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能力训练体系 打造专业特色品牌

2010-09-23关晓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4期
关键词:卫生教材职业

关晓明,刘 瑾,林 杰

(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建设能力训练体系 打造专业特色品牌

关晓明,刘 瑾,林 杰

(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黑龙江省卫生学校近年来注重卫生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专业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实训实习)的建设,依据市场需求,从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建立专业设置标准,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培训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全省技能大赛平台,拓展“出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打造出护理专业特色品牌,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运作过程中,注意能力训练体系整体的有机联系,统筹兼顾,重点建设,科学发展,使学校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能力训练体系;专业特色;品牌建设

多年来,黑龙江省卫生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在履行卫生职业教育职能的过程中,着眼于重素质、强能力、显特色、创品牌,面向社会需求,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探索和建设学校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凸显学校在黑龙江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1 改变传统观念,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卫生职业教育能力训练体系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产生和应用,对医药卫生一线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社会的发展也对卫生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诚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观念的转变也是艰难的。但墨守成规走老路,只会贻误事业的发展。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卫生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在依托行业办学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在省内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处于特殊位置(位居省城、行业领先)。积极探索适应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体系(专业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实训实习),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我们的责任,据此,我校根据社会需求积极开发新的专业方向;参照卫生部大纲“宽基础、活模块、多面向”的原则,以职业能力梳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专业知识、技能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护理、临床学科);研究探索适应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任务引领型、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目标教学);引领行业能力训练教材的开发(卫生部规划教材、省内护理能力训练教材、校本教材);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省教师培训基地、多渠道培养新老教师);构建社会平台(技能大赛、双线教学、实训实习),在编制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以现场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做到与社会需求、专业发展相适应(见图1)。

2 以能力为本位,打造特色专业

观念转变阶段:2004~2005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职业教育理念,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此时我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制定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标准细则》和《关于制定黑龙江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标准的指导意见》。

图1 卫生职业学校能力训练体系运作程序

实施完善阶段:2006~2008年,将《护理专业设置标准》的内容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应用于教学进行检验,现已在全省卫生职业教育机构中广泛实施。

3 围绕专业能力,构建核心课程

(1)依照专业能力构建核心课程,首先在护理专业、检验专业开展课程设置研究,研究核心课程实施途径,实现职业能力与考核标准的衔接。

(2)各专业突出能力教学,注重专业方向拓展(如开设美容护理、口腔护理专业等)。

(3)注重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的开发。适当增加选修课,使必修课、限选课以及任选课的比例接近7:2:1。

(4)强化专科护理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专科护理教学工作,以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为试点,整体推进专科护理的教学水平。

(5)围绕能力训练,建设精品课程(如临床护理技术、基础检验技术课程等)。

4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如任务引领型:应用于临床学科、护理学科;任务驱动型:应用于计算机中心;案例教学:应用于临床护理课程;研究性学习:应用于老年护理课程;目标教学:应用于全校各课程。

5 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实施专业教材建设与开发

(1)积极争取规划教材的编写。在卫生部行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的指导下,近5年来,我校主编、参编及协编国家统编、规划教材200余部。仅在2007年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任务中,我校就有27人被选聘承担14部教材的主编和13部教材的副主编,另有47人参加了44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名列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之首,获得了卫生部、人民卫生出版社、行指委以及全国兄弟院校的广泛好评。

(2)组织《护理专业能力训练》系列教材的编写,引领省内行业教材建设与改革。2006年以我校为主体,由全省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参与编写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护理专业能力训练》系列辅助教材和配套试题,广泛应用于省内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领域,从而统一了黑龙江省中等卫生学校理论和技能教学评价标准。

(3)校本教材的建设与开发。我校在参与规划教材编写的同时,加强了校本教材建设。学科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实践特点,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适时编写校本教材和辅助教材。

6 为适应专业能力教学,多渠道、多层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职称,又具有其他专业职称的专业课教师。只有建立一支有特色的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办出有特色的卫生职业教育。多年来,我校努力改善教职工在提高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适应状况,大力倡导学习之风,组织教师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学习型校园氛围。

(1)多渠道筹措基金,培养专业骨干教师。改革分配制度,对一线教师实行倾斜政策,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外出学习。争取国家教育培训基金,以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营造最佳的成才环境。

(2)积极开展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目前我校有双师型教师86人。

(3)聘请医院和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方案的制订,定期聘请护理一线专家来校任教,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既培养了师资,又优化了师资配置。

(4)凸显我校作为黑龙江省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近2年我校承担了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护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2008年暑期,受省教育厅委托,我校承担了全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受到了所有参加培训教师的一致赞誉。

(5)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我校规定,招聘的新教师一律要到学校实验中心接受一年的培训,经学校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教学工作。

7 充分利用社会职业能力培训、评估、鉴定平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顺应职业准入制度,实施“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考核制度。自2006年起,我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顺应职业准入制度,积极探索实施双证考核制度的有效途径,先后向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省劳动厅申请,建立了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黑龙江省培训鉴定工作站、黑龙江省卫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截至2008年年底,我校共有3410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和鉴定考试,通过率为96.6%,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了由卫生部、劳动部共同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2007年我校被评为全国卫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先进单位。

(2)利用护理技能大赛平台,接受社会对我校学生专业能力训练效果的检验。在2004、2005年2届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连续囊括了护理、美容专业的冠亚军。由于卫生职业学校和临床医院的广泛参与,技能大赛促进了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又为学生服务社会提供了展示才能的窗口。我们将不断构建和完善教育教学社会评价平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凸显我校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8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1)我校在护理专业开展“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加大专科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力度,增设包括重症监护在内的6个专科护理实训室,设备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2)强化课间见习、双线教学。

(3)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建立仿真实验室。为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校投资300多万元,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加大了护理、美容2个专业建设资金的投入,采购了先进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2006年,我校获得15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护理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并自筹配套资金150万元,至2007年8月,所购置的92种269台(套)国内最先进的护理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已经全部到位并安装调试完毕,投入教学使用。

(4)主动服务社会,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和办学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的龙头和灵魂是专业建设,要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用专业建设打造学生特色。我校经历了60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护理专业是国家首批示范专业,为黑龙江省护理实训基地,被列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实施单位,在黑龙江省护理专业教育中,切实起到了龙头作用。学校在狠抓护理职业教育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以就业需求指导校内教学。近年来,利用学生生产实习的机会,与省外多个专业机构建立了订单式培养机制,使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社会较高的认可,每年的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9 讨论与思考

9.1 以专业能力体系建设为中心,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职业教育能力体系建设是职业院校发展与建设永恒的课题,一是要加强市场调研,根据需求培养社会紧缺人才,找准专业定位,二是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增强老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应不断进行专业调整、改造,赋予专业建设以新的内涵。通过对传统专业的改造、专业外延的扩大、专业内容的整合、专业方向的拓展,使专业发展动态适应市场,保持职业教育旺盛的生命力。既要防止一哄而上,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科学发展,统筹规划,坚持长短结合,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特色专业,力求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9.2 依靠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的专业教学课程建设才刚刚起步,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是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来设置的,根据专业、行业的不同,其能力体系的综合表述也不尽相同,如护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工业:专业能力、普通能力等,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以职业技能聚焦知识,以岗位能力梳理技能。因此,在建设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能力体系的同层次性、相对独立性,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相互交叉。我们相信,伴随专业能力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专项技能、专业课程、专业设置会不断完善。我们着眼于卫生职业教育“双证”课程开发,将集中力量,根据“双证”课程的特征,在技能性、标准性、综合性上下工夫,做到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从专业层面到课程层面,形成“双证”教学特色,实现专业特色、课程特色、人才特色的有机结合。

9.3 职业能力训练教材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统编规划教材内容上主要体现学科的完整性,在形式上统一规范,缺少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校本教材和辅导教材的编写中,应借鉴国内外不同行业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工具性、可读性、艺术性)的要求进行编写。注意结合卫生行业特点,克服“惯性”,在时代性、可读性和艺术性上要有所突破。应通俗易懂,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效果。

9.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速度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是时间和资金,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的内在驱动力。应积极探索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继续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建立带教实习考核和激励政策。建立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和名师工程建设,逐步增加对教师培养的投入。继续完善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和考核制度,建立学校教师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标准。强化能力训练,营造学习型校园氛围,激发教师能力训练的内在驱动力。

9.5 建立情景模拟实验室,增强学生对医院环境的认知能力

鉴于目前学校缺少教学医院的实际,学生课间见习是能力训练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发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梳理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训练项目,分清主次,建立切合实际的训练计划,增强实践教学效果。逐步建立健全专业情景模拟实验室,增强学生对医院环境的认知能力。

能力训练体系的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这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根据目前我校即将步入高职高专院校行业的实际,能力训练体系的建设尤为紧迫,新的课程体系及专业能力标准需要专科教育教学的实践来检验,需要不断修订才能逐步完善。每位教职工都是能力训练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要树立责任意识,坚持统筹建设、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步伐,为不断树立学校特色品牌而共同努力。

G630

A

1671-1246(2010)14-0027-03

猜你喜欢

卫生教材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卫生歌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