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产模式下稳定蔬菜合理价格的对策研究
2010-10-20朱万红
朱万红/文
新的生产模式下稳定蔬菜合理价格的对策研究
朱万红/文
多年以来,蔬菜价格大幅波动一直牵动着广大群众和政府的神经。特别是2010年前两个季度,蔬菜价格持续“高烧”,让广大消费者饱尝了吃菜贵的苦头。蔬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犹如一柄双刃剑,过高影响到民众的生活质量,过低则会伤害到广大菜农的利益及生产积极性,又为菜价的暴涨埋下伏笔。因此,维持菜价的合理稳定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和期盼。
我国蔬菜生产已经形成新的生产模式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蔬菜生产影响深刻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对蔬菜的生产供应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城镇化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蔬菜供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蔬菜供求的失衡。城镇化建设的直接结果就是城区向郊区延伸,而这些被扩建的地方绝大部分就是原有城区的菜园子。再加上恶劣天气等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蔬菜价格在近年来不断攀升,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质量。其次,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镇人口迅速增长,蔬菜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同时,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改善,蔬菜在日常的食品消费中所占比例会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而且更加追求多样化和高品质。这种需求反馈到市场上,就要求蔬菜生产高投入。第三,政府对蔬菜生产的干预力度加大。由于蔬菜生产事关国计民生,价格波动牵动着市民和政府的神经,所以各地市政府都加大了对蔬菜生产的干预力度。一方面加大了对蔬菜生产的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对菜农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加大了对蔬菜生产的规划力度,在城市周边更大范围内建设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成为蔬菜生产的新趋势。
中国政府网9月2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要求切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建设,统筹抓好蔬菜的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当前,我国蔬菜的生产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在新的生产模式下,如何保障蔬菜价格的合理稳定,是相关部门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蔬菜生产模式趋向基地化、设施化、规模化、专业化
首先是蔬菜生产朝着基地化的方向发展。基地化建设对于稳固菜源、保障供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各地蔬菜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次,蔬菜生产设施化,也就是设施栽培。采用设施栽培不但可以实现反季节生产,而且可以达到避免低温、高温暴雨、强光照射等逆境对蔬菜生产的危害。设施栽培对于丰富居民的菜篮子和稳定供应意义重大。最后,基地化和设施化促使蔬菜生产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化导致蔬菜生产日益集中,一方面是蔬菜生产被合理规划,改变了过去散乱种植的局面,现在我们在蔬菜生产基地看到的是蔬菜大棚规格一致,集中连片,整齐划一;另一方面是蔬菜生产向种菜能手集中,有些菜农大棚经营规模多达上百亩,规模效应逐步产生。规模化和设施化催生了蔬菜生产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的菜农基本不再从事粮食生产,成为蔬菜生产专业户。规模化和专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生产的混乱状态,对政府掌控蔬菜供应提供了极大便利,对避免蔬菜供应的大幅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分析
蔬菜供应的大幅波动是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本推手
蔬菜供应的波动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总量波动。近几年内蔬菜价格的总体上扬乃至“发烧”就是总量供应不足的表现,这是城市化进程中新旧蔬菜生产体系不能很好衔接导致的结果;其二是蔬菜生产结构失衡。当前,蔬菜生产虽然出现了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新模式,但对生产基地以外的广大农民而言,选择蔬菜生产还是粮食生产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比较效益。当某类蔬菜(特别是不依赖设施种植的应季大路菜)价格偏高的时候,很多农民就会在高价的吸引下大面积种植,价格偏低就纷纷改种其它作物。在我国当前的土地经营模式下,完全存在着某种蔬菜生产一拥而上或一哄而散的局面,这是某类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其三,不能排除人为炒作对蔬菜价格的影响。绝大部分蔬菜的保质期都很短,很难成为“游资”的炒作对象,但个别保质期较长的蔬菜也有可能成为“炒作”的对象。
自然灾害对蔬菜供应的影响不可忽视
近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让好多菜农束手无策。蔬菜生产是一种生产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很大的一个种植行当。所以,2010年蔬菜生产不能排除霜冻、寒潮、大风、沙尘暴、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不能对蔬菜生产安全掉以轻心。其次,病虫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棚室蔬菜和传统的蔬菜种植区多年重茬种植,肥料的不合理投入,土壤盐渍化、板结等生产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蔬菜的平稳生产。温室效应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蔬菜老病害难以有效防控,新病害不断发生和蔓延,这些都会对蔬菜生产供应带来影响。
农资价格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
设施蔬菜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对化肥、农药等农资的需求量很大,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很大,一旦劳动力和肥料等农资的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上涨,蔬菜的生产成本也会随着往上涨,这样,菜农种菜的利润空间会明显减少,种菜的亩效益也会随之降低。蔬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涨已成为时代趋势,在规模化种植的情况下,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涨也是影响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
稳定蔬菜合理价格的对策
适度发展设施蔬菜,确保总量供求平衡
蔬菜生产正在实现基地化、设施化、规模化和专业化,这种模式对保障蔬菜的平稳供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如果发展过度,就会造成总量供过于求,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近年来由于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各地市政府都非常重视蔬菜基地建设,当前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设施蔬菜发展迅速,政府要加强计划性。蔬菜基地的规划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地需求,兼顾周边县市蔬菜供需情况,一旦达到总供求均衡,就要限制发展,从而确保蔬菜的合理价格,实现消费者和菜农双赢的结局。在具体选址上要力求靠近城区、交通便利、土地平整、接近水源,以尽可能获得成本优势,减轻外来蔬菜对本地市场的冲击。同时要开阔视野,利用大市场、大格局的思路平稳菜价。在蔬菜紧缺时,及时外购,弥补本地蔬菜的不足;在蔬菜供应超出时,及时帮助菜农在更广阔的市场内寻求出路。
加强政府监控和信息化建设,防止蔬菜种植无序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看,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多是由信息闭塞导致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息是经济繁荣的催化剂。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环节多,对口单位多的综合工程,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把监管的视野放宽到整个蔬菜经营系统,特别要注意从源头上加强监控,及时发布指导性信息,防止蔬菜生产的大起大伏。首先,要关注各类菜种的销售状况。其次,要关注与蔬菜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成本的价格走势。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设施蔬菜种植收益不低于一般农户种粮加打工的收益,坚决防止出现蔬菜发展“大跃进”或大批量菜农“退菜还粮”等无序现象。
大力推广高科技,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蔬菜生产更要向科学技术要效益。首先,要研制和推广蔬菜设施新材料,提升蔬菜设施牢固度,增强其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应根据其使用年限提高标准,就像建设防洪设施一样,把“多少年一遇”作为建设标准,把天气原因造成的减产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其次,要大力发展推广农业高科技,防治病虫害的危害。现在很多菜农都是刚刚加盟设施蔬菜的生产,防治病虫害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还相当欠缺,政府应当借这个机会大力推动相关领域的产学研相结合。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选择作用机制和以往不同的药剂轮换使用,重点防止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和传播。最后,大力发展蔬菜保鲜储存和深加工技术,这一举措对稳定市场有深远的意义。根据消费需求和季节变化,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蔬菜储备制度,确保重要的耐储存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制定异常情况下保障城乡居民蔬菜基本消费需求的救济办法,保证其基本生活在蔬菜价格上涨时不降低。另外就是发展深加工技术,比如脱水蔬菜和蔬菜罐头,都可以很好地起到保障供应稳定合理价格的作用。
(作者系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