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C与5氟尿嘧啶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预后比较
2015-06-01窦莹温小萱韩渝萍
窦莹 温小萱 韩渝萍
丝裂霉素C与5氟尿嘧啶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预后比较
窦莹 温小萱 韩渝萍
目的观察比较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采取丝裂霉素C与5氟尿嘧啶(5-FU)的预后。方法行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患者80例, 随机分成丝裂霉素C组及5氟尿嘧啶组, 丝裂霉素C组采取丝裂霉素C治疗, 5氟尿嘧啶组采取5氟尿嘧啶治疗, 比较两组预后。结果丝裂霉素组术后眼压低于5氟尿嘧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组手术成功率高于5氟尿嘧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Ⅰ~Ⅱ型滤过泡率高于5氟尿嘧啶组, Ⅲ~Ⅳ型滤过泡率低于5氟尿嘧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5氟尿嘧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在控制眼压, 增加功能性滤过泡方面优于5氟尿嘧啶, 但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预后
小梁切除术为青光眼常用手术方式之一, 而一些青光眼患者情况较为复杂, 多次滤过性手术失败、术前用药控制眼压失败、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均可能形成滤过泡瘢痕, 导致小梁切除术失败, 为患者带来痛苦以及额外的治疗费用[1]。因此需要采用药物减少滤过性手术后的滤过泡瘢痕形成。而该类辅助药物具有代表性的由5-FU、丝裂霉素C等[2], 临床应用均十分广泛, 而对两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行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患者80例, 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丝裂霉素C组及5氟尿嘧啶组, 丝裂霉素C组40例(62眼),其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在36~55岁, 平均年龄(46.9±3.3)岁;单眼患者18例, 双眼患者22例;5氟尿嘧啶组40例(61眼),其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在38~55岁, 平均年龄(46.8±3.3)岁;单眼患者19例, 双眼患者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患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执行规范统一的小梁切除术, 手术显微镜下以常规操作方法进行手术, 全部采用球后阻滞麻醉。常规做以弯隆为基底的结膜瓣, 烧灼止血, 后做4 mm×5 mm以角膜缘为基底的板层梯形巩膜瓣, 分离至透明角膜缘内1 mm。用浸满丝裂霉素C 0.4 g/L海绵片放在巩膜瓣下1~3 min;5氟尿嘧啶组采取5氟尿嘧啶治疗, 然后撤去, 15~30 ml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在角膜缘前界切透3 mm, 缓慢放出房水, 切除包括小梁在内的角巩膜组织1 mm×3 mm, 做宽而短的周边虹膜切除, 暴露睫状突, 将巩膜瓣复位, 缝合巩膜瓣2针, 结膜瓣缝合2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 mg,术毕手术台上见前房形成良好[3]。
1.3 术后治疗 术毕患眼包扎, 术后第1天打开患眼, 涂典必殊眼膏, 复方托比卡胺眼液散瞳。观察滤过形成情况, 前房深浅、角膜及眼压。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成功 眼压<2.80 kPa(21 mm Hg, 1 mm Hg=0.133 kPa);Ⅰ级成功:不使用任何药物, 眼压<2.80 kPa;Ⅱ级成功: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 眼压<2.80 kPa;Ⅲ级成功: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 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 眼压<2.80 kPa[4]。
1.4.2 失败 全身及局部均需要使用抗青光眼药物, 眼压却仍然>2.80 kPa, 需再次手术[5]。
1.4.3 功能性滤过泡 根据Kronfela滤过泡分型标准[6],Ⅰ型:微小囊泡型;Ⅱ型:弥漫扁平型;Ⅲ型:缺如型;Ⅳ型:包裹型;Ⅰ及Ⅱ型均为功能性滤过泡, Ⅲ及Ⅳ型均为非功能性滤过泡。
1.5 观察指标 评估时间, 术前眼压:手术前1 d进行眼压检测;术后眼压:手术后1周出院时进行眼压检测:患者1个月后复诊时进行眼压检查, 并在患者3~6个月时进行随访,进行眼压检测, 观察远期疗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眼压 丝裂霉素组术前眼压、1个月复诊时眼压、随访3~6个月眼压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组术后眼压低于5氟尿嘧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的成功率 丝裂霉素组手术成功率高于5氟尿嘧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滤泡分型 丝裂霉素C组Ⅰ~Ⅱ型滤泡率高于5氟尿嘧啶组, Ⅲ~Ⅳ型滤泡率低于5氟尿嘧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手术的成功率比较[n(%), %]
表3 两组患者滤泡分型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 丝裂霉素C组术后浅前房9例, 结膜创口裂开2例, 术后1周低眼压4例, 共15例, 并发症发生率37.5%, 5氟尿嘧啶组术后浅前房6例, 结膜创口裂开4例,共10例, 并发症发生率25.00%, 丝裂霉素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5氟尿嘧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丝裂霉素C为一种抗肿瘤抗生素, 对DNA的结构和功能有着破坏作用, 通过对增殖期的细胞DNA复制进行抑制,同时抑制RNA的合成。因此可以起到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应用于青光眼手术, 可减少青光眼手术滤过道的瘢痕, 使手术成功率更高, 因此被临床使用[7,8]。同样, 5-FU也为产生细胞抑制作用, 辅助手术, 提高手术成功率, 但5-FU与丝裂霉素C存在区别。丝裂霉素C的细胞抑制能力很强, 一次使用的丝裂霉素C可对整个手术创面区所有细胞增殖起到抑制作用, 然而5-FU仅在细胞增殖S期有着抑制作用, 意味着细胞不处于该期在用药结束后仍然可能再生, 导致瘢痕发生。而术后滤过泡的观察也是手术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丝裂霉素组术后时眼压低于5氟尿嘧啶组, 丝裂霉素C组患者中有功能性滤过泡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5-FU组, 因此也可以说明采用丝裂霉素C辅助青光眼手术Ⅰ级手术成功率更高, 术后眼压控制好。同时一次使用较为方便。同时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发现丝裂霉素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5-FU组, 说明采用丝裂霉素C虽然对眼压控制较好, 疗效也较为显著, 但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10]。临床医生应根据情况作出选择,使手术安全性以及疗效有所保证。
[1] 尚琳.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33-34.
[2] 余梓逵, 李佩玲.小梁切除术中分别应用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及生物羊膜的比较研究.临床眼科杂志, 2012, 20(1):46.
[3] 王丹梅,石玉.小梁切除术辅以丝裂霉素C或5-氟尿嘧啶治疗各类青光眼疗效比较.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1(3):191-194.
[4] 席蕾, 赵峰, 王涛, 等.MMC的PTMC-F127-PTMC温敏型水凝胶缓释剂对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调控作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4, 32(6):506-511.
[5] 赵瑞芝, 赵福增.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2, 52(21):87-88.
[6] 李盈龙, 彭小宁.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 34(5):379-382.
[7] 陈红, 田爱军.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海南医学, 2014, 25(2):236-238.
[8] 王晋瑛, 张祺, 鲁铭.两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泪膜的影响.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8):1550-1551.
[9] Bindlish R, Condon GP, Scholsser JD,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tomycin C in primary trabeculectomy.Ophthalmology, 2002, 109(7):1336-1341.
[10] 熊凤枝.丝裂霉素C与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低眼压的关系.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4, 26(9):623-62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12
2015-02-05]
130011 一汽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