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大众艺术消费与需求矛盾调查分析
——以长沙为例
2010-09-26彭菊华
彭菊华 刘 铁
(1,2.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为深入了解长沙大众艺术消费状况和需求意向,创建与长沙市民需求相适应的艺术环境和艺术氛围,并为政府制定繁荣长沙市民艺术生活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艺术产业发展,笔者针对“长沙大众艺术消费与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包括长沙市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的市民,根据随机抽样原则(辅以判断抽样方法)抽取部分市民组成研究样本。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4份,回收率96%,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为98%。本次调查的原始数据在统计软件(SPSSV13.0)的处理中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一)调查对象性别比例。本次调查对象性别分布比例为:男性占51.5%,女性占48.5%。
(二)调查对象年龄结构。本次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比例依次为:18岁以下占2.1%,18~28岁占48.2%,29~40岁占24.2%,41~60岁占13.5%,60岁以上占12.0%。其中18~60岁年龄段的市民占85.9%。
(三)调查对象职业结构。本次调查对象职业结构分布比例依次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占20.2%,医生、教师、科技等专业人员占17.8%,学生占11.7%,公司管理人员占10.4%,公司一般职员占22.7%,农民/工人占10.7%,其它职业占6.4%。
(四)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状况。本次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结构分布比例依次为:高中、高职及以下占21.8%,大专、本科占62.0%,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及以上)占16.3%。
(五)调查对象收入状况。本次调查对象月均收入状况分布比例依次为:1000元以下者占18.4%,1000~3000元者占56.1%,3000~5000元者占16.9%,5000~7000元者占6.4%,7000元以上者占2.1%。其中,1000~5000元中等收入者占73.0%。
二、长沙大众艺术消费现状
(一)消费目的情况。长沙市民进行艺术消费的目的分布比例依次为:娱乐消遣占61.3%,提高素养占29.8%,丰富生活占61.7%,人际交往占28.2%,其他占2.8%。在“其他”填写项中,有人表示进行艺术消费完全出于个人爱好,有人表示是为了放松心情、解压等。
(二)消费阻碍因素情况。在调查中,阻碍长沙市民进行艺术消费的因素分布比例依次为:经济不太宽裕占36.9%,没有时间占57.5%,没有爱好占21.5%,交通不便占19.7%,服务质量一般占17.8%,平价票难买占20.6%,其他占5.5%。其中,57.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时间”是首要原因,其次为“经济不太宽裕”。在“其他”填写项中,有人认为阻碍其艺术消费的原因是票价太高,不喜欢演艺节目内容等。
(三)电影消费情况。在调查中,长沙市民一年中看电影次数为2~5场的最多,占38.0%,一年观看1场为6.7%,一年观看6~10场为13.8%,一年观看10场以上为17.2%,此外,一场没看的占24.2%。而对于可接受的电影票价,19.0%的市民接受20元的电影票价,25.5%的市民接受30元票价,30.4%的市民接受50元票价,8.3%的市民接受80元票价,仅有8.3%的市民愿接受100元票价。
(四)文艺演出消费情况。在调查中,长沙市民一年进歌舞厅、酒吧、KTV消费的次数以2~5次为最多,占36.2%,一年1次占8.0%,6~10次占11.7%,10次以上占18.1%,一次没有的市民占24.2%;长沙市民一年去剧院(如田汉、湖南大剧院)消费的次数以2~5次最多,占22.4%,一年1次占11.7%,6~10次占5.5%,10次以上占1.2%,一次没有的市民高达59.2%。而对于可接受的艺术演出票价,52.5%的市民选择接受50元的票价,32.8%的市民可接受100元票价,6.7%的市民选择接受150元的票价,4.3%的市民选择接受200元的票价,仅有2.5%和1.2%的市民可接受300元和400元票价。
(五)媒体艺术消费情况。在媒体艺术消费调查中,把收听广播文艺节目(如音乐、曲艺、评书)、观看电视剧和电视娱乐综艺节目、上网娱乐游戏(包括QQ聊天)列为调查选项,统计结果可见:观看电视剧、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市民高达93.6%,仅6.4%的市民不观看;上网娱乐游戏的市民高达84%,其中24.5%的市民每天上网时间占4小时以上,而这主要以学生群体及上班一族为主;虽然有27.3%的市民不收听广播文艺节目,但对于41~60岁的市民,尤其是60岁以上的群体来说,近7成人选择每天收听广播文艺节目1~3小时,说明广播这一传统媒体对年龄偏大的人群仍有亲和力。
(六)其他消费形式情况。在调查中,市民一年去博物馆、展览馆的次数2~5次最多,占33.7%,一年1次占24.8%,一年6~10次2.8%,一年10次以上占0.9%,一年一次也没去占37.7%。
三、长沙大众艺术消费与需求的矛盾分析
(一)消费结构多样性与消费层次单一性的矛盾
随着长沙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大众艺术消费结构逐步向多样化、丰富性转变。此次调查发现,长沙大众艺术消费结构已发展到四种主要类型:一是以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为核心的大众传媒艺术消费,二是以电脑网络等新兴媒体为核心的艺术消费,三是以歌舞厅、KTV、剧院、酒吧等为核心的艺术娱乐消费,四是以博物馆/展览馆、社区活动、节日活动、广场街头活动等文艺为核心的消费(详见表1)。
表1
同时,此次调查发现,不同职业、经济状况、年龄及学历的人群对艺术的消费和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种差异突出地表现在消费层次及消费形式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及公司职员倾向于进歌舞厅、酒吧、KTV消费,学生喜欢看电影、上网,农民/工人喜欢观看社区文艺活动、节日活动、广场街头文艺活动,电脑网络则离他们较远。在“对田汉大剧院、琴岛、金色年华等歌厅酒吧文化所持态度”这一调查中,7.7%的人表示“非常支持”,61.7%的人表示“比较支持”,其余30.7%的人选择“不支持”。在表示支持的群体中,主要以18~40岁人群为主,而这一部分人大多年轻、经济条件宽裕。而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群体表示“不支持”歌厅酒吧文艺活动,除与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相关外,还存在着传统观念对酒吧、歌厅、KTV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从以上分析来看,尽管目前长沙艺术消费产品类型及结构多样,但总体来看,市民的艺术消费层次偏低,艺术产品消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综合调查发现,除电脑网络属于新兴文艺消费项目外,以电视、广播为主的现代视听媒体占据了相当一部分长沙市民的文艺消费生活。其中九成以上市民每天都看电视,七成以上市民听广播,仍以简单廉价的休闲活动为主,而这些艺术形式的消费范围和环境局限性比较大,艺术消费层次偏低。
同时,不同职业群体对艺术消费差异较大,除了少数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多数公司管理人员的日常休闲娱乐艺术活动较为丰富多彩外,大部分公司职员、(医生/教师/科技等)专业人员和农民/工人的艺术生活比较单调,基本限于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艺术消费层次偏低,缺乏活力和消费热点。
调查还发现,近七成的受访者平均每天用2~4小时进行文艺娱乐活动。然而,40.8%市民每月只愿意拿出月均收入的1%~5%用于艺术消费,另有17.5%的市民每月几乎没有进行任何艺术消费。20.9%的市民愿意拿出月均收入的5%~10%,10.7%的市民愿意拿出月均收入的10%~20%,10.1%的市民愿意拿出月均收入的20%以上用于艺术消费。由于市民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消费心理模式,主动性的艺术消费在艺术消费总和中所占比例较少,因此无论是市民艺术消费支出情况还是消费意向调查,均显示长沙大众艺术消费水平及层次尚待提高。
(二)艺术消费意愿的强烈性与艺术消费价格偏高的矛盾
此次调查发现,长沙大众艺术消费主体偏于年轻化,消费主体集中在29~60岁的青中年群体,由于收入水平较高,具有相当消费实力,他们进行文艺消费有以下突出特点:因为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借助休闲娱乐方式减压,或借此加强人际交往。另外,18~28岁的群体中,虽然有不少学生,但他们对艺术消费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突出特点是喜欢尝试并购买新的艺术产品,在艺术消费上舍得花钱,他们中60.6%的人愿意把月均收入的20%用于艺术消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公司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专业人员则通过自费参加文艺活动来满足其艺术需求。同时,有31.6%市民愿意拿出月均收入的5%~20%用于艺术消费。
然而,不容否认的是,长沙有些艺术商品与艺术服务价格偏高,使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市民难以承受,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艺术消费的积极性。此次调查显示,对于可接受的艺术演出票价,52.5%的市民选择接受50元的票价,仅2.5%和1.2%的市民愿接受300元和400元票价。而长沙多数演出票价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一两千元,整体票价水平高于大部分普通市民的心理预期。同样,在被问及“一场您十分想看的电影,在票价不高于( )时,您会购票观看”时,多数受访者的选择集中于较低价位,选50元以下者高达83.4%,仅有8.3%的市民愿意接受100元票价。
同时,在“您对长沙金鹰节、明星来长沙开演唱会等文艺活动的关注程度”的调查中,占31.6%的市民表示“不关注”,“非常关注”的仅占9.8%,“偶尔关注”占58.6%。在与被调查者的访谈中,大多人表示由于金鹰节及明星演唱会票价太高,比如第四届金鹰电视艺术节的开幕式VIP特等票价高达2900元,除了丙等票价为100元以外,其他都是500元、900元、1200元不等,很多人即便想观看开幕式,也不会去现场观看,宁愿在家看电视直播。
在被问及“对发展长沙大众艺术事业的相关建议”时,“定期赠送消费券”以60.3%的比例位居第一,紧跟其后的是“票价适当打折”,占56.8%,认为“增加大众文艺活动机会”占48.3%,选择“加强艺术场馆设施建设”占38.8%,建议“培养引进文艺领军人才”占26.5%。由此可见,市民艺术消费意愿较高,但由于价格过高,不少人望而却步。
(三)对艺术供给情况满意程度高与抱怨文艺设施不足的矛盾
在“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您对长沙大众艺术供给情况的满意程度”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项“比较满意”以75.5%的支持率位居第一,认为“非常满意”的占9.2%,可见长沙市民对本市艺术供给情况的认可度相当高,而15.3%表示“不满意”。
另外,长沙市民在对电视娱乐节目如《快乐女声》、《快乐男声》、《快乐大本营》的关注程度的调查中,73%的人表示对这些节目表示关注,其中“非常关注”的占13.5%,此外27.0%的人表示不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湖南的电视娱乐节目对本土大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但是,在“您认为长沙市需要添加下列哪些艺术公共设施(多选)”中,48.5%的受访者认为应着重加强博物馆、展览厅、主题公园的建设,其次有47.5% 的人认为应加强图书馆、书店的建设,再次是加强社区文艺场所、群艺馆建设,占39.6%。显然,市民更期待多建一些公共文艺设施。
同时,此次调查显示,63.3%的市民喜欢去博物馆、展览馆、公园等,其中一年2~5次最多,占33.7%。虽然有受访者认为长沙的电影院、音乐厅比较缺乏,但由于它们是消费型艺术设施,市民选择比例不高。更多的市民还是倾向于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图书馆、社区文艺场所等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的艺术场所。这也表明目前长沙的公共文艺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的文艺需求。
(四)社区艺术消费潜力巨大与社区艺术消费尚未充分开发的矛盾
在调查“市民对政府、社区或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如‘百团汇演’、芙蓉艺术节、广场文艺)的参与程度”中,受访者选择比例为“定期参加”占2.8%,“偶尔参加”占41.4%,55.8%的人选择“不参加”,占多半人数。总体看来,市民参与社区等文艺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定期参加及偶尔参加社区等文艺活动主要以离退休老人为主,人口日趋老龄化。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67%的人选择“偶尔参加”社区活动,其他年龄段的参与者极少。另外,87%的60岁以上受访者希望“增加社区文艺场所”,而在41~60岁的接受调查者中,45%的人选择“增加社区文艺场所”,40岁以下选择者更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青年人根本不清楚自己所在社区的各项文艺活动,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区在引导市民文艺消费方面有待加强。
同时,在访谈中,占55.8%不参加社区文艺活动的很多市民表示,之所以不参加,一是其所在社区确实没有举办过类似艺术活动,二是即便社区或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过,但由于不知情,所以没参加。其实,很多市民还是希望自己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文艺演出等,如果票价合理,他们也会愿意掏钱消费。近七成市民希望社区能开展健身、文艺演出、放电影等活动,近五成市民希望社区举办小型音乐会、相声小品、杂技、戏剧欣赏等活动。市民希望社区能够不断拓展文艺活动内容,使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表明社区文艺与市民生活联系密切,有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及发展空间。
四、几点启示
本次问卷调查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目前长沙大众艺术消费的现状与需求特征,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两型”社会大众艺术将提供以下启示:增加对公共艺术消费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基本艺术消费;着重调整消费结构,促进艺术消费;提高市民艺术素质,加强对艺术消费的引导,培养艺术消费主体;重视大众艺术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构建多层次的公共艺术市场以满足社会需求;提倡社区艺术消费新理念,拓宽社区消费新途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