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模式研究

2010-09-19昆,李晓霄,高彦君

大众商务·下半月 2010年7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改革

焦 昆,李晓霄,高彦君

【摘 要】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和从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模式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206-0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团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途径,特别是紧扣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这一重点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1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和从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1989年开始,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开展了“挑战杯”系列竞赛,现已经发展成国内高校比拼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著名赛事,竞赛成绩已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高校对“挑战杯”系列竞赛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成为许多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当前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中的不足

(1)学生整体参与程度不高,不同类型学生参与程度不平衡。经调查,普通高校平均每年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1.6%,研究生人数更是不足0.4%。

(2)教师参与面较窄,对学生的指导有待加强。许多学校无法形成规模完整、人员固定的学生科技创新评审顾问团,真正能够认真指导学生的教师较少,一些教师对学生指导力度不够,把关不严,致使学生因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无法完成许多研究。

3 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的对策

3.1 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关激励机制

应当着重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种激励政策,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组成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上层领导重视了,基层工作才会抓得紧,整体活动的组织效率才会高。

(2)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用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研究。建立“学生科技作品项目化申报制度”,以做到从项目的立项、中期评定,到项目的最后评审都严格把关,分期投入资助。同时,对在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成绩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物质奖励。

(3)加强对学院的激励政策。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绩纳入学院教学评估体系。

(4)设立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政策。如在晋升职称、先进评比中作为指标体现等。同时,对指导教师设立门槛,更多的吸引刚参加工作的博士或者年轻的副教授、讲师这一精力和时间充裕,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的群体,杜绝一些没有能力和时间指导学生的老师的搭车行为。

(5)设立相应学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奖励。

3.2 多层面组织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以全力实施“素质拓展”作为参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课外主渠道作用,着力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重点在三个层面上开展工作:

(1)经过严格考核和筛选,组织少数成绩好、素质高、意识强的高年级学生直接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辅助工作。每年造就一批有才能的学生科研苗子。同时可组织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通过各种示范效应吸引学校更多的支持以及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2)以校学生科协学生骨干为主,组织开展全校性学术科技活动及科普宣传、调研实践活动,将课外科技活动及科普宣传工作贯穿于平时的校园生活。邀请学校专家教授举办科研报告或座谈会,定期召开创新论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科技类和创业类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定期召开表彰会和动员会,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动员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此类活动主要由校学生科协等各学生科技类社团申报推出,注重活动的群众性及可参与性,追求“多而全”,这样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就有了一个从设计申报、项目论证,到组织实施、评价考核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形成全校一盘棋,而在具体活动项目上又各具特色的局面,能够最大限度的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3.3 建立长效机制,避免短期效应和形式主义

(1)利用学校各种资源条件,积极筹建校内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面向学生逐步开放部分条件良好的专业技术实验室,为众多的项目小组提供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在校外,通过与一批相关企事业单位签定协议,成立科技服务基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稳定长久、深入开展。

(2)以学院或者专业为单位,根据其自身特点组建学生课外科技兴趣小组,与教研室、实验室、研究室结成师生共建对子,领悟科技道德,学习科技精神。小组内可以形成梯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甚至研究生都有,在科研经验和团队精神等方面可以相互传承,避免做一年就断档的局面。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参与素质教育过程中,围绕"素质拓展",突出"科技創新",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新世纪,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机遇,结合学校特点尽快形成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模式,才能够更好的提高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

げ慰嘉南:

[1] 夏越新.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3,(5):34.

[2] 施青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3,(4):36-37.

[3] 覃小林,唐志军.加强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03-104.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改革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