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的视域

2010-09-26曹冰玉方林佑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

曹冰玉 方林佑

(1. 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在胡塞尔、海德格尔、狄尔泰和其他现象学及解释学哲学家们的著作中,“视域”被赋予特殊的哲学意义,指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每个人作为一个历史的存在者都处于某个传统和文化之中,并因此而居于某个视域之中,不可能有纯客观的、与人的特殊视域无关的理解,一个视域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这样看来,“经济学的视域”似乎是一个比较含糊的命题,为了使这个问题相对明晰化,不妨先弄清经济学是什么?然后再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视域?

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邦济世”的学问;有人认为是关于选择及其无意后果的理论;还有人认为是研究资源配置全过程及决定、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的科学。中国古代称经济为经世济民的“经世之学”(即外王之学,与内圣之学、“空寂寡实之学”相对应),萨缪尔森则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的各经济学科的总称,其学科分支包括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应用经济学(约有30多个门类)等。经济学在研究问题时使用了一套独特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本质,按照经济规律作出许多可供选择的决策,但不是为所有经济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甚至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往往有着不同的答案。因此,经济学视域应是一种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是利用经济学理念观察世界所得到的“影像”,而一种理念必定是建立在某种理论和事实基础之上的哲学思想,既可以是本体论的、认识论的,也可以是价值论的。不过,当一个学科发展到比较成熟的时候,由于人们的思想已经走得太远,往往忽略了那些最本源、最基本的东西,理论便失去了应有的解释力,而经济学的理念,恰恰根植于它的学科前提假设、原创概念、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等基本常识之中。

一、经济学前提假设的重申

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有三个基本前提假设:(1)“理性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称效用(收入、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2)“完全信息”假设,认为市场上每个参与者都了解他所需掌握的全部信息,具体体现在自由波动的价格上(价格机制是传递供求信息的经济机制),“最大化”原则加上完全竞争假设才能推导出“完全信息”假设;(3)“市场出清”且“交易费用为零”假设,它与前两个基本前提假设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是前两者的逻辑推论。也有人认为,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和前提。

经济学的前提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它也界定了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不同起点。西方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就是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为自己取得最大的效用、利润或社会效益的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理性人”假设认为人都是自利的,选择也是理性的,或者说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来进行选择,公共选择也是出于个人自利的需要。尽管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证明人不总是理性的,也不总是自利的,但仍然没有动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因为至今尚没有更科学的东西取代它。政治学与社会学研究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完全是“经济人”理念介入的产物,是经济学对社会学领域扩张的结果。“完全信息”假设是用来描述一种经济现象或博弈现象,即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能够了解到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一切信息,每个博弈者都能知道其他博弈者的策略和报酬,完全信息是一个有效率的完全竞争市场所必需的理论前提条件,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经济理论中“经济人(理性人)假设”所必需的条件。“信息完全”假设认定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信息是完全对称的,要不然就不是理性选择,而是盲目选择,只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毫不留情地证明了信息的非对称性,非合作博弈理论与信号理论对“信息完全”假设又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现在经济学推论的精准性和广泛适用性,一定程度应归功于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市场出清”且“交易费用为零”假设是指在市场调节供给和需求的过程中,不需要付出代价,经济运行过程没有花费、阻力和摩擦,市场能够自动地消除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使得市场在短期内自发地趋于供给等于需求的平衡状态。在一般经济分析中,常常假定通过价格机制可以自动实现市场出清(即价格波动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量以及厂商的产量,并使得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但在现实经济中,如在不同产业结构中,产品的同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动性、存货量以及生产的计划性等都有较大差异,导致厂商的不同行为,科斯定理也揭示了市场“交易成本”的秘密,从而影响“市场出清”。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前提假设,事实上已经包含了经济学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资源有限性、人的自利性选择、信息的经济价值与市场均衡的意义。

二、经济学原创概念的建构

经济学的发展到现在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几个重要阶段。从古希腊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到重商学派和重农学派,就已经孕育了经济学的萌芽;亚当·斯密创立了古典经济学,它的《国富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学体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凯恩斯《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先河”;萨缪尔森《经济学》的问世使他成为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的集大成者,还成为第二届(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家们前赴后继,打造了属于经济学自己的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使经济学的理论宝库日益丰富,在整个社会科学内部,经济学逻辑性、定量化及数学程度最高,比较具备自然科学的各项特性,能为具有应用价值的学科提供知识转化的场所,所以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冠”和“经济学帝国主义”。

经济学是一个原创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为本学科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思想理论宝库,还为其他学科生产和提供了大量的概念和术语。经济学的概念汗牛充栋,董晓波、黄晓林列出了经济学的100个关键词,业宏、鹰飞列出了经济学210个关键词,杜仲明在《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一书中也分析了大量的经济学概念,这些概念大致可分为原创、衍生和引入三大类,供求、价格(包括劳动力价格—工资、土地价格—地租、资金价格—利率、外汇价格—汇率)、效用、成本等,都是理论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创概念。如果作一个不完全统计,理论经济学原创的基本概念至少有25个之多:

原创概念衍生概念引入概念微观经济学需求、供给、市场、价格、效用、边际、垄断、成本、收益、分配、效率、偏好、稀缺性资源、厂商、消费者行为、产权、收入、福利弹性、选择、欲望、竞争、均衡、理性、制度、公平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储蓄、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外贸、外汇、外债总供给、总需求、经济发展、经济政策、比较优势、要素禀赋赤字、乘数、风险、博弈、公共选择、理性预期

这些原创概念搭建起了理论经济学的“对话平台”,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生成提供了素材。当然,也为经济学观察世界准备了必要的理论工具。

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透视

有人对西方经济学的经典命题进行了罗列,共有95个,几乎囊括了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或有重要影响的观点。 但这些命题不过是经济学家的基本论题,是他们对经济问题的一些判断和观点,并非全部构成经济学原理,至少不都是基本原理。

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认为,经济学有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涨;(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这十大原理围绕着三个问题来展开: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整个经济如何运行?格沃特尼、斯特鲁普、德怀特R.李在《经济学常识》一书中,也提出了经济学十大重要原理,并提出经济进步的七个主要源泉。这些基本原理并非没有异议,但它们围绕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元素——选择、成本、边际、分配、消费、利润、激励、贸易、市场、政府、国民收入、物价、通货膨胀与失业等来展开,具有较强的作为原理的可信度。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不只是经济学本身带规律性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分析其他许多社会问题,尽管帕森斯、达伦多夫、布迪厄与吉登斯提出社会生活不可能简化为经济学逻辑,总是与经济学的“简化论”保持距离,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从来没有停止过,如舒尔茨把经济学原理引入“教育”的研究,布坎南把经济学原理引入“政府”行为研究,弗雷和斯塔特勒把经济学原理引入“幸福”的研究,熊彼特把经济学原理引入“创新”和“社会制度形式”研究,也有人把经济学原理引入司法成本、企业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伦理的研究,还有人把经济学原理引入人的反常、怪诞和隐秘行为的研究。布尔迪厄利用经济学的隐喻分析社会问题最为引人瞩目,贝克尔把经济学原理应用到社会学、政治学、人口统计学、犯罪学中,特别是在社会学中的应用卓有成效。经济学基本原理确实可以帮助人们打开“智慧之眼”,让我们发现许多隐秘的秩序,这就是经济学者(家)的眼光。

四、现代经济学历程的启示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是市场经济学的回归,历史学家习惯于按“钟摆”或“图腾”描述这种现象。“钟摆”是把单个经济学家按一种从极左到极右的政治谱系来分类:(1)保守派——以亚当·斯密为代表;(2)自由派——以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3)激进派——以卡尔·马克思为代表。极左的代表是前苏联(包括我国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理论的缔造者,极右的代表应该是那些鼓励绝对自由的经济学家。经济学的历史脉络可以佐证和肯定这一现象的真实性。

1776年,随着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天赋自由和“看不见的手”迅速传播到法国(主要代表是萨伊和巴师夏)、美国(主要代表是托马斯·杰弗逊)和整个西方世界,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中心;但亚当·斯密的乐观世界受到了罗伯特·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的挑战,他们提出“生存工资铁律”和“工人阶级永久贫困”的悲观学说,使乌托邦社群主义的受欢迎程度达到顶点,而约翰亚特·穆勒在自由和社会主义之间摇摆不定;19世纪工业革命中期,卡尔·马克思带着产业工人的剥削和异化将经济学投入一个特殊而艰难时期,构成了对斯密式资本主义的最严重的挑战。

19世纪70年代初,“边际”革命(主要代表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的瓦尔拉斯、英格兰的杰文斯)给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模型注入了新的活力,庞巴维克(门格尔的同事)就是第一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做出诋毁性批判的经济学家,他们与英格兰的马歇尔和美国的陶西格、费雪一起,重建了亚当·斯密的现代经济学;当凡布伦等制度主义者用其对炫耀性消费和垄断力量的警告打动愤世嫉俗人们的时候,马克斯·韦伯则大谈资本主义的宗教基础和“铁笼”,有力地回敬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米塞斯(奥地利)、维克塞尔(瑞典)没有能够扭转乾坤,却把机会留给了凯恩斯,他的“新经济学”认为,政府必须对货币和财政领域进行干预,稳定市场经济,虽然后来的萨缪尔森也名声大振,但凯恩斯经济学仍然代表着宏观经济理论形成和数学模型构建的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芝加哥学派的米尔顿·弗里德曼领导了货币主义,认为采用稳定的货币政策,亚当·斯密的自我调节市场经济可以再度繁荣。与此同时,其他自由市场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奥地利学派,挑战着凯恩斯的权威地位,米塞斯、哈耶克成为了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而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成功(形成“华盛顿共识”),就是斯密博士的“凯旋”。

从某种意义来讲,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徘徊,到底是“统制”多一点,还是“自由”多一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迥然不同。但我们毕竟找到了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计划和市场,或称公共选择和个人选择,公平与效率往往在两种选择的博弈中实现某种“均衡”,政府的职能也就处于不断地转换与变化中。

五、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分析

经济学力图解释人与人之间产生秩序和协作的原因,认为世界上任何事都有成本,我们只能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这样一个基本预设——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以及群体的合作,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预期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特别是个体的选择,以集体名义的选择实际上也是由个体做出),个体都在实现各自计划和目标的过程中权衡利弊、节约资源。所谓“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就是将世界看作是由许多相互依赖并本质上可以自我调节的市场组成的庞大系统,在这些市场上,价格构成了一种竞争中协调资源分配的自动回馈机制,这些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等。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强调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因为它会影响我们的选择方式,而产权是游戏规则的一个关键要素,私有产权才能使我们对机会和选择有清晰的认识,应该是构成市场经济的基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律和政策的后果,从而避免制订出事与愿违的公共政策,有助于人们看清那些隐臧在“公共利益”背后的自利动机,从而减少公共政策被利益集团俘获的可能性。因此,经济学思维是一种无限发散的思维,是一种洞察事物背后内在动力机制的敏锐眼光。

综上所述,经济学的视域呈现这样一幅图景:面对有限的资源,“理性人”按照市场机制作出自利性选择,政府施以适度的宏观调节,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改善。我们可以利用经济学的思维(观念、理论、工具和方法)观察社会发展的许多普遍性问题,并借助资源管理理念、供求关系分析、成本效益比较、计划与市场结合、最优化选择等思想方法,分析或驾驭人类许多重要活动的动机。经济学不一定告诉你某个具体的结论和做法,但它会帮助你打开一扇充满睿智的、视野清晰而广阔的窗口。

[参考文献]

[1] 韦政通. 中国哲学词典[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2]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经济学[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刘厚俊,梁东黎. 西方经济学经典命题[M]. 南昌:江西人们出版社,2008.

[4] 曼昆. 经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马克斯·考森. 现代经济学的历程[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

[6] 保罗·海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

[7] 戴维·沃尔什. 知识与国家财富[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经济学理论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简明经济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经济学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