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固定型孢子丝菌病1例
2010-10-20郑宝勇张彦秀聂廷芬张文生赵卫红吴金环
郑宝勇,张彦秀,聂廷芬,张文生,赵卫红,吴金环
临床资料
患儿,女,4岁。主因右侧面颊外伤后出现暗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0年3月20日来院就诊。2个月前患儿在玩耍时,不慎树枝擦伤面部,未进行处理,2周后擦伤处皮肤出现黄豆大小结节,不断增大,触之较硬,表面逐渐出现结痂,曾外用多种药物,无好转。患儿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面颊约1cm×2cm暗红色斑块,中央凹陷、结痂,触之较硬(图1);近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血生化均正常;组织细菌培养阴性;抗酸染色阴性,PAS染色阴性;刮取病变组织接种于沙堡弱培养基25℃培养,第4天菌落开始生长,初为质地湿润酵母样菌落,2周后逐渐变为淡咖啡样,背面呈褐色(图2)。将菌落接种到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25℃小培养,7天后镜下见分支分隔菌丝,分生孢子梗直角分支,顶端可见梅花瓣样小分生孢子 ;沿菌丝两侧套袖样排列的小分生孢子(图3)。根据形态学特点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培养诊断: 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治疗: 据患者体重为25kg,给予特比奈芬125mg口服1次/d,治疗2周后皮疹缩小。1个月后电话随访,皮疹进一步好转,3个月后患儿家属电话告知已痊愈。
讨论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慢性深部感染性真菌病。申克孢子丝菌是一种菌丝腐生相和酵母寄生相的双相真菌。室温下表现为菌丝相,37℃为酵母相的双相真菌[1]。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呼吸道或消化道而进入人体,当孢子丝菌由损伤部位进入组织,可引起局部化脓性病变[2,3]。若机体抵抗力增强,损害则局限于侵入部位附近,即形成固定型孢子丝菌病。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尤其是手足多见。临床上应与皮肤结核、化脓性肉芽肿和虫咬皮炎继发感染等鉴别。本例患者有2个月病史,皮损发生于面部,有明确外伤史。刮取病变组织,在SDA培养基25℃条件下培养出典型暗褐色淡咖啡样菌落,菌落接种于PDA培养见典型申克孢子丝菌特点,临床结合培养确诊为孢子丝菌病。根据国内报道病例分析,碘化钾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但本例患者确诊后给予特比萘芬口服治疗,疗效果显著,3个月后痊愈。
[1]陈裕充. 孢子丝菌病 [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8, 3(4):47-55.
[2]李雪莉, 黄玉成, 李小红, 等. 孢子丝菌病误诊为皮肤结核1例 [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9, 38(5):319-320.
[3]李发增, 冉玉平, 代亚玲, 等. 特比萘芬治愈儿童鼻翼孢子丝菌病1例 [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 2(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