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010-09-26赵战峰宋军科于三科
赵战峰,宋军科,于三科*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2.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奶牛业是西安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目前农业中最完整的一条产业链。但该地区奶牛年头均产奶量较低,除品种原因外,乳房炎是影响产奶量的主要因素[1-3]。通常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但各地病原感染情况不尽相同[4-9]。为了搞清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本试验对该地区乳房炎阳性奶牛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为药敏试验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50个乳样采自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50头乳房炎阳性奶牛。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制备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备后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无菌将牛鲜血以50 mL/L~70 mL/L的比例加入消毒好的30℃~40℃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各培养基分别倾注于平皿或摆成血斜面,冷却后置于冰箱备用。
1.2.2 CM T诊断液及革兰染液的配制 参照文献[1]的方法配制CMT诊断液,精确称取十二烷基磺酸钠50 g、氢氧化钠15 g、溴甲酚紫0.1 g,以蒸馏水定溶于1 000mL容量瓶中,用前置沸水中使溶液完全澄清透明。参照文献[2]的方法配制革兰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溶液)。甲液:结晶紫2 g,950mL/L酒精,20mL;乙液:草酸铵0.8 g,蒸馏水80mL。将结晶紫放入研钵中,加酒精研钵研磨均匀,然后将完全溶解的乙液与甲液混合即成。
1.2.3 乳房炎的检查 将奶牛乳房炎诊断液与蒸馏水按1∶10混匀后装于灭菌瓶中备用。用常规方法对奶牛乳头进行消毒后,术者手部清洗消毒,弃去各个乳区的头两把乳,用反应盘接取牛乳3 mL左右,加入等量的诊断液,缓慢摇动,使乳样与CM T诊断液充分混合,按判定标准对每个进行判定,并记录结果。反应盘每次用完后用自来水冲洗,以备重复使用。
1.2.4 奶牛乳样的采集 采样经CM T诊断为阳性的样品50份。采样前先用温水清洗采样乳头,再用750 mL/L酒精棉消毒乳头,在每次消毒乳头后均用消毒纸巾擦干,弃去采样乳区的头两把乳汁,大约10 mL~15 mL,然后采集乳样约5 mL~10 mL挤入灭菌瓶中,作好标记,处于干奶期的奶牛仅可采1mL~2 mL奶样。在每次采样后均要乳头消毒,以防细菌感染[3]。采样后将样品迅速放入冰水中或冷藏,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1.2.5 细菌分离鉴定 将乳房炎阳性乳样摇匀后,无菌取适量的试管中部乳样,涂布于鲜血平板琼脂上,37℃培养24 h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及其菌落特征。对不同形态的菌落进行挑菌纯培养后涂片染色镜检。根据菌体形态和染色特性初步判定细菌类属,然后分别进行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鉴定,如判定为葡萄球菌的需进行兔血浆凝固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三糖铁试验、O/F试验等;如判定为链球菌的则需进行溶血试验、CAMP试验、七叶苷水解试验、美蓝牛乳试验、甘露醇、山梨醇、马尿酸钠试验等;判定为革兰阴性杆菌的进行硫化氢、MR 、V-P、糖类发酵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4-10]。
2 结果
对50个阳性乳样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详见表1。50个乳样共分离出细菌122株,鉴定出17种菌株。其中葡萄球菌检出47次,占38.53%;链球菌22次,占 18.04%;大肠埃希菌15次,占12.30%;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乳房炎检出次数,占整个比例的68.87%。从表2可以看出,单纯由某一种病原菌引起的乳房炎较少,而多数是由2种~3种甚至是3种以上的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率为78%。
表1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Table1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pathogens in the cow sw ith mastitis
表2 乳样病原菌混合感染情况Table2 Themixed infection of pathogens in milk sam ples
3 讨论
对西安地区某些50个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细菌122株,鉴定出17种细菌。其中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为38.53%,链球菌占18.04%,大肠埃希菌占12.30%。说明该场奶牛乳房炎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而且以2种~3种病原菌感染为主,而单纯由某一种细菌感染的情况较少,混合感染相当严重,这可能与牛场的消毒管理不严有一定的关系,如对挤奶器、乳头、乳房、用具及人员手臂等消毒不严,往往一桶热水,一条毛巾用于所有的牛而造成相互感染;牛舍狭窄,相互碰撞,地面光滑,粪尿清理不及时,不定期消毒,牛舍过于湿热或过于寒冷等均可引起发病。因此,切实强化卫生意识,加强挤奶过程的各项卫生管理,改善牛舍的环境卫生,是防治奶牛乳房炎工作的重中之重。
[1]王效田,孔祥峰,夏明龙,等.南京郊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畜牧与兽医,2004,36(11):6-8.
[2]刘 萍,侯西成,郝满良,等.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中国奶牛,2007(3):33-36.
[3]高 娃,凤 英,刘晓松,等.一起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5):46-47.
[4]齐永华,陈桂香,王承民,等.中原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2006,34(14):3379-3380.
[5]刘大成,程艳,张志友.呼和浩特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7):71-74.
[6]许丹宁,侯振中,薛 岩,等.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2):59-60.
[7]邓海平,蒲万霞,俞诗源,等.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2009,29(2):52-55.
[8]寨鸿瑞,田 甜,王开功,等.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11):40-43.
[9]魏小娟,蒲万霞,周绪正,等.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8):113-114.
[10]李修平,伊逊河,吴时友,等.细菌通用引物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