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杭州工业转型升级评析
2010-11-06黄宏瞻
黄宏瞻
(杭州市统计局工业能源处,浙江杭州310026)
后危机时代杭州工业转型升级评析
黄宏瞻
(杭州市统计局工业能源处,浙江杭州310026)
目前全球经济正步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之后必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2009年1-3季度杭州、苏州、无锡、南京、宁波等周边主要城市工业统计资料表明,杭州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上的相对优势表现在企业运营能力较强,创新意识强烈,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相对不足表现在企业规模效应不强,结构性问题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或不具优势。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增强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力度。
转型升级;评析
在各级政府一系列积极政策的有力促动下,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工业经济,已呈现出复苏向好的积极态势,“保增长”成效已经显现。我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悄然来临。围绕转型升级,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地处杭州湾大产业带中心的杭州,只有增强全局观念,取长补短,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
转型升级,核心在于对资源和要素的配置和利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可以表现为其规模能力、产业调整能力、企业运营能力的综合。
一、从规模能力看,杭州工业企业规模效应偏弱
表1 2009 年1-3季度五城市工业规模能力比较
大企业群形成具有“稳定器”的作用,既带动和优化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又能保持整个产业经济的平稳增长。近年来,江苏地区利用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入户。而杭州工业投资却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缺乏十亿元级、百亿元级的新企业、大项目的经济增量带动。2009年1-3季度,杭州大中型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8.38%)、户均销售产值(8811万元)和户均资产(8136万元)分别比江苏主要城市平均水平低10.37%、6135万元和4186万元。因杭州企业规模偏小,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更容易受波及和影响。
二、从产业调整能力看,杭州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型升级的重心。由于长三角主要城市产业结构趋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展开的竞争十分激烈。
1.从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看,杭州已形成颇具特色的块状经济群,但发展欠均衡,缺乏品牌优势,削弱了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结合区域优势,运用市场机制,杭州在传统产业领域培育出萧山化纤、富阳造纸、余杭家纺、桐庐制笔等块状经济群,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杭州传统产业却所受影响最早,下滑最深。以最具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业为例,2008年杭州纺织服装业工业销售产值较上年大幅回落16.4个百分点,增幅仅为5.5%,2009年1-3季度又继续回落至0.5%。究其原因,一是经营模式较为落后。杭州传统产业以私营企业为主体,多数实行“家族式”生产和管理模式,这类模式在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后很难做强做大。2009年1-3季度,杭州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中,私营企业占70.28%,其中5千万元以下企业1693家,占71.89%,而周边主要城市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则更为坚决,规模扩张力度相对更强。如无锡红豆集团、海澜集团、阳光集团三家企业的销售额就占无锡纺织服装业销售额的30%,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航母”作用,使得2009年1-3季度无锡纺织服装利润增幅仍达17.2%。二是生产方式以加工为主,缺乏品牌优势。杭州传统产业中,许多企业从事贴牌生产、低价跑量,生产方式在价值链中处于劣势。2009年1-3季度,杭州纺织服装业附加值率18.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同时品牌意识也较为缺乏,苏州拥有红豆、海澜、波斯登、千仞岗等服装品牌,阳光、黑牡丹、月夜等面料品牌,宁波拥有“雅戈尔”、“杉杉”等西装品牌,在市场上稳稳占据一席之地,而杭州纺织服装行业虽特点鲜明,但品牌化营销意识相对不足,市场影响力有限,生存压力和困难更为突出。2009年1-3季度,杭州纺织服装业亏损面达2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三是同质化竞争激烈。因传统产业准入门槛较低,技术相对简单且易于模仿,杭州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过度竞争和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对产业整体发展造成较大制约。
表2 2009年1-3季度五城市纺织服装业生产、效益比较
2.从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看,杭州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调整升级步伐具有优势,但技术装备成套能力不强、汽车产业发展比较薄弱
行业总量所占比重越大,说明该行业集聚能力和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产业升级和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装备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工业化进程中应适度“重型化”,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比重,为相关经济部门提供技术装备。从表中看出,杭州在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在这些行业,拥有诸如杭氧、杭叉、杭锅、前进齿轮箱、西子奥的斯等一批历经考验、基础和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又形成富阳光电线缆、临安节能灯、建德低压电器等特色产业集群。但在产业内部,杭州装备制造业专精产品少、成套能力弱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以杭州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为例,南京是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无锡地产轿车“南汽新雅途”成绩骄人,苏州以“区中园”的方式强化汽车产业招商,拥有较大潜力;而杭州虽以万向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业基础较为坚实。但全市目前仅拥有整车制造企业6家,2009年1-3季度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80亿元。因整车制造能力十分薄弱,汽车产业在发展空间和市场开拓上面临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和较大压力。
表3 1-3季度五城市装备制造重点行业结构调整能力比较单位:%
3.从主导产业发展状况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相对趋缓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步伐落后。高新技术产业是工业化中后期的主导产业。2009年1-3季度,杭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不到24%,而江苏地区比重则高达40%以上;其中占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8%的核心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低于苏州、无锡和南京29.0、5.7和9.6个百分点。原因在于:一方面,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辐射力不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主要来自各类开发区和园区的强有力支撑,江苏开发区和园区建设颇具特色,标准高、层次细、配置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吸铁石”。而杭州市目前仅下沙和滨江两个区块形成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其他地区高新技术要么产业链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位现象,要么高新技术产业和园区建设刚刚起步,集聚和辐射能力相对羸弱。另一方面,加工装配型企业削弱了抗风险能力。加工装配型企业产值占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26.7%,其虽然生产高科技产品,但因处于全球垂直分工下游,附加值低,极易受危机冲击。而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虽然也从技术低端入手进入国际市场,但形成一定要素基础后迅速加大研发和营销平台建设,逐步推进产业链向上游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增强。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慢周边地区一步。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目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拥有广阔前景。近年来,江苏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领先,很大程度得益于其捕捉市场信息的敏锐性。目前,江苏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拥有无锡尚德电力、苏州阿特斯电力、南京中电光伏等一批规模大、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从原材料提供、设备制造、产品生产销售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而杭州市目前仅拥有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企业30余家,规模偏小、分布散,相互间基本上是“游兵散勇”的“单兵做战”,含金量较高的研发和营销环节依然欠缺。
表4 2009年1-3季度五城市高新技术相关重点行业结构调整能力比较单位:%
三、从运营能力看,杭州企业运营效率提升较快
针对国际金融,杭州各级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应对举措,加强企业帮扶解困力度,引导和促使企业提高运营能力,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积极开拓内需市场。2009年1-3季度,杭州规模以上工业内销6210.44亿元,同比增长1.8%,较上半年回升4.7个百分点,回升速度快于全市销售产值增幅0.4个百分点;内销带动产销衔接水平走高,2009年1-3季度产销率高达98.72%,为周边主要城市最高。二是技术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显著增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009年1-3季度,杭州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14.91%,较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提高1.74和0.15个百分点。高于江苏主要城市平均水平3.95个百分点。三是“危中寻机”意识增强。国际金融危机为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带来良机。杭州诸如娃哈哈、康、前进齿轮箱、海康威视等一批实力较强企业把握时机,加快低成本扩张步伐,成绩突出。1-3季度,全市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3.79%,净资产增值能力也为周边主要城市最高。
运营能力提升推动杭州工业效益逐步改善。2009年1-3季度杭州市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达5.13%,较去年同期提高0.16个百分点,低于无锡、南京、宁波,高于苏州。
表5 2009年1-3季度五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
四、推进杭州市工业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杭州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上的相对优势表现在企业运营能力较强,创新意识强烈,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相对不足表现在企业规模效应不强,结构性问题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或不具优势。为推进杭州市工业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特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
以产业和环境为导向,大力开拓招商“蓝海”,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大企业、大项目入户杭州;大力注重总量和质量并重,切实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加快项目推进,促进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收益。
2.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
传统产业发展与居民生活消费息息相关。只有加快提升其发展质量,才能开拓广阔市场。第一,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和发展针对民营企业家的各类知识和管理技能的经常性培训制度,提高企业家在复杂形势和市场竞争下驾驭企业的能力。突破“家族式”经营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使企业做强做大。第二,推动产品差异化生产,加强产业链培育。大力开发差异化、功能性及高性能新产品,扩大生产和应用范围;注重产品的初始设计,以举办服装设计大赛、评选最佳设计师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设计氛围,不断向市场推出新颖和欢迎度高的产品。第三,推动名牌建设。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营造树立名牌的良好氛围,尝试探索建立杭州市的“区域品牌”或联合品牌。
3.乘势而上,增强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
一要加大关键性技术和设备的攻关力度。危机使得国外一些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外溢程度增强,可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组成攻关小组,对装备制造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实施联合攻关,并在技改专项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二要提高成套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培育和引导企业加快生产零部件能力向系统成套能力升级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步伐,积极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推进“首台套”论证和应用。建议加快推进汽车整车制造业发展。整合各类资源,大力研制新能源动力汽车发展,尝试将研制产品在公共交通系统投入试运行,为新能源动力汽车市场适用性积累经验。
4.突出重点,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力度
一要加强优势企业的联系沟通。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虽较江苏滞后,但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医药等行业仍具有一定优势,拥有一批强势企业。建议搭建开放型、网络化的联系平台,促使市内外优势企业横向联系和经验信息交流、沟通,共促发展。二要找准定位。全市各区、县(市)应结合自身行业结构、特点和优势,找准定位,强化下沙开发区和高滨区两个主阵地的作用,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能力,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群。三要加快园区建设。积极学习和借鉴江苏经验,优化园区结构布局,提升园区层次,使园区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增长极,力争新兴产业发展在关键性环节上寻求突破。目前,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我市相关产业的基础虽然薄弱,但是通过艰苦努力,迎头赶上大有希望,也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高姗)
10.3969/j.issn.1674-8905.201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