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类专业《动物病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0-11-01河南陈宏智董冰左春生焦凤超
河南 陈宏智 董冰 左春生 焦凤超
动物医学类专业《动物病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河南 陈宏智 董冰 左春生 焦凤超
信阳农专《动物病理》课程组坚持“就业导向”、“能力为本”、“应用为主”的课程改革宗旨,以适应行业系统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重点通过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能力培养,着力凸显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之路。
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职业性;改革
《动物病理》是动物医学类专业具有较强应用性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信阳农专《动物病理》课程组在教学改革中坚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尊重市场与行业需求,注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为行业一线职业岗位培养了众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取得显著的改革成效,对同类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1 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本课程原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前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让学生掌握《动物病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鉴于本门课程的应用性强,通过教学改革坚持以理论为基础,突出应用技能,加强技能训练,强化对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的病理检验与病理诊断能力培养,为行业系统畜禽疫病“病理诊断”一线职业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1 注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
1.2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属于一种应用型人才,其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本课程教学原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主要以阐述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疾病经过与转归,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畜机体所呈现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变化为主,旨在让学生明了畜禽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基本规律,为认识疾病和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加强技术技能方面的教学,重点加强对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的病理检验与病理诊断等实用技术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运用尸体剖检与病理检验等病理诊断技术、参与畜禽疫病的病理诊断的实际能力。
1.3 凸显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一重点,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凸显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强化和落实“教、学、做”合一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着力较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原以理论讲授为主,配以少量的课堂验证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极为薄弱。本次教学改革通过增加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扩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突出教学方法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借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行业生产中实际技术问题的方法能力。
2 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
2.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传统动物医学类专科《动物病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基础理论为主,应用性不强,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本课程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整合,将原有的基础病理、器官病理、疫病病理三个模块整合为病理基础和病理诊断技术两大模块。改革原有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知识和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际能力培养
传统动物医学类专科《动物病理》教学多为“理论讲授+验证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本课程组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在原有“理论讲授+验证实验”基础上,通过增设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内外门诊病理诊断实习,创建了“1+3”课程教学环节(理论讲授+验证实验、综合实训、门诊实习),借以拓宽实践教学环节及其教学实施的时间和空间,强化能力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创建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校内外兽医门诊等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行业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资源优势,优化课程教学资源配置,完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条件;充分利用校内外动物门诊病例诊断项目与工作任务,营造真实的动物病理诊断工作情境,创建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系统强化病理诊断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对动物疫病病理诊断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附表 主要教改环节的实施效果分析
3 教学改革的应用效果
3.1 教学改革实施班级
本教学改革实施的班级为我校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兽药生产与营销等3个专业,2006、2007两个年级12个教学班级,共计420名学生,与实施改革前进行分析和比较,其实施效果明显改善。
3.2 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见附表)
3.3 教学改革的应用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确定应面向职业岗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在培养方法上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技术问题能力。本项目通过对原《动物病理》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整合,创建了以应用为主要内涵的《动物病理》课程内容体系;同时通过加大校内实训室和校内外兽医门诊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行业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优势资源,优化课程教学资源配置;并通过增加校内外门诊病理诊断实践环节,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之路,利用校内、外兽医门诊诸多的病例,营造了真实的病理诊断工作情境,让学生能边学习边工作,构建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推动动物医学类专业的高职特色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应有的指导作用,对加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
[3]陈解放.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调整[J].中国高教研究,2005,09.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