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科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与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

2010-09-20周小红金秀玫邹梅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病家属

李 璐 周小红 王 芳 金秀玫 邹梅芳

江西省南昌精神病院心理科(330029)

精神疾病作为一种疾病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患者表现为精神失常和行为异常,并且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长期以来患者的家属会产生种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针对患者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已成为精神科护士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150例在江西省精神病院心理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220名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1月至10月在江西省精神病院心理科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诊断符合ICD-10 标准[1],其中精神分裂症56例、情感性精神病25例、神经症69 例)的家属。入组条件:①对患者负有照料、赡养、抚养责任的家属;②与患者在一起生活时间超过2年;③获得受试者同意。符合上述条件者共220名,其中男性123人,女性97人,年龄18~65岁,平均(36.32±5.26)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48人,初中以下72人。职业:干部 51人,工人 78人,农民32人,个体25人,其他34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信度系数0.76,效度系数0.80。以问卷调查的方法,由患者家属对照自己的体验与需求填写,对所得资料采用统计学的百分比构成法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表1)

表1 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n=220)

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可见,精神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摧残,而且对其家属也是一个严重的“应激因素”,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内发生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及免疫功能等的变化,长期的影响使机体内环境失衡,出现抑郁、焦虑、神经质、人际关系敏感等[2]。极少部分家属对治疗持消极态度,部分患者家属甚至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存在放弃治疗的念头。

2.2 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表2)

表2 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n=220)

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有强烈的需求,他们希望医务人员利用多种方式方法给予他们有关精神疾病治疗及健康保健的知识,以使他们达到最佳身心状态,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也有利于积极配合精神科医务人员对患者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使患者尽快康复,回归社会。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心理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以焦虑、抑郁、神经质、人际关系敏感等表现为突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社会上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由来已久,使患者家属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抑郁;②患者的病态行为对家属及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甚至因病所致的肇事肇祸,而对患者前途担心,导致心烦、绝望;③缺乏有关精神卫生常识及相关技能,使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感到恐惧、孤独、茫然、不知所措、失眠、紧张、害怕等;④担心疾病不能治愈、今后工作、生活受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等;⑤由于精神疾病病程迁延易复发,较高的治疗费用加重了家属的经济负担等。表2 结果显示,家属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视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同时期需求有所不同。大部分家属对治疗方面的需求较多,希望了解治疗方案、用药方法、病情及预后、药物不良反应等。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多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注重护患交流沟通,对患者生活上给予关心,心理上给予疏导,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家属及社会的负担。同时还发现家属在认识上存有以下不足:①患者家属对出院后的维持治疗、复诊等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出院时的症状消失就是疾病痊愈,无需进一步治疗,这种情况多存在于首次住院及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家属。②患者家属对疾病的复发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了解不全面,甚至认为精神疾病不能治愈,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成为“废人”,这种情况多存在于反复住院的患者家属。③出院后咨询方式的需求,多数家属选择了电话咨询,主要因为电话方便、保密,较少选择返院咨询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患者不同意来院和交通不方便,极少数家属选择书信咨询。

4 护理干预措施

在患者入院时,我们主动热情地向患者家属介绍责任护士、经治医师,带领家属参观住院环境,介绍病房的管理制度、作息制度、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康复体疗、音乐治疗、心理治疗,介绍电休克治疗的适应症、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对患者家属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及需求,除了个别辅导家属之外,我们还组织医护人员给家属集体讲解和演示。每周一次,每次约30min,以专题讲座形式对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主要包括:①疾病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精神病的症状表现、药物治疗、交流技巧、应对策略、社会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强化处理应激的能力,减少愤怒和自责,保持恰当的期望值;②根据个体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劝解、启发、疏导、保证等方式进行个别心理干预,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同情;③通过心理咨询、座谈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精神卫生常识、防病治病措施以及如何进行精神健康保健等,以加强有关疾病知识及其应对技能的教育;④帮助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提高其心理安全感;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情感介入及指导如何应对应激,调整自己的情绪等。

总之,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家属有效的护理干预,绝大多数患者家属的顾虑情绪得到缓解,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对精神病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促进患者的康复,据报道,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理解、支持、关怀、疏导和鼓励可以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3]。家属有关精神疾病知识的增加,可以改变他们对患者的态度,使他们不再歧视、排斥或惧怕患者,从而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1] 范肖冬,汪向东,于欣等译.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 朱熊兆.心理干预与免疫调节[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3):181-185.

[3] 周建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74-475.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病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都有精神病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