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收敛性分析
2010-11-06李金昌罗顺风
李金昌 罗顺风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1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收敛性分析
李金昌1罗顺风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1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理论,利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个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分析1978-2008年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收敛性过程,并得出结论:我国省际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虽然一直处于扩大趋势,但是省际间的相对差异则经历三次波动;我国省际间服务业增长不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性。
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收敛性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8年的40.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现阶段,服务业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力。然而,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问题,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日益扩大,并成为整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服务业的地区差距是如何演化的?如何看待这种地区差距的不断变化等问题,正确总结地区服务业发展差距的演变模式,对于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二、收敛理论、区域划分与数据来源
(一)收敛理论
收敛理论最早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具有相似技术和偏好的经济最终会具有相同的稳态,而它们暂时表现出人均产出的不同是资本劳动比不同的结果”。所谓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是指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有效经济范围内不同经济单位初级的静态指标和其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各经济单位期初的静态指标差异逐步消失的过程,体现了落后的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的追赶过程。实际上,收敛机制只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推论,是索洛增长模型中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在起作用。经济收敛可以分为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σ-收敛是指各国或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缩小。即<,它是针对产出存量水平的描述,能够反映区域发展偏离整体平均的差异与其不平衡的动态过程。一般用国家或地区间的对数人均收入或产出的标准差来衡量。β-收敛根据初始条件是否控制,分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绝对β-收敛的含义是封闭的经济体之间,具有完全相同的经济结构特征,包括投资率、人口增长率、生产函数等,因而具有共同的稳态,从而经济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绝对的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讲,贫穷的国家或地区比发达的地区有更高的增长率。其方程为,其中为经济体i在t至t+T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若b>0,则被称为存在绝对β-收敛。如果在上述的方程中加入一组刻画经济体稳定状态的变量,如人力资本、开放程度和市场程度等,即,并仍然存在b>0,则被称为条件β-收敛,它所考察的是如果外生变量保持不变,初始收入水平与增长率是否成负相关。β-收敛是针对产出增量而言,绝对β-收敛比较的基准是其他经济体,如穷国能否赶上富国,条件β-收敛比较基准则是自身稳定状态,即能否收敛到自身稳定状态。B a r r o a n d S a l a-i-Ma r t i n的实证验证了只有当不同经济体的稳定状态相同时,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才会一致。因此,出现了“俱乐部收敛”的概念,即相似结构特征前提下,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经济集团内部不同经济体之间是趋于收敛的。本文将经济收敛机制应用于服务业产业中,来研究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变化过程。
(二)区域划分与数据来源
我国地域幅员广阔,内部省份众多,而且各地区在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考虑到地理位置优势、区域经济水平等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本文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将我国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8个省份;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1个省份。考虑到香港、澳门、台湾与内地经济的异质性,故它们未被包括在内。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西藏自治区不被包括在内。因此,论文所使用数据均为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单位在1978-2008年31年间所形成的平衡面板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官方统计,主要包括《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8)、《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及各地区统计年鉴。考虑到不同年份物价指数的差异,为了保证可比性,均将历年的上述指标折算为1978年不变价。
三、收敛性分析
(一)σ-收敛的实证检验
σ-收敛的检验方程为:
根据σ-收敛公式(1),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78-2008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对数值的横截面标准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图1)。由图1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服务业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9年,此阶段我国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σ-收敛系数由0.59下降到0.55,表明我国区域服务业的发展趋于收敛;第二阶段为1990-1999年,σ-收敛系数由0.56上升到0.60, σ-收敛系数的增大表明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在此阶段趋于发散;第三阶段为2000-2008年,我国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σ-收敛系数由0.59下降到0.57,反映了这一阶段我国区域服务业之间有收敛的趋势,由于下降幅度较小,所以这一收敛趋势不是很明显。
图1 我国1978-2008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对数值的标准差
(二)绝对β-收敛的实证检验
绝对β-收敛的回归方程为:
令T=2008,t=1978,则T-t=30,带入上式方程(2),并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1978-2008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进行回归分析,运用eviews5.0统计软件,得出的回归结果如下:
(注:*、**、***表示变量的t检验值分别通过1%、5%和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括号内为t统计值。)
由上表可以得出,方程的β系数为负值,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趋于收敛。但是,由于方程的拟合优度很低,只有0.1108,且β系数只通过10%显著性水平下的t值检验。因此,方程回归的效果不够理想。鉴于此,我们将引入其他的变量,从而更加准确地去了解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的变化趋势。
(三)条件β-收敛的实证检验
在绝对β-收敛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一组刻画经济体稳定状态的变量诸如人均收入、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即是条件β-收敛检验方程。目前很多学者都从多个角度去研究,这里基于以前学者的研究,地理位置对区域服务业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引入虚拟变量来反映区域服务业发展差异。根据上述东、中、西部的区域划分,引入两个虚拟变量和。东部地区为(1,0),中部地区为(0,1),西部地区为(1,1)。根据eviews5.0统计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O L S)估计得到如下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知,方程(3)中除了的系数未通过10%显著水平下的t检验,其余系数均通过5%显著水平下的t检验,而且拟合优度为,较绝对β-收敛时提高了许多,D.W值也在2左右,说明不存在自相关现象。综上可得此方程总体回归效果良好。由方程得出的β系数为,表明我国区域服务业发展之间存在条件β-收敛,但该收敛趋势还比较微弱。
(四)俱乐部收敛的实证检验
俱乐部收敛的计量检验方程:
已知上文介绍的行政区域划分,我国分为三大区域,即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按照方程(4),分别对这三个地区做收敛检验,得出的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三个地区的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均与期初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比较分析,东部地区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且拟合优度为0.5768,拟合效果最好,表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西部地区由于回归系数通过了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拟合效果一般,表明西部地区也存在俱乐部收敛,但收敛趋势较东部弱;中部地区虽然也存在俱乐部收敛,但由于回归系数仅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收敛趋势最弱。
四、结论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服务业增长差异做了统计描述和实证检验,由此得出本文的基本结论:
1.我国省际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虽然一直处于扩大趋势,但是省际间的相对差异则经历三次波动。其中,在1978-1989年间我国省际间服务业发展差异呈缩小的趋势,σ系数减小;在1990-1999年间,σ系数增大,显示了我国省际间服务业发展差异在此阶段有一定的扩大趋势;2000-2008年间我国区域服务业的相对差异存在着缩小趋势,但这一缩小趋势并不显著。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间服务业增长不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性,即我国省际间服务业发展增长率没有显著地趋于相同的趋势。但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内部发展速度趋同性的三大地带的“俱乐部收敛”的特征,且收敛趋势的强度不同,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较为明显。
由上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显著发展,然而区域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现阶段,服务业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力,我们必须重视服务业区域发展存在的差异问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必须通过统筹区域发展来克服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区域差异,加快中西部服务业发展的步伐,进而突进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1]宋学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收敛性.中国工业经济,1997(3):31-37.
[2]蔡P,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10):30-37.
[3]龙文.对中国区域经济条件收敛性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68-70.
[4]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第9期:88.
[5]李辉.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财贸经济,第7期:19.
[6]Barro,R.j. and X.Sala-i-Martin,Economic Growth,McGraw Hill,New York.1995.
[7]Baumol, 1986, Productivity Growth, Convergence andWelfare: What the Long-run Data Show, American EconomicReview.76:1872-85.
[8]Solow R.M.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1956,70,65-94.
(责任编辑:张巧燕)
10.3969/j.issn.1674-8905.2010.0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