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析

2010-10-09山东政法学院警官学院聂微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委托会计工作经营者

山东政法学院警官学院 聂微

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愈演愈烈,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对中国目前动荡的证券市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一、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条件

信息不对称是指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发生道德危险,道德危险就是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比如会计主体利用信息优势来侵犯相关主体的利益);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就是指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比如公众对会计主体的不利宣传)。会计信息存在着不对称不对称现象。会计主体拥有大量的私人信息,别人无法得到,或要花代价才能得到,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必然产生道德危险。比如,会计主体作为贷款人时,与银行之间就存在信息不对称。贷款人(会计主体)拥有的私人信息是自己的偿还能力,而银行不了解。贷款人就会伪造、变造自己的会计信息,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真实还贷能力,骗取银行的信任,骗得贷款,这就是道德危险。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及相应产生的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普遍存在,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温床。要想提高会计工作的诚信度,必须进行信息对称方面的分析研究,并以此为据采取措施。

二、会计工作的局限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差错反复演算、折腾半天。会计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是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准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帐务处理的方法较多,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帐务处理将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下降,这就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核算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显然,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明晰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然而,自1993年我国进行会计改革,借鉴西方先进的会计制度,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以来,由于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研究、对会计工作缺乏丰富经验、对会计准则缺乏科学理解,加之会计人员知识的不连续性、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每况愈下,成为会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会计信息失真惩罚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力

为什么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甚至在美国一个拥有成熟市场经济体系、法制健全的国家,都有许许多多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有当诚信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不诚信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效用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否则,只会失信。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关键时刻就会出现诚信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一方面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及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在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会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多赢",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

四、委托—代理机制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

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由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组成:一是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三是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四是会计部门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四个关系形成一个多层面的、金字塔式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机制下,委托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这一目标要通过代理人的行为来实现。但委托人的目标并不一定是代理人的目标,代理人作为经济人同样也有自己的目标。虽然经营者直接管理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直接对经营者负责,二者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是,由于经济人和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假设,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之间也可能有着不同经济利益,加上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可能造成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如为了贪污、挪用公款等),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隐瞒真实情况,从而逃避惩罚。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严重危及我国企业的诚信度,大大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旨在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追本溯源,开拓会计人员的思维,不当之处还望会计专家指点。

猜你喜欢

委托会计工作经营者
《经营者》征稿启事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治理现代化:委托制下的权力清单制
招标代理中的授权委托——以案说法
委托理财忌保底 投资风险需自负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压机——精明采石场经营者的不二选择
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