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制护生嫉妒心理及行为调查

2010-09-20焦金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2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平均分信度

焦金梅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护理系,北京 101300)

三年制护生嫉妒心理及行为调查

焦金梅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护理系,北京 101300)

三年制护生;嫉妒心理;嫉妒行为

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1]。嫉妒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基本情绪体验,按内隐和外显大致可分为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嫉妒心理隐于内,嫉妒行为表于外[2]。处于嫉妒中的个体容易采取一些极端的嫉妒行为,最终可能会害人害己。有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3],说明嫉妒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护理专业是女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对于护生嫉妒行为表现方式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本研究主要考查三年制护生的嫉妒心理及行为的现状,了解三年制护生的嫉妒心理及其在嫉妒的心理状态下经常采取的行为方式。

1 方法

1.1 被试

选择2所大专院校护理专业的大一、大二2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

1.2 工具

调查采用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2],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主要测量个体在各种情境中广泛的自我嫉妒体验。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06,分半信度系数为0.743。本研究中测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7。

表1 被试人数统计(人)

嫉妒行为调查采用嫉妒行为问卷,共17个题目。考查个体在嫉妒的心理状态下采取的行为方式。王晓钧教授曾用此量表对177名大学生施测,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82,分半信度系数为0.725[2]。本研究采用5级评分,1为最不可能采取的行为,2为不太可能采取的行为,3为不能确定,4为有可能采取的行为,5为最可能采取的行为,测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04。

人口学调查包括学校、性别、年级等情况。

1.3 过程

对同一学校的被试统一发放问卷,统一宣读指导语,最后统一收回问卷。共发放175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8%。

1.4 结果分析

把问卷的数据输入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三年制护生嫉妒心理的状况

通过对172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嫉妒量表进行统计,发现各题的平均分均大于1,平均分为1表示被试没有嫉妒心理,得到总分的平均分(M)=47.91分,标准差(SD)=13.27分。通过在性别、地区、年级方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了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三年制护生嫉妒心理在性别、年级、地区方面的差异比较

2.2 三年制护生嫉妒行为的状况

对得到的嫉妒行为问卷进行统计,并对各项目的平均分在性别方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得分较高的项目是 1、5、7、8、10、16,得分较低的项目是4、11、13、14,而只有在第3项上男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及结论

3.1 三年制护生的嫉妒心理普遍存在,且高于大学生的一般水平

Bringle嫉妒量表的各项平均分均大于1,说明学生在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也就是说三年制护生的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这与以往大学生的嫉妒心理研究结果是相同的。而且总的平均分47.91超过了杨光艳[4]用同一量表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中调查得到的平均分46.58,说明三年制护生的嫉妒心理水平要高于大学生和研究生嫉妒心理的一般水平。

3.2 三年制护生的嫉妒心理不存在性别差异

表3 三年制护生嫉妒行为的普遍表现统计(±s,分)

表3 三年制护生嫉妒行为的普遍表现统计(±s,分)

注:*P<0.01

题目 总分 男 女 t 3.83±1.132.14±1.312.42±1.371.66±1.093.35±1.272.90±1.203.23±1.143.82±1.162.69±1.233.01±1.391.92±1.272.15±1.221.85±1.181.88±1.122.98±1.373.58±1.182.32±1.241理智地讨论2尖叫或吼叫3哭泣4使用暴力5默默忍受6发现它有趣的一面7接受它8找机会想一想自己应对此负什么责任?想一想自己能承受什么?害怕失去什么?9回避问题10冷战11摔东西12否认13报复,让对方也嫉妒14讽刺挖苦15离开对方16沉默,但让对方感觉到17拿它开玩笑3.85±1.132.17±1.331.77±1.091.79±1.123.37±1.232.86±1.133.23±1.073.70±1.252.62±1.292.82±1.321.85±1.182.13±1.291.83±1.041.96±1.113.04±1.283.54±1.142.30±1.203.81±1.132.12±1.312.88±1.371.56±1.073.35±1.302.93±1.253.23±1.183.90±1.092.73±1.193.15±1.281.98±1.332.17±1.181.87±1.281.82±1.122.94±1.443.61±1.242.34±1.270.190.25-5.681.330.10-0.39-0.01-1.10-0.59-1.65-0.69-0.22-0.220.790.48-0.43-0.21*

对于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有无性别差异,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张建育[3]、杨光艳[4]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而欧阳文珍[5]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没有性别差异,张雨[6]也发现恋爱嫉妒没有性别差异。本研究发现,三年制护生的嫉妒心理不存在性别差异。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嫉妒心理具有内隐性,而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并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女性不愿意让研究者了解到自己的嫉妒心理,或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嫉妒心理。

3.3 三年制护生的嫉妒行为表现以理智行为为主

嫉妒行为量表的统计结果中得分较高的有6项(1、5、7、8、10、16),均数均超过了项目等级的均数3,从这6项的具体内容上可以看出,均代表了理智的行为表现,说明三年制护生在嫉妒心理状态下的行为方式是以理智行为为主的,这与王晓钧教授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得分较低的有 4 项(4、11、13、14),均数均小于2,从这4项的具体内容上可以看出,均代表了报复的行为表现,说明处在嫉妒心理状态下的三年制护生最不可能采取的行为方式是报复。

嫉妒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3项上,且男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女生要远远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嫉妒的内隐性行为表现方面显著强于男生。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王晓钧.嫉妒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张建育,王海棠,李文虎.大学生嫉妒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20~321.

[4]杨光艳.嫉妒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因果模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5]欧阳文珍.嫉妒心理及其内隐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4,4:446~449.

[6]张雨,司继伟.当代大学生恋爱嫉妒心理的调查分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6:32~35.

G526.5

B

1671-1246(2010)22-0121-02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平均分信度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平均分一半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