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实践导向策略在中专护生职业目标形成中的实施研究

2010-09-20杨建芬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2期
关键词:导向护士目标

杨建芬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 桐乡 314500)

专业实践导向策略在中专护生职业目标形成中的实施研究

杨建芬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 桐乡 314500)

根据中专护生职业目标形成教育的实践探索,现分析中专护生职业目标形成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专业实践导向策略在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习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5个环节中的实施方式,还提出专业实践导向策略的实施原则,并简要分析实施专业实践导向策略的保障体系。

专业实践导向;职业生涯目标;中专护生

实践导向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做结合,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与技能[1]。专业实践导向教学,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护生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职业目标的形成中,很多内容属于情感类教学内容,无法通过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方法来实现[2]。近年来,我校针对护生在职业目标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将专业实践导向策略运用于职业生涯指导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研究。

1 中专护生职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

1.1 中专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基层

根据国务院、卫生部规定,至2010年,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比要达到1.77。截止2009年底,全国注册护士为218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比为1.4。护士缺编最严重的岗位在基层。基层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工作繁忙、压力大、薪酬低,护士流失现象普遍,基层卫生单位存在“留人难”的问题。

我校作为中等卫生学校,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基层。2007~2009年3届护理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表明,护理中专毕业生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见表1)。

表1 我校2007~2009年护理中专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

1.2 中专护生职业目标定位偏高

中专护生生源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在17岁左右,对护士职业的认识主要来自他人的观点、媒体等,缺乏亲身体验,人云亦云。关于护生的入学原因、职业认识和职业目标,笔者对本校2008级212名中专护理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发现,不少护生选择专业比较盲目,对专业认识比较片面,职业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

为了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我校在开设地方课程职业生涯教育的同时,在教育教学多个环节实施专业实践导向策略,帮助护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职业信仰,缓解目前中专护生就业困难与基层护士不足的矛盾,向基层输送“干得好、留得住”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表2 中专护理新生入学原因、职业认识、职业目标调查结果

2 专业实践导向策略的实施途径

2.1 理论课程中的专业实践导向

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我们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进入“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模拟病房,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护理病案查房等教学方法,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如在护理伦理学关于保护病人隐私的教学中,设计一个护士“泄密”的案例,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从案例着手,讨论什么是病人的隐私,哪些隐私该受到保护;当病人的个人隐私与公众利益冲突时,该如何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观看视频、角色扮演,让护生体验和探索保护病人隐私的方法,从侧面增强护生对职业和道德的认识。

如学习外科护理“急性腹膜炎”章节时,我们在模拟病房开展护理查房,要求护生的着装要求符合护士形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护生完成病史采集、护理体检、制订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通过“护士”耐心、细心、精心的护理,“病人”病情稳定,掌握了配合治疗和康复保健的知识,对“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感到满意。

这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各个系统疾病护理的教学中都适用。在“理实一体化”的过程中,护生不仅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了护理工作程序、护患沟通技巧,同时增进了对自我的认识,对护理工作性质的认识。理论课程中的专业实践导向,能让护生感受专业所需,体验其工作价值,有利于护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形成。

2.2 专业技能课程中的专业实践导向

护士是技能型、服务型人才,服务对象是由身、心、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组成的整体的人。在护理课程设置中,应突破传统的基础-专业-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采用“渐进式”教学方式,交互渗透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职业情感。

在传统的课程安排中,第一学期主要是文化基础课,第二、三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第四学期才安排临床专业课。这种安排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兴趣和专业思想。我校在第一学期即开设护理学基础,使学生一入学就得到学习上、思想上的专业熏陶。

在传统的教学组织中,护生第二学年进医院见习,第三学年实习。我校在第一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后,第二学期即安排医院见习,让护生尽早了解医院环境、熟悉护理工作和服务对象,参与简单的基础护理操作,突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有助于护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根据护士的岗位特点,重组实践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体现“教学做合一”。如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划分了综合基础类、生活护理类、治疗护理类、无菌技术类、护理书写类等模块。如综合基础类模块,包括了病人转运、生命体征的测量、病房环境的安排、床位准备、消毒隔离技术等,将这些内容集合起来,在接收新病人入院的过程中让护生进行实践,这样,更有利于护生全面把握工作流程。又如生活护理类模块,包含了头发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等,在晨晚间护理时,让护生集中实践这些内容,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可应用于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科护理教学中,在学习完每个系统的常见病后安排实践,使实践教育的系统性有效增强,有利于培养护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升护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综合能力。通过项目或模块任务的完成,让护生看到成果,产生职业自豪感,促进其职业目标的形成。

2.3 实习教学中的专业实践导向

实习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年,护生进入实习单位,进行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其间,护生身处医院环境,面对千差万别的服务对象,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等护理理念,护理各类病人,进行各种操作,解决各种问题,使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使其职业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实习过程中,护生目睹伤残病痛的疾苦,感受病人的期盼、信任与感激,体验“三班倒”的劳动强度,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体会护士工作的酸甜苦辣。

实习期是护生进行自我调整的关键时期,护生会将自我的兴趣、个性、能力与护士岗位进行比较,会因为病人一个感激的眼神而坚定职业信念,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事故、误会而放弃既定的目标。学校与医院带教教师要加强沟通,共同制订实习计划,除了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外,要加强对护生的安全医疗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责任心教育等,指导护生避免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及时了解护生的思想状况,适时疏导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并使其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做好心理、业务、身体的准备。

2.4 校园活动中的专业实践导向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护士“授帽”仪式、“5·12”护士节宣誓仪式、护理操作竞赛、模拟急救演练、护士礼仪表演、护患沟通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并邀请临床护理专家担任评委,进行当场点评,让护生多渠道接受职业的熏陶,提高职业兴趣,激发自我潜能,引导护生确立职业目标和近期学习目标。

学校每年请来校友与护生交流,进行专业思想引导、职业分析、求职与创业指导等。安排成功校友宣讲他们的职业生活和创业历程,激发护生的职业热情,这些校友的故事甚至会成为护生未来事业的“导航图”和“助推器”。

另外,我们还注意开发护生的专业技能在学校的“用武之地”。在每学期的护生体检中,测量血压、脉率、身高、视力以及担任“导医”等角色的,都是穿戴规范、整齐的护生。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护生提高能力、体验价值,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我认可度和职业认可度,推动其职业目标的确立。

2.5 社会实践中的专业实践导向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护理专业学生的特长,把“送关爱、送健康”作为社会实践的主题,组织护生进入社区、家庭、养老院、福利院等场所,上街为居民提供健康宣传、健康检查等服务。还通过班级与社区、与孤残病老家庭结对的方式,进行专门的定向健康服务。这些活动让护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岗位群,为其以后的择业、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3 专业实践导向策略的实施原则

3.1 要与职业接轨

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打好基础是实践导向的基本理念之一。实践导向要紧紧围绕本职业展开,切合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职业现状。通过与职业接轨的专业实践,让学生了解其所学的职业工作内容,并能在工作情景中认识到自己目前的状态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使其朝着一个正确的职业目标步步推进,规划职业发展的路线。一旦脱离职业的引领,职业生涯的规划进程将失去方向,可能将职业目标引入误区。

3.2 要以学生为主体

专业实践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要符合中专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引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实践和参与欲望。如项目教学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了解项目的任务和实施细节,是活动中的主人。在技能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反复训练、探索反思,是提高其技能水平的最佳途径。在临床实习中,要引导学生全面融入职业环境,主动实践与体验,在提高能力、树立信心的同时,找到自己的职业取向。

3.3 要让学生体验快乐

相对于单纯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导向的教学形式丰富,更具有吸引力。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室、模拟病房、教学医院等场所,提供生动的学习内容和载体。另外,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形式,让学生有意识、有机会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激励教学法,多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采用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得自然而然,其能力的提高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情感的提升融入到了工作内容之中。

当然,实施专业实践导向策略,必须要有有效的保障体系:以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支撑,以深化实践教学教育体系改革为抓手,以能够开展各类专业实践活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

[1]李启生.实践导向教学提高应用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10-16.

[2]中国注册护士已达218万数量仍不足[EB/OL].http://health.ifeng.com/news/yihuan/detail_2010_05/10/1500926_0.shtml.

G526.5

B

1671-1246(2010)22-0038-03

本文系嘉兴市2009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等护理专业职业生涯目标引领策略研究”的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导向护士目标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