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0-10-09舟山市普陀区审计局陈文勇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监理决策监督

舟山市普陀区审计局 陈文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用财政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兴建的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投资审计任务也日趋繁重。基层审计机关在积极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应值得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审计必要性

1、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需要。审计机关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使用、管理建设资金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客观公正的信息,满足其参与监督需要。

2、完善投资管理体制的需要。审计通过揭示投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完善投资管理体制,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掌握审计特点

1、内容的广泛性。不仅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而且涉及项目决策、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概预算及建成后运行情况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管理活动。

2、标准的多重性。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还有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3、过程的持续性。政府投资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效果体现不明显等特点,其绩效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4、方法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

三、确立相应的审计目标

1、保证建设资金合理、合法、有效地使用。通过项目审计,促进建设单位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安排,确保建设资金合理、合法、有效地使用。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通过揭露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无效投资、损失浪费、超概算、违规干预招投标等滥用权力的行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促进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调查已建成项目的运营状况,分析项目投资效果,并相应地从项目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运营机制及后续管理体制等宏观制度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投资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四、创新思路,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因其建设周期长、审计内容广、评价标准多等固有特点,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必须创新思路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

1、提升审计方法和手段。

不仅应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而且应灵活采用对比分析判断和综合评估分析等,取证方式应灵活多样。在审计手段上,可采用具有灵活机动、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和效果明显的专项审计调查,尝试开展跟踪审计。对重点项目从立项起纳入审计视野,随时关注其项目进度,早介入、早安排,前移审计监督关口,促使被审计单位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项目得以规范、有序和有效进行。

2、深化审计方案,注重可操作性。

具体要把握以下原则:(1)涵盖全面,突出重点。审计内容既要有实现总体审计目标的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2)立足宏观,便于提升。应注重从微观入手,以点带面。(3)内容清晰,实用有效。目标分解时应尽量具体化,使审计人员容易理解和掌握,便于实际操作。

3、注重项目前、中、后管理,完善审计内容。

(1)注重前期决策机制。关注承担决策咨询、可行性研究的各种中介机构是否具备必需的资质和资格,项目决策是否科学,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公开,各项审批手续是否完整,有无存在先决策后论证以及弄虚作假、化整为零等违反程序的问题。决策时,资金筹措是否落实。

(2)注重项目管理过程。一是在项目招投标中,重点关注招投标的实际效果,检查有无招投标流于形式的问题。对于不按规定招标、直接发包的建设内容,应深入追查其原因。二是在合同管理中,通过合同条款审查,检查有无背离招投标的实质性内容,合同履行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合同外付款的情况,合同约定的奖罚措施是否严格执行。三是审查变更工程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勘察不细致、设计不到位等造成损失浪费情况,分析不合理变更造成的损失程度,从管理上提出防范此类问题的措施。四是关注项目监理制度执行情况。建设单位有无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切实有效地实行监理制度,关注是否存在应该监理审核的工程量、工程变更等未作审核的情况,材料价格是否随意签证等情况,有无因监理工作失误造成重大失误及损失浪费。五是审查工程造价的真实性,深入分析材料、人工、机械等价格的真实合理性、各项税费的真实合法性,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3)注重项目建后效益。要对照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目标,对比和分析实际总投资与概算投资、资金筹集和运用、实际效益指标与预期指标,重点揭示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各项绩效指标与设计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偏离实际需求的超概算投资,检查项目功能是否充分发挥,有无造成无效投资或功能闲置的现象。

五、几点建议和思考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笔者认为,目前,要搞好投资绩效审计,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转变观念,创新意识。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创新审计技术方法,逐步扩大计算机辅助审计范围,建立健全投资信息库,提高审计效率。

2、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打破“就项目审项目,就资金审资金”的传统模式,把审项目、审资金、审财务收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法制、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结合起来,从根本上体现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

3、理顺审计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必须协调好审计部门与其他监督部门(如监察、财政、发改、建委、招投标办等)的关系,加强事先沟通与协调,明确各自重点与职责,避免出现交叉监督与重复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猜你喜欢

监理决策监督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监督宜“补”不宜“比”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
新形势下监理发展趋势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