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0-10-20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占到国土面积的64%,但人数只占全国人口的8.41%。2008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总数为40392个,其中8个民族省区中,内蒙古521个,云南551个,广西606个,贵州356个,新疆273个,宁夏131个,青海78个,西藏10个,八省区大中型企业的总数为2526个,仅占全国的6.25%。
从企业类型分,我国少数民族企业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类:
(一)资源型企业。这类企业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以及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的企业,其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占有,上游行业企业(如采掘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强于下游行业企业(制造业),上游行业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利润水平也低于下游行业企业,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二)民族用品和特需品等专营企业。这类企业面向对象较集中,比如清真食品、民族服装、边销茶等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这类企业数量不多,加之有包括税收、贷款利率、利益补偿等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因而发展较为平稳。
(三)大众型企业。比如建筑企业、贸易公司、教育集团等。
少数民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企业规模小、产值低。2008年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业总产值为25922亿元,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507488亿元的5.1%。
第二,城市经济结构失衡。低层次的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批发零售等占较大比重,而较高层次的金融保险、房地产、文教卫生服务、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等不够发达,所占比重过低。第三产业的低层次化不仅影响了产业本身以及工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迁、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和现代化进程。
第三,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较高,但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较低,说明第三产业经济效率低下,市场和消费能力不足。
(二)调结构、转方式面临很大挑战
民族地区为我国环境脆弱区,许多地方已被划为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未来经济发展既面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又面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具备的信息资源、开发性技术、基础设施、生产和生活环境等基础条件和准入门槛缺位。对于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现状和经济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可以说,调结构、转方式对第一类资源型企业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三)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多数停留在较低层次的边民贸易上。我国有2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他们与周边国家的边民开展互市和友好往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这也是民族贸易的特殊性。但是民族地区的边贸还停留在民间交往的层面。除此之外,少数民族企业的社会关注度和政策环境缺位,国家缺乏面向少数民族企业的专司部门,也是造成少数民族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因素之一。
几点建议
(一)在民族地区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企业的支撑拉动作用,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二)建立新型工业化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型企业,主要是粗放式的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由于工业污染致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为此,在实现生产方式根本转变过程中,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彻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为例:该市是一座后起的城市,地下蕴藏着占全国1/6的原煤,8.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约有80%的地下都含煤矿,储量为1万亿吨以上,另约有50%的地下含有天然气。2003年以前,鄂尔多斯仅靠羊绒而闻名,经济平缓发展;从2003年以来,煤炭对鄂尔多斯GDP的贡献逐年上升,到2008年达到1603亿元人民币,仅原煤销售对财政的贡献是53%,2009年原煤销售收益占GDP的45%,是我国第一个产煤过2亿吨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鄂尔多斯拥有价值500万元以上的宾利、劳斯莱斯、迈巴赫等豪华车约10辆,百万元以上的卡宴、宝马、奔驰、路虎等有近3000辆。鄂尔多斯资源富集,人口稀疏,GDP“突飞猛进”实属正常。但以资源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绝非长久之计,过度依赖资源,经济结构单一,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一旦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类似这样的城市,只有建立新型工业化机制和以自由竞争为保障的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是更为持久和健康的。
(三)将民族资源转换成经济资源,用非工业化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长期积累、积淀下来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中不乏一些民间美术、传统技术技艺,这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遗产若能在现代管理和服务手段下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则不仅可以使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更可以用独特的方式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贵的遗产加以传承。西藏的尼木县是一个仅有3万人口的小县,藏纸和藏香的制作工艺先后进入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于这样的民族资源,如果用现代的管理和服务手段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将不仅造福于当地藏民,而且有利于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扩大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现阶段民族地区财力有限,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光靠企业自身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要在短期内加快民族地区企业的发展,必须广开资金来源渠道,走市场化道路,争取市场化的融资,特别是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五)实行有特色的对口支援。从1979年以来,国家一直在实行对口支援,迄今为止,对口支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这种“输血式”的扶持政策更多地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教、卫生和一些重大项目上,而对于民族地区中小型企业的帮扶基本是个空白。对此,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正在酝酿并探讨成立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帮扶基金、中国民族发展银行、国际穆斯林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组织对民族地区开展“兴县富村”一对一帮扶示范工程等帮扶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系列举措,让会员企业和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与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一对一地结对子,不仅要有资金,而且还要有班子,通过五年的周期,帮助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打开销路,创出自有品牌。
(稿件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