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白细胞介素Ⅱ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40例疗效分析
2010-09-17张树明
张树明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晚期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常见并发症,是晚期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并发症之一。其症状见胸水生长迅速,常因大量积液压迫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1]。目前国内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主要是改善局部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自 2003年 4月至 2009年 8月我科采用 IL-2与丝裂霉素联合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40例,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告疗效如下。
1 材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为 2007年 5月至 2009年 1月收治病例。全部经胸部 CT,B超,病理学确诊。经 4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 22例,男 10例,女 12例,年龄 32~70岁,平均 54.5岁,肺癌 18例,乳腺癌 4例。对照组 18例,男 8例,女10例,年龄 35~72岁,平均 53.5岁,肺癌 14例,乳腺癌 3例,胃癌 1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辅助检查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22例经 B超定位性,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以2%利多卡因局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每日视患者情况定量排出引流液,经 B超或胸部CT检查胸腔积液排净后行胸腔内注射丝裂霉素 40mg和 IL-2,500万 U,夹闭胸引管,让患者变换各种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充分接触,均匀分布于胸腔表面,达到最好疗效。定期进行胸部 X线摄片及胸部B超,观察胸液量的变化,每次抽到胸液后均进行胸液细胞学检查。夹闭 24 h后,打开胸引管,放出引流液,拔出胸引管。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射丝裂霉素。患者出现发热给与对症处置。
1.3 疗效判定标准[2]恶性胸腔积液完全缓解(CR)患者经治疗后积液完全消失,经B超或胸部 CT检查无积液,而且稳定 4周以上。部分缓解(PR)患者胸腔积液减少 1/2以上,B超或胸部CT检查是胸腔为纤维素包裹、分隔、残留胸液,4周无增长。有效=CR+PR;无效(NC),不良反应评价标准按WTO抗癌药物的急性或亚急性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 1。
表1 两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结果比较(例)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2 讨论
导致胸腔积液的原因绝大多数为肺癌胸膜转移所致,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应全身及局部治疗。传统的局部治疗为反复的胸腔穿刺注药及胸腔积液引流不彻底,胸腔内药物被稀释,浓度不高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目前对恶性胸腔积液,大部分主张以局部治疗为主,目前国内多采用IL-2或单一药物胸腔内注入治疗,辅以适当的全身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术克服了上述缺点。
IL-2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具有诱导 Th细胞和 Tc细胞增殖,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活化巨噬细胞,增强 NK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的活性和诱导干扰素产生较广泛的免疫增强功能,本品直接注入体内,使体内的免疫细胞扩增而杀伤肿瘤细胞[3];丝裂霉素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物,可直接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生长,另外还可能通过产生化学性胸膜炎引起胸膜粘连,增厚、抑制胸液的渗出。本文应用 IL-2与丝裂霉素联合治疗胸腔积液 4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91%,与单纯 IL-2组(66.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介素一Ⅱ与丝裂霉素联合治疗组平均生存期为 11.47个月,与白介素一Ⅱ组(8.86个月)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复查胸片及胸部超声,40例患者中 24例胸液消失,出现胸膜粘连,19例胸液呈局限包裹,7例胸液虽有减少但维持不到 30 d。治疗后全部患者胸闷、气促及咳嗽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我们观察到胸腔注药后易出现胸痛,可在注药同时注入 2%利多卡因30ml可使胸痛消失或能耐受。
联合治疗组与单一应用 IL-2组比较,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平均生存期也明显延长,表明白介素一Ⅱ与丝裂霉素联合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副反应少,较单一用药更能控制胸液增加,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孙耕耘.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140-143.
[2] 徐振晔,杨宇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16.
[3] 徐淑云.现代实用临床药理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