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北岸黄麓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2010-11-15张靖华翟光逵
张靖华 翟光逵
(1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2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 合肥 241000)
巢湖北岸黄麓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张靖华1翟光逵2
(1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2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 合肥 241000)
巢湖北岸黄麓镇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包括明代瓦屑坝移民村落群与近代“试验乡”计划遗址两大版块,对这些历史遗迹进行保护和发掘,并加以有效利用,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麓地区;移民村落;试验乡计划
1 历史地理环境
巢湖市居巢区黄麓镇,旧属庐州府巢县,地理位置在西黄山——中庙镇一线以东。旧时此一地区又称“巢县西乡”,村庄较为集中,以农渔业生产为主。
黄麓一词出现较晚。其来源应出于1929年张治中先生的 “试验乡计划”。该计划以洪家疃为中心,划定周边地区为现代化试验乡。并设黄麓学校,同时尝试以教育为带动,促进周边农村社会经济建设。按试验乡计划时的规划范围来看,当时的“黄麓”是指“东起烔炀,西至长临”的巢湖北岸,[1]其总面积合今黄麓镇所辖范围的二倍左右(图1)。
图1 试验乡计划时的黄麓地区地形图(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绘制)
2 黄麓历史文化资源的结构与价值
近年来学界对黄麓地区所作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传统,使得本地区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主要以明代“瓦屑坝”移民村落遗址——“九龙攒珠”和近代“试验乡”计划的文化遗存最为重要。
2.1 “九龙攒珠”——明代初期的新农村建设
“九龙攒珠”是近三年来在黄麓地区发现的最重要的文化遗迹。该遗迹产生于14世纪末期。据我们在2006-2008年的考察,巢湖北岸(包括黄麓镇和长临河镇)的绝大部分人口均是明代初期屯垦移民的后代(表一)。这些移民者以江西赣中地区人口为主,由于多从饶州府一个叫瓦屑坝的港口出发,因此被称为“瓦屑坝”移民者(瓦屑坝,在今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村,曾易名瓦燮坽)。瓦屑坝移民者分布极其广泛,在整个巢湖流域及安庆全境、大别山内部、甚至湖南湖北的许多区域都有他们建立的村落。如果我们考虑到明初移民在巢湖流域所占的明显人口优势,似乎可以认为:相较久远而飘渺的巢湖先祖,明初的移民者们才是皖中近古文化的真正创造者,是值得今人追溯纪念的祖先。
表1 巢湖北岸村落来源不完全统计表
由于“瓦屑坝”移民运动影响极大,因此近年来去江西寻根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安徽中部,关于“瓦屑坝”的问题仍层出不穷,比如:移民到来时最初的定居点在哪里?第一代瓦屑坝移民者究竟是在哪里登陆的?这其实牵涉到皖中数以万计家族的寻根问题。
我们通过航测分析及史料的佐证,初步证明了:巢湖流域瓦屑坝移民者最初的登陆地就在黄麓镇芦席嘴地区。[2]2008年底,在规划部门的配合下,又陆续发现了张家疃、鸡啼河两个重要的移民港口,同时发现了龟山在移民初期也作为重要的地标使用。[2]
以张家疃和鸡啼河两地为中心,大量的移民者开始登陆安徽,并开始了创建村庄的历史。在巢湖北岸地区,由于第一代移民者多来自江西南昌府一带,因此以张家疃为中心的众多明代原始村落统统采用 “九龙攒珠”——一种十分古老的江西村落格局来建设[2](图2)。
“九龙攒珠”在江西内地赣江流域有密集的分布,但在安徽中部,目前只在黄麓镇和长临河镇有密集发现(柘皋镇及肥西三河地区有少量发现),它包含的类型十分丰富。可以说是皖中们先祖历尽艰险开辟家园的实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维系皖江地区数十万甚至更多移民家族情感的根。
2.2 “试验乡计划”——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乡村建设实践
如果说600年以前的“九龙攒珠”是当时中国首都地区规模最大的“新农村建设”遗迹。那么600年以后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黄麓人张治中先生所发起的“试验乡计划”则是等量齐观的一项壮举。1927年以后,我国国内局势趋向稳定,至1936左右的十年时间里,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于贫困、落后的边缘。在此种情况下,出生于洪家疃村的张治中先生提出了“试验乡计划”,企图以洪家疃为中心,将巢湖北岸建设成现代化新区,并以此探索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模式。
图2 黄麓镇三户梅村的九龙攒珠格局
这一计划有着严密的组织和规划。据《张治中生回忆录》及现存的一些史料,我们可以大体认识该计划所囊括的几个层面:
2.2.1 主次分明的道路交通规划
据《张治中回忆录》记载,试验乡计划拟定修建从烔炀到长临河的环乡道路,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环湖公路走向;以环乡道路为主轴,修建次级道路向半岛内部延伸,改变黄麓地区交通不便的状况。[1]
2.2.2 综合多样的基础设施
以洪家疃为中心,修建医院、大学等各类公共设施,带动黄麓地区步入现代化社会。
2.2.3 网状结构的教育规划
以黄麓学校为中心,构建强大的教育网络,通过现代教育和传统乡土社会的结合,促进整个地区的文明风气。这种实践最初以山口凌、军徐等村为试点,逐步形成山后、洪疃、张洼、烔炀、徐方、四疃、裴村、中庙、六畈等九个分区。在数年时间内影响力逐步遍及黄麓全域[3](图3)。
图3 黄麓乡师教育体系规划图(1937年)
在这其中,教育是试验乡计划的核心动力。黄麓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根本之在于乡村建设,而乡村建设之难点不仅在于恢复经济,同时更要梳理近代以来趋向混乱的社会基层组织,使之能成为更文明、更符合中国和世界发展方向的现代化社会结构。“中国农村社会之大病,非病在人民之愚贫弱私,乃病在人与人关系之失调,即病在其缺乏组织或组织之散乱。培育健全组织实为吾人在农村工作中之主要任务”;“此种组织一面必须简易可行,能与农村现实生活相符顺;一面又须宜于生长开大,能与现代国家生活相适应。”因此黄麓教育之目的在于建构现代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不仅能教育儿童,能并教育大众”;“不仅能办理学校,并善用其改进社会”;“不仅能教人读书,并能教人生活”;“不仅能够教人理解中国文化,延续中国文化,并能教人吸收世界文化,再新中国文化”。[4]在此,掷地有声的提出了“人生教育”的概念,[3]这一概念和起我们今天所提出的“素质教育”似较近似,但仔细考察,则不仅在时间上整整提前了70年,在内涵上亦较之“素质教育”更为深刻,且带有更多的人本主义色彩,教育的目标也更为长远。
由于战争的破坏,“试验乡计划”最后未能完全贯彻,但其孕育的人文精神却深深浸润着整个黄麓地区。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原本即是作为中国社会建设方式的尝试性试验,“试验乡计划”是成功的。不可否认,时至今日,巢湖北岸的人文气氛和居民精神面貌仍饱受黄麓学校传统风气的沐浴,这是江淮地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一次现代化尝试,若与同期中国各类型的乡村改造运动相比较,张治中及其追随者的思想无疑更为超前,而其以黄麓为样本,改造整个中国的目标,其蓝图之宏伟,影响之深远,亦远非其它各类地方性尝试所可比拟。
3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方式
由“九龙攒珠”和“试验乡计划”构成的两大文化版块,体现了黄麓地区从明代以来移民者及其后代在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上的发展高度。两大文化遗产横跨600年时间,无论从地理位置、内容层次和保存现状来看都是当地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
从地理位置来看,巢湖北岸独特的半岛地貌使得明代“瓦屑坝”移民村落相比其它地区来说保存更为集中、完整,在半岛西部地区,移民村落主要分布于长临河镇,而东部则主要分布在黄麓镇,这两个片区各有特点,在人脉上彼此交错,历史上则更是完整的经济文化区。而黄麓镇相较长临河地区来说,境内的“九龙攒珠”规模更大,格局更加完整,类型也更丰富,其保护和开发仍需引起充分重视(图4)。
从文化遗产的层次性看,黄麓文化遗产相较其它地区具有分布更均衡,内容更丰富的特点,“九龙攒珠”的规模从明初的112户到中后期的数十户,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一些村庄内部古代水系、巷道直至明清建筑总体保存完好。尤其是张家疃和洪家疃村,一个作为明代初期移民军屯的首创者,一个作为西黄山地区明代水利工程的防御型村落,[2]在文化上糅合了古代江西与徽州共同的因子,而现存的古建筑则体现了中国近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撞击与融合,使其具有文化上的鉴赏性,容易发展成大型的文教,科研和旅游中心。结合镇域内其它观赏景点,容易形成成熟的旅游路线。
保存现状: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黄麓古代木构古建筑遭到了一些破坏,有些明代建筑被盗卖到外地,有些在风雨飘摇中破落和消亡。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就目前状况而言,相当大一部分仍未失去保护和利用的价值。如能妥善考察论证并采取特定的保存策略和手法,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仍能开发成当地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由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根据目前黄麓镇文化资源现状,采取以下措施,做好保护、利用:
3.1 成立专门的工作部门,管理和统计现存文物的保存状况,梳理资源脉络。最大可能的维持文物现状,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加以整修保护,并严格控制私自破坏,拆毁文物的行为。
3.2 制定黄麓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法律形式协调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将点状分布的文化资源有机整合,使之形成以明代-近代文化为重心的文化资源群落。参考国内外经验,做好开发运营准备。
3.3 利用广泛的海外关系和其它社会资源,多做宣传,以文化资源投资带动其它各项事业进展。提升整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文化、经济综合进步。
3.4 将整个黄麓的文化产业纳入环巢湖旅游资源开发及“瓦屑坝”移民遗产综合旅游开发体系内,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形成彼此促进、共存共赢的良好局面。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巢湖北岸著名的侨乡,黄麓镇文化资源系统、完整,品质优秀、层次丰富,蕴含着巨大综合效益。建议当地政府对此宝贵资源多做宣传,制定法令法规,在妥善保护基础上,做好利用、开发,相信必能形成以文化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的局面。作为江淮移民先祖最先登陆开垦的地区,黄麓镇也必将成为环巢湖旅游文化圈中最闪亮的明珠,吸引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关注。
[1]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2]张靖华.九龙攒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规划与源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效春.黄麓乡师与农村教育[M].巢县:安徽省立黄麓乡村师范,1937.
[4]金步墀.黄麓乡师与农村建设[M].巢县:安徽省立黄麓乡村师范,1936.
THE EXPLORE AND USE OF HISTORICAL RESOURCES IN HUNAGLU AREA
ZHANG Jing-hua1ZHAI Guang-kui2
(1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2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 Anhui 230022)
In Huanglu area by Chaohu lake,there are special historical heritages whtch are composed of two parts,one is the“Waxieba emigratory villages” ;the other is the remains of“experimental area plan” in last century.These historical heritages are very important recoures for the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huanglu area; emigratory village; experimental area plan.
K928.6;G127
A
1672-2868(2010)05-0119-05
2010-07-10
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编号:QKJC2009005)
张靖华(1981-),男,安徽合肥人。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
责任编辑:陈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