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研究
2010-10-21吴伟伟
邓 强,吴伟伟,于 渤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
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需要进口,研发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的附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和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1]。这些均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不强,进而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和发展后劲不足。我国制造业企业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企业技术能力对于获得和增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作用,并开始重视企业技术能力,通过加大企业技术能力的投入来提高企业技术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盲目加大技术能力投入、只注重技术能力本身的提高而不注重技术能力效率提升的问题,这不仅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而且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技术能力效率是企业在提升技术能力过程中技术能力投入要素相对于产出的利用率,是技术能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如何客观、有效地分析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的投入和产出效率,对于制造业企业科学地定位自身的技术能力,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战略,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构建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进行分析。
1 技术能力效率分析模型构建
为有效反映技术能力多投入和多产出的情况,并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DEA方法构建模型进行研究。
1.1 投入和产出指标
1.1.1 投入指标
根据泰国技术能力研究小组[2]、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组织[3],以及许庆瑞、魏江等[4-5]对技术能力的研究,结合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人员是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的根本,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首先从人员数量和质量上考虑,包括科技人员的数量、高级技工的数量、员工年龄结构、员工知识文化层次。现代社会信息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制造业企业信息能力的先进程度,尤其是信息网络的水平、技术档案数量、技术档案满足研发需求程度,对技术能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造业企业,设备是其生产和竞争的重要资源,设备的完好程度、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技术能力的高低。管理层的素质和经验、企业从事研发的各级机构的数量、研发经费供应情况、产品/技术储备情况是制造业企业组织协调与权变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其技术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文选择人员投入(x1j)、信息投入(x2j)、设备投入(x3j)、组织投入(x4j)为投入指标(xij表示第j个企业的第i项投入指标的投入量,i=1,2,3,4)。
1.1.2 产出指标
根据Venkatraman和Ramanujam、Delaney和Huselid等的研究[6-7],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转化的最终效果体现在管理绩效、市场绩效和研发绩效3个方面。因此设置管理绩效(y1j)、市场绩效(y2j)和研发绩效(y3j)作为产出指标(yrj表示第 j个企业的第r项产出指标的产出量,r=1,2,3)。其中管理绩效体现在:主要生产设备的利用情况、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水平、交货可靠程度、生产及服务效率、对产品和服务的客户满意度、新技术的采用情况、主要产品的成本。市场绩效体现在:市场占有情况、盈利能力、销售收入。研发绩效体现在:企业研发能力、产品技术领先程度、新产品开发周期、产品研发成功率。
1.2 分析模型
以制造业企业作为决策单元 (DUM),其投入和产出量为:Xj=(x1j,x2j,x3j,x4j)T,Yj=(y1j,y2j,y3j)T。根据基于投入的C2R模型,第j0个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能力效率模型为:
若 θj0=1且 S0-=0,S0+=0则 j0企业技术能力为 DEA有效,即在投入Xj0上,产出已达到最优,没有资源浪费;若有θj0=1,但至少有一个 S0-,S0+≠0则 j0企业技术能力为弱 DEA有效,即投入Xj0可以减少S0-而保持原产出不变,或在投入Xj0不变情况下可将产出提高S0+;若θj0≠1,则j0企业技术能力为非DEA有效,可将各种投入同时缩至θj0倍,并调整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使其为DEA有效[8-9]。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收集
为进行本项研究,根据投入和产出指标设计了《企业技术能力调查问卷》,对36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企业覆盖了航天产业、生物制药业、汽车制造产业、石油化工产业、钢铁产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制造产业,问卷调查的访问对象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调查采用Likert五点量表,对每个指标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程度设置5个评分等级,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经检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2 评价结果
根据所建模型和所得数据,利用deap2.1软件,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得出,θ平均值为0.930,这说明样本企业技术能力效率整体平均水平较高。其中有16家企业DEA有效(θ=1),占调查样本的44.44%。其余企业为非DEA有效,说明这些企业技术能力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情况。从投入方面看,有人员投入冗余的企业有11家,占样本企业的30.56%;有信息投入冗余的企业有5家,占样本企业的13.89%;有设备投入冗余的企业也有5家,占样本企业的13.89%,说明这些企业在人员、信息、设备方面的投入没有完全转化为产出。有组织投入冗余的企业仅为1家,说明样本企业的组织投入利用状况较好。从产出方面看,管理绩效不足的企业有12家,占样本企业的33.33%;市场绩效有不足的企业有5家,占样本企业的13.89%;研发绩效有不足的企业有1家。
3 结果分析
样本企业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的投入产出效率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在技术能力的人员、信息、设备、组织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冗余,而在管理绩效、市场绩效和研发绩效方面都存在提升的空间。
3.1 投入分析
从样本企业的分析可以看出,对技术能力的投入,存在冗余最多的是人员投入,这说明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的人员投入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高端技术人才,二是现有技术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要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而这种责任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用人的机制,造成企业低层次技术人员存在冗余而中高级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同时,由于企业在资金、资源、组织、信息等方面的支撑不能与人员进行较好地匹配,使得现有人员的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表1 制造业技术能力效率DEA计算结果
除人员投入外,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投入存在冗余较多的方面包括了信息投入和设备投入,这说明了我国制造业有部分企业的信息和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制造业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认识不足,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大量使用计算机,因而将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工作完全交由只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负责。信息化建设不是按照由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而是追求高起点,与企业的经营战略不协调,盲目追随其他企业,使得投资效果不明显[10]。
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有部分企业的设备投入存在冗余,它们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规模下,没有完全把设备投入转化为产出,出现了资源浪费。原因是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只考虑设备的先进性,盲目引进,无视其适用性和可行性,造成巨大投资,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11]。
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技术能力投入出现冗余最少的指标是组织投入,这表明大部分企业组织方面的投入能够被较好地利用。但是DEA模型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规模下只表明了投入的相对冗余量而未表明投入不足量,因此,在其他投入存在冗余的情况下,组织投入不存在冗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组织投入相对于其它三项投入相对不足。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然缺乏具有深厚管理理论和丰富的科学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12];另一方面,制造业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集中度合理的生产体制,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从事研发的各级机构的数量较少,研发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13]。
3.2 产出分析
对样本企业技术能力产出的对比可以看出,在管理绩效、市场绩效和研发绩效中,管理绩效不足出现的比例最大,不足的程度也较大,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中技术能力管理绩效产出不足的企业较多。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缺乏对成套设备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不能很好地对设备进行利用;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停留在仿制别人产品或进口关键元器件组装产品的水平;由于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以及规模不经济等原因,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这些均导致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的产出中,管理绩效最为不足。
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市场绩效存在不足。尽管目前我国制造业大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由于我国制造业基础差底子薄,制造业总体规模还是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从而中国制造业企业难以与世界跨国集团进行抗衡。出口产品的构成中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价值产品占的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品缺乏与国外同类先进产品抗衡的能力,同类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研发绩效不足情况出现最少,说明研发绩效不足的企业较少,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大都会首先转化为研发绩效,其次是市场绩效,再次才是管理绩效,这也表明了制造业企业对研究与开发的重视。这一情况的出现与我国近年来强调增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是分不开的。但同时应该看到,DEA分析方法是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规模下,以投入最少的方面计算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因此研发绩效没有不足的情况也正说明了制造业企业对技术能力有效投入不足,加大有效技术能力投入,制造业企业会获取更高的研发绩效。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总体上研发投入强度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和先进制造技术。尤其是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产出比不高,大量的开发经费被浪费,致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继续承担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DEA方法构建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分析模型,并应用调查统计结果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投入要素中,人员投入冗余最多,其次是信息和设备投入,组织投入有冗余的企业相对较少;技术能力产出要素中,管理绩效最为不足,其次是市场绩效,再次为研发绩效。从投入冗余方面看,组织投入不足已经成为限制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提升的瓶颈因素,它制约着人员能力、信息能力和设备能力的发挥。从产出不足方面看,制造业企业重视研发绩效和市场绩效,而忽视管理绩效。这些都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制造业企业在技术能力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从技术能力投入角度看,制造业企业应当:(1)引进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并加强企业现有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2)作好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为企业及时准确捕捉市场信息、开发信息资源创造方便的条件;(3)根据自身实际制造水平、生产能力和规模制定合适的设备投资策略;(4)积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以及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引进,建立适合企业发展和竞争的组织结构。
从技术能力产出角度看,制造业企业应当:(1)加强对管理绩效的认识,借鉴国际大型企业的成熟管理经验,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产品成本;(2)促进产品结构由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价值产品向高新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变化,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提高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加大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促进我国向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1]沈竞竞,陶伟华.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7,18(2).
[2]Fransman M.Conceptualiz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Third World in The 1980’s:An Interpretive Surve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89,21(4).
[3]United Nations.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ESCAP)[R].An Overview of the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based Development,1989.
[4]赵晓庆,许庆瑞.技术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理,2001,(4).
[5]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新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社,2002.
[6]Venkatraman N,Ramanujam V.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Research: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6,11(4).
[7]Delaney J.T,Huselid M.A.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40(1).
[8]盛昭瀚,朱乔,吴广谋.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9]刘俊杰,傅毓维.基于DEA方法的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3).
[10]陆红,刘书芬,林乡山.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5).
[11]张燕.21世纪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3,(8).
[12]赵曙明,杜娟.制造业经营者胜任力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3).
[13]方向亮.中国与西方国家制造技术落差的对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