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专业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研究与实践

2010-09-25陈嫔荣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考核

陈嫔荣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商务英语专业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研究与实践

陈嫔荣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在现代社会中,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决定了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探讨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如何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考核方面着手,把学生培养成英语语言能力过硬、国际商务知识熟练的应用型人才。

商务英语; 职业能力; 培养;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es on cultivating higher 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In modern society,students' career ability determines their career developing level.This paper probes 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areer ability through perfect course design, satisfactory teaching design,excelle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uitable testing methods.

Key words:Business English; Career Ability; Cultivating

一、引言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能力本位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1],其中的“技能型”是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决定了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可能性。

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解析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企管理、单证、跟

职业技能模块专业课程对应从业资格证书对应岗位单、外贸业务、商务翻译等工作,具体的岗位要求为: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即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语言能力;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指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商务活动中能用英语比较熟练地进行交际;掌握广泛的商贸知识,指诸如国际贸易与结算、国际金融、经贸合同、国际商法、进出口业务等方面的一般的商贸理论、法律常识和事务操作;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指熟悉办公文秘工作,能熟练操作诸如传真机、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和国际互联网。与高职商务英语相关的职业技能、从业资格证书和对应的岗位如表1所示:

表1 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模块图

三、如何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材和教案以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课程设置着手,按职业技能模块设置课程

教学内容按照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组、整合和优化,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有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图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业人员赖以生存、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核心本领,有很强的专业应用性和针对性。图1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通过三个模块组合来实现,即基础英语模块、商务英语模块和商务专业模块。

1.基础英语模块:这是巩固和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课程模块,在听、说、读、写、译基础上构建必需够用的涉及英语运用能力的课程,培养学生以各种形式运用英语与外商直接交流沟通的能力,支持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商务英语模块:这是培养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模块,涵盖国际商贸一线职业岗位的常见情境,教学内容融会了商务语言表达、商务文化背景知识、商务沟通技巧、翻译技巧等等,通过商务环境下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

3.商务业务模块:这是专业能力拓展的课程模块,是为拓宽或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而设的专业课程,内容广泛而实用,突出商务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商务活动打下基础,支持学生形成更强或更宽的就业竞争力及职业发展力。

(二)从课程教学设计着手,以能力培养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以抽象的知识概念问题引入,教师讲解概念、定义、定理,进行逻辑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理论课和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先学后用”得到充分表现。而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直观、具体的职业活动的案例引入。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2]。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上课并非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用任务和项目来带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以《国际商务交际》[3]课程为例,《国际商务交际》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一般商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如:公司介绍,接听电话,安排商务会面,接待来访,安排旅行,产品介绍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相关商务知识,亲身体验外贸公司工作的各个场景,学会运用英语从事商务工作,培养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交流的基本技能,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商务工作者。

在课程设计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设计教学:

1 教学目标

1.1 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2]。要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即:能用……做……)

1.1.1 能听懂一般商务活动中的电话、产品展示、谈判、会议发言等,基本把握言语者的态度和意图。

1.1.2 能用基本正确的英语进行一般商务活动,如:接听商务电话,进行社交活动、展示产品或价格谈判,筹备商务会议或作会议发言等。

1.1.3 能为读懂主要英语报刊、杂志有关商务活动的一般性报道、评论类文章打好基础。

1.1.4 能填写并翻译一般性商务材料,包括订旅馆,填表格等。

1.2 知识目标

《国际商务交际》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掌握商务英语学习技能;

(2)掌握相关的语法和商务知识;

(3)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尤其应具备较高的口语和写作水平;

(4)了解并掌握在综合活动中怎样运用英语和怎样处理商务事件。

2.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和学时)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实训项目设计和实训成果)

课程设计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实训项目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体现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三是体现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内化起促进作用,从而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一系列仿真实训,学生在毕业时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强,交际沟通技能过硬,毕业后很快便能适应外贸工作,成为工作单位业务骨干。

(三)从教材和教案着手,“以学生为中心”将教材“活化”,将课堂“动化”

Grant[4]指出,教材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型教材和交际型教材。前者倾向于把语言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习,强调语言的形式或规范(指语法),而不重视交际功能,重视读写而不重视听说,十分重视贯彻教学大纲的知识点和考试知识点,适于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后者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重视语言技能的运用,以活动为基础,内容和方法努力反映日常生活的真实语言,鼓励小组活动和结对子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教材应该留有充分的空间或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拓展和表现。T omlinson[5]认为:外语教材是引发或触发学生学习和交际反应的刺激物,重视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于他们接触所学语言的活材料和应用于经历该语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教师是外语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应该按照学生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案是指教学过程的具体规划,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的具体安排。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编写教案的出发点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的“教”制定的,教学过程也是以“教”为中心。随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方法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现代外语教育质量标准的评价依据的确立,现代意义的教案就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形式,而是多媒体化,图文音像并举,课内课外衔接,教师学生合作的包括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任务、项目的有机组合[6]。

(四)从课程考核着手,建立能力本位评价的考核体系

英国教育评价学家艾利逊·沃尔夫(Alison Wolf)认为:“能力本位评价是根据对所期望的学习结果加以明确界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形式。这种评价形式对于学生学习进步的判断,是完成基于学生个人对这些结果的达成情况,而不是基于学生在正规教育情境中所花费时间的多少。”

要评判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首先必须打破以一张试卷定能力的传统考核方式,这种考核重视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对技能的测试,要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商务英语专业考核体系,把对学生的考核细化分解,将实践能力作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内与课外结合、小组与个人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实训与理论结合。形成性考核包括对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情况的考核,其中,实训成绩记录实训课上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终结性考核即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主要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已学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是形成性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者所占的比重按课程的不同分为形成性考核(50%)与终结考试(50%)相结合或形成性考核(30%)与终结考试(70%)相结合。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1号)中强调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正在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学校学业考试(毕业证书)和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HTSS〗两个方面的考核,学生毕业时要同时获得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双证书”培养模式是增强毕业就业竞争能力的最佳方案。学校学业考试(毕业证书)解决了文凭问题和理论知识问题;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解决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问题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问题。二者达到完美结合,既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又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四、结论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将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考核按照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组、整合与优化:构建合理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从课程教学设计着手,以能力培养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从教材和教案着手,将教材“活化”,将课堂“动化”;从课程考核着手,建立能力本位的考核体系和“双证书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英语语言能力过硬、国际商务知识熟练的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在社会上具有特殊的定位和较强的竞争力。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徐小贞.国际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Grant,N.Making the Most of Y our Textbook[M].London and NewY ork:Longman Group UKLimited,1987.

[5]T omlinson,B.Material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CUP,1998.

[6]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On Cultivating the Career Ability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CHEN Pin-rong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100)

G712

A

1671-9743(2010)12-0133-03

2010-11-10

陈嫔荣(1973-),女,湖南湘乡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法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考核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内部考核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