文,1993,(2).

[16]徐枢.“对”字句的几种主要格式[J].汉语学习,1984,(4).

[17]袁毓林.论否定句的焦点、预设和辖域歧义[J].中国语文,2000,(2).

[18]袁毓林.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原则及其认知解释[A].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六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9]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0]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MODAL CHARACTERTICS OF THE NEGATIVE ADVERB “BU”AND ITS WORD ORDER——TWO NEGATIVE STRUCTURES OF THE SENTENCE“NP1+dui+NP2+VP”IN MODERN CHINESE

ZHU Hua-ping
(Chinese Department of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In modern Chinese,the negative adverb “bu” has two locations in the sentence“NP1+dui+NP2+VP”.One is in front of the prepositional construction,another is in front of the predicate verb.If the predicator is an adjective,the location of“bu” is just in front of the predicator.However if the predicators is a simple verbal phrase or a verb,the negative adverb “bu” could emerge on the two locations.The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bu” are the important restrictive factors.

Prepositional phrase; Negation; “bu”; Modality

H109.4

A

1672-2868(2010)05-0101-05

2010-07-08

朱华平(1973-),男,安徽庐江人。巢湖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教学。

责任编辑:陈 凤

猜你喜欢

中心词情态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Why I ride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介词不能这样用
同位语从句与中心词的句法关系
准确把握“中心词”轻松突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