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于民:汇聚民智促发展
2010-11-02费高云
费高云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我们仪征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通过问计于民,汇集民智,不断提升民主执政和科学发展水平,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凝聚力,呈现出依靠群众加快发展,为了群众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问用人之计,打造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在用人导向上突出群众公认。全市新上任干部90%以上都有基层一线的工作经历,他们不仅与群众有交流、有感情,而且工作上有激情、有成效。在选拔程序上发扬民主。坚持把民意作为“首道关口”,探索实施了公开选拔、公推直选、公开推荐、全员竞争上岗等开放式选拔任用新机制,让普通党员群众直接参与到干部选拔的程序中来。近年来,全市共有3万多人次党员群众直接参加了各类干部民主推荐。在乡镇党委集中换届公推直选中,把职位的初始提名权、民主推荐权和最终选择权交给当地党员群众,全市各乡镇共有6695名党员群众参加了民主推荐,平均到会率为60.7%。先后12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7名正乡(局)级领导干部和74名副乡(局)级领导干部,经公开选拔的干部占提拔干部总数的50%以上。在考核评定上体现群众参与。坚持把民意调查引入干部考评全过程,把干部实绩评判权交给群众,实施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实绩公示制度,通过电话回访、网上征询、信函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对干部工作的评价,并将群众意见作为干部去留升降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共有30多名连续考核优秀的领导干部被调整到更为重要的岗位,4名考核连续处于末位的领导干部被免职。2009年,市委组织部对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其中班子成员综合得分均在94分以上,群众满意度均在96%以上。
问发展之计,构筑科学发展的民智支撑。一是政务信息对民公开。开放透明的政务环境是汇集民智的前提,为了让群众得到及时、准确、丰富的政务信息、工作情况,我们出台了《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全市12个乡镇、办事处,各党政职能部门各自建立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门户网站,各单位凡可以公开的信息动态、审批项目、办事程序等内容必须及时上网发布,同时与“中国仪征”政府网站数据库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二是发展规划全民参与。在产业发展上,在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两区”(以扬州化工园为主体的西部石油化工经济区和以开发区为主体的东部车船制造和新兴产业经济区)和“四大千亿板块”(石化板块、汽车板块、船舶和三大新兴产业板块、乡镇板块)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城市建设上,充分尊重和听取群众对城市生态和未来发展的意见,果断地调整了旧的城市发展方向,确立了“城市向东”战略,启动了《仪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滨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着力打造一个能够足于承载东西两大工業园区各类服务功能、城市与产业共融生长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在城乡统筹上,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将全市4000多个农民居住点规划调整为107个,制定出台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荣获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全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三是重大决策听取民意。制定出台了《重大行政事项决策听证办法(试行)》,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听证、市民建议征集、专家咨询论证等互动平台,凡事关全市发展、关乎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通过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方式,让人民群众发表意见,让社情民意参与决策。近年来,我们每年都会按照群众意见,确定并推出城建十大类重点工程、法治仪征十大突出问题整改等一批实事项目。举办了城区自来水基价调整、城区燃气定价、房屋拆迁等多项听证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问民生之计,建设幸福文明的和谐家园。“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通过采撷民意,问计于民,我们走出了一条从了解民生,到解困济民,再到引导民生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是广泛收集民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所急所盼、所需所求,深入体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我们创设了“一个信箱、一条热线、一个在线访谈、一张连心卡”四大民意“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开通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了对市民各类诉求的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部门联动、限时办理;每个月至少邀请一个政府部门“一把手”走进“中国仪征”政府网站直播间,与市民进行在线交流,畅谈民生之道;推行党群干群“连心卡”制度,连心卡上注明党员干部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服务承诺及联系方式,群众有什么困难,只需按卡找人。二是认真落实民意,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对收集到的民意,认真进行梳理,对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暂不能解决的向群众作出解释,并创造条件尽快予以解决。连续7年出台了关注百姓、纾解民困、改善民生的“一号文件”,市财政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5%的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建设。认真听取群众对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意见,不搞“面子工程”,花大力气重点解决城区背街巷道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困扰群众生活的“老大难”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取信于民、惠泽于民。三是积极引导民意,激发群众创造精神。去年我们听取一位普通市民意见,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文明·风》诗歌征集活动,鼓励普通市民从各自的视角和体验出发,以诗歌的形式歌颂生活美好现象,倡导城市文明新风。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热烈响应,共收到近300位市民创作的400多首诗歌。这本运用群众语言、反映群众生活、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诗集一经推出,就在全市掀起了一股诗歌唱德、意韵馨心的文明之风,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欣然为《文明·风》作序,评价本书为“策划创意新、各界参与广、生活气息浓”。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