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杭州桐庐县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0-11-06姚红英何小敏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年5期
关键词:桐庐县第三产业工业

姚红英 何小敏

(桐庐县建设局、桐庐县统计局,浙江桐庐311501)

试论杭州桐庐县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姚红英 何小敏

(桐庐县建设局、桐庐县统计局,浙江桐庐311501)

近年来,桐庐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呈现出三大投资领域带动全社会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向制造业集中等特点,经济增长则呈现出块状经济特点明显、传统行业外向度高等特点,分析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建议注意投资效果的递减现象,制定合理的投入产出考核体系,建立投资效果的长效机制等。

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

近年来,桐庐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结构急剧改变,投资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利用有关年度统计资料,对杭州桐庐县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时间里,桐庐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是1949年到1998年50年投资总量的10.6倍,年均增长速度28.0%。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三大投资领域带动全社会投资快速增长。十年来,桐庐县工业投资总量为248.6亿,年均增长速度为43.0%。大大高于全社会投资的增长速度。房地产投资总量为72.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31.7%,高于全社会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基本稳定在17%左右,没有呈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态势。基础设施投资达86.2亿,年增长19.6%,略低于全社会投资的增长。

投资客体占比的变化,说明工业、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带动了桐庐县全社会投资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带来全县经济总量的大跨越。

(2)投资向制造业集中,工业化程度加快。10年间,制造业投资年均增幅为45.0%,比全社会投资年均增幅快17个百分点,2008年工业投资达47.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8.9%。工业投入的持续增长极大地加快了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地区生产总值(GDP)中工业产出占比在2008年已达59.3%,在全部从业人员中,三产劳动力的占比也达到68.0%。

(3)投资规模迅速上升,企业规模扩张。2008年,限上项目投资65.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83.8%,比2000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从时期比较角度看,1999-2003年限额以上投资达63.0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8.6%,2004年-2008年规模以上投资达234.2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2.9%,二者相比提高了14.3个百分点。

投资规模的增长也带动了企业规模的成长,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规模从1998年的2267万元/家上升到2007年的4419万元/家,翻了一番。

(4)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外向度提高。“十五”期间桐庐县协议利用外资为2.30亿美元,“十一五”前三年则已完成协议利用外资4.82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1倍。到2007年止,在规模工业企业的产出中,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达到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33.7%,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产出占比在十年中提高了15个百分点。2008年桐庐县工业经济的外向度到达到37.7%,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域。

2.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块状经济明显。2008年,全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4.5亿元,其中二、三产业共完成增加值151.2亿元。2004-2008年,五年累计创造GDP 616.6亿元,是前五年的2.1倍,超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25年的总和。1999-2008年全县GDP年均增长15.2%,其中第一、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7%、16.9%和14.5%。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1999年的14.7∶55.7∶29.6变为2008年的8.1∶63.9∶28.0。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1)块状经济特点明显。桐庐县块状经济迅猛发展,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70%以上,特别是分水镇的制笔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年产值超15亿元。目前,随着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桐庐县工业经济形成了以服装、制笔、机械制造、箱包玩具为支柱的四大块状经济群。

(2)传统行业外向度高,产业转型初露端倪。桐庐县的工业经济是以出口加工企业开始发展起来的,单一的定单销售形式形成了工业企业外向依存度极高的特点,外向度超过90%以上。从全县的工业产出来看,工业企业正在进行产业转型,最为突出的就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1999年,规上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皮革箱包与机械制造销售产值收入占比分别是67.1∶10.0,2008年变为30.7∶14.2。桐庐县的产业转型正在进行,产业呈现多样化趋势。

(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快速发展的工业相比,桐庐县的三产发展相对缓慢。从产业结构变化看,近十年三产发展基本与经济发展同步,三产增加值占比没有明显的提高,一直徘徊在27%-30%区间内。

从数据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远未达到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即45%以上)的要求,而且还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37%的平均水平,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1.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桐庐县投资占GDP的比例为34%,消费占GDP的比例为29.4%,两者非常接近,可以说当时投资和消费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当。到2004年,投资占GDP的比例上升到62.9%,而消费占GDP的比例下降为27.1%,呈现出明显的反向变动。消费增长未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消费对于桐庐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减弱。

表1 1998-2008年桐庐县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供货值

2.投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总的变化趋势是第二产业投资比重明显上升。从1998年的18.6%逐步上升到2004年(最高年份)的66.5%,后回落在60%左右,2008年为60.3%。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则有所下滑,从1998年的58.3%下滑到2004年(最低年份)的29.8%,后逐步回升,至2008年回升到35.1%。这一变化反映出桐庐县从“工业立县”到“工业强县”的战略转变。

工业投资的增长直接影响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同时也间接地调整着三次产业的比例。

三、投资与经济增长中的对策及建议

1.注意投资效果的递减现象,制定合理的投入产出考核体系。在投资带来经济总量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投资效率低、投资效果系数逐年下降等问题。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考核体系不够完善。一些项目推进缓慢,占有大量土地资源却三五年不见产出效益。因此,要制定出合理科学发展的投入产出考核体系,加强“质”,淡化“量”,强化长期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考核方法,从根本上杜绝“虎头蛇尾”项目和“圈地”行为的发生。

2.研究制定投资的“五年规划”,建立投资效果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制定全局投资的中长远规划,对照未来县域社会经济的目标,制定出投入和预产出计划。其次要进行提高投资效果的分析,找出投资效果不高的原因和提高投资效果的具体方法手段,对于项目引进要进行投资效果分析,对于达不到投资效果的项目不引进。第三要进行项目效果的检查,在项目达产后,在产值、税收、环境、就业等方面进行项目效果的检查,对于未达到投资效果的项目要有一定的惩罚性措施。

3.加大三产投资力度,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最佳去处。桐庐县2008年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占GDP 28.0%的第三产业吸纳了32%的从业劳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吸纳大量农业人员,唯有做大第三产业这一途径。无论是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化进程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就业需要分析,加大桐庐县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做大做强第三产业规模是一项重要任务。

4.创新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快外部资金流入。考虑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长期性,加快与加大区域投资仍然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为此,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降低商务成本,提高区域投资的产出效果,吸引外部资金流入,提升区域竞争能力。

目前,桐庐县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尽力发挥传统块状经济发达的优势,培养符合产业升级转型相适应的新型区域经济群,抓住发电电械设备研发和制造优势的契机,吸引外部资金流入新型制造行业,扩大产业集群优势,加快桐庐产业结构的转型。

(责任编辑:牛域宁)

10.3969/j.issn.1674-8905.2010.05.020

猜你喜欢

桐庐县第三产业工业
操场上真热闹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工业人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桐庐县完成34个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