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会计报表如何进行税务分析

2010-10-09广东中诚安泰会计师事务所童萍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会计报表税法科目

广东中诚安泰会计师事务所 童萍

一、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存在目的、原则上的差异,前者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后者主要是为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维护经济稳定,从而所遵循的原则也不同,因此在某些规定上也存在的差异。

(一)成本费用方面的差异

会计处理按实际发生额列支,但在税法上有些项目,如工资、广告费、宣传费、佣金支出、业务招待费、保险费、会计费等,强调必须有相关证明方可扣除,否则不得扣除,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做账,而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征管时不可能就具体项目重新制作会计报表,从而产生了税收征管难度。

(二)收入方面的差异

在收入要素中,主要存在销售额和应税收入的差异。在销售额方面,会计上的销售额是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取得的价款,而税法上的应税销售额包括价款和价外费用,其中价外费用部分包括代垫款项和代收款项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应税收入方面,会计上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而税法上的应税收入,还包括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行为确认的应税收入,在税法中对企业收入方面的规定要宽泛一些,从而在法律上遏制企业避税。

(三)资产方面的差异

资产负债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资产的折旧与摊销、资产的减值准备和预计负债。在资产折旧与摊销方面,会计上通常强调加速折旧与提前摊销资产,如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上规定企业自主决定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残值估计、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等,而税法上却都有明确的规定,并规定若两者出现不一致,计税应按税法规定调整;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会计上规定期末应对各种资产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发现资产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而税法上只承认坏账准备,对其他的各项减值准备均不予承认。

(四)应税所得额方面的差异

在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方面,与会计准则相比,税法规定一些项目,如 “三废”产品利润、国债利息等单项免税或不征税利润、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等项目可以免予征税或不需征税,这样使得企业在缩减应税所得额时有机可乘。

二、企业变动会计报表的手段分析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目标利润的最大化,经营者利用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漏洞,通过改造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最后达到减少应税收入的目的,从而减少税收缴纳额度。

(一)滥用会计科目

变动会计报表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滥用会计科目”是比较低级但在实践中最常用且监督、检查非常复杂的一种。“滥用会计科目”是指企业会计部门和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中故意使用不当的会计科目,以达到制假骗人的目的。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表现为:滥用盘存类科目,不设现金科目,将发生的现金结算业务列入其他应付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滥用结算类科目,不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科目,将发生的往来结算业务列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滥用跨期摊提科目,主要是通过将摊提费用科目作为抵充资产或负债以及调整亏损和利润的工具;滥用调整类科目,将累计折旧科目作为调整损益之用,将反映资产损益的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用来调整资产、负债或收益;滥用费用类科目,管理费用科目被用来隐瞒收入或调整资产及费用,通过这些科目的变动达到变动会计报表,改变应税收入的目的。

(二)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企业改动会计报表的主要手段,可以利用原材料和产品的转移价格调节成本和收入、利用技术服务调增服务费收入、利用关联方借贷利率差异降低财务费用、利用管理费用、共同费用分摊等方式调节利润。例如,对于一个集团公司中的子公司,通过高价购买上游产品、低价出售下游产品等方式,减少应税收入,而将高利润的企业放在低税率或者免税国家,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三)利用虚拟资产

资产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将一些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损失等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这些只是一种虚拟的资产,并不是企业的真实资产,未来也不能带来经济利润,但却为企业长期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企业可以通过递延摊销,变动每期的摊销数额,使得企业的营业收入不呈现周期性,甚至利润长期为负。部分企业经营者购买名画、古董充当企业资产,这些资产就是一些虚拟的资产,其实只是经营者减少企业应税利润,并为自身谋取利益的手段。

三、从会计报表进行税收分析的一般路径

针对会计报表进行税务分析时,要注意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在某些规定上的差异,还要掌握企业会计人员变动会计报表的各种手段,从而针对会计报表做出正确的税收分析。

(一)进行税务分析常用的指标

1.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企业保持一定比例的赊销以扩大销售范围是正常的,但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过高或过低的话,就不正常,若该指标过高,就有可能是关联交易产生的虚假销售收入或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正常周转企业的该项指标应该略大于1,该项指标过高或者过低,都说明企业可能存在潜在问题,在进行税收分析时,应提高警惕。

3.支付所得税额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及其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数据比较。企业因其规模大小不同,利润总额和支付所得税的绝对额度是不相同的,但是其比例是基本一致的,可以采取互相比较的措施进行税务分析,看其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制造虚假信息。

(二)审查资产负债表

1.审查资产时,先查看资产合计数字,资产规模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便于在开始时就能掌握企业的总资金状况,查看资产分布和具体的明细,如“固定资产原值”总数、“固定资产”明细账,若不能提供固定资产明细账,在理论上,则可以质疑企业已列支的折旧费;“无形资产”其明细账,为防止企业以假乱真,重点应放在确认无形资产的合法性上,防止企业以“无形资产”的名义通过分期摊销计入期间费用以便减少其计税所得额;“递延资产”及其明细账时,确认其增加数目的合法性和摊销期的合理性;“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审查其坏帐准备金的计提及呆帐损失的处理等方面的情况。

2.审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时,应将重点放在“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等科目上,在审核总账及明细账时,保证没有关联交易导致的应付账款过大,同时也要保证核算内容符合规定、实际支出数额和已经预提的数额相同。其次,“审查未分配利润”栏,结合“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明细账,查看本年利润的实现与分配与往年的异同以及历年来亏损及弥补情况;最后审查“其他应付款”及明细账,审查其往来项目数额大小及发生频率,以确定其企业是否利用该科目缩减应税利润。

(三)审查损益表

损益表是流转税和收益税的信息来源,“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利润”,等式左边的四项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审查收入时,抽查或全面检查已发生业务的发票和销售收入是否全入账,审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各种冲减成本费用的红字等业务,审查其明细及其原始附件,查看是否属于应税业务收入;审查成本时,审查“生产成本”并查看其增加数额是否合理,并结合领料单、“材料消耗汇总表”、“生产工人工资表”等附件审查其真实性,审查“半成品”、“产成品”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协调一致;审查费用时,审查费用开支的原始附件是否真实、合理,并采取“按费用项目累计数抽查统计法”或“大宗费用发生数逐笔审查法”的查账方法,同时各类费用开支中属于个人实得部分如果达到“个人所得税”应税标准,则应征收“个人所得税”;审查税金时,应防止一笔税款在两个年度内开支,注意税征收时期和所属时期是否一致,此外,国税局征收的增值税是价外税,不能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润”科目若涉及联营企业利润分配情况,一般按“先税后分”原则,防止重税。通过上述审查,企业的流转税和收益税基本上能够审查清结。

四、结论

企业的会计报表是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活动的全面而系统的反映,对加强税收、纳税检查也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在成本费用、收入、资产和应税所得额四个方面的差异,并针对企业变动会计报表减少纳税的手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归纳得出从会计报表进行税务分析的一般路径,主要有指标法和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仔细审查,分析较为浅显,期望能对针对会计报表进行税务分析一题提供思路和建议。

[1]刘敬东,浅析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利润舞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年第1期

[2]管友桥,企业降低税务成本的方式分析,今日科苑,2009年第4期

[3]秦涛,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与协调,现代营销,2009年第9期

[4]李学芬,会计报表粉饰的识别及防范对策,商业会计,200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会计报表税法科目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完善新制度下高校会计报表体系的思考
关于财务会计报表的若干思考
对现代企业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