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患者程序化心理护理疗效观察27例
2010-09-14包美华陈爱民方开琴王万章
包美华,陈爱民,方开琴,王万章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扬州,225003)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儿童的情绪、智力和行为的发展[1]。据报道40%的产妇因对婴儿没有感情而苦恼,而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达10%左右[2]。作者对27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程序化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住本院的产后抑郁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产后抑郁诊断标准;②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18分;③无神经精神疾病和严重品质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10例,两组间在年龄、胎次、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工具:评定工具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由精神科主治医师对患者对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进行量表测评在治疗、护理中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的变化。临床疗效入院4周后根据HAMD减分率确定:≥75%为基本痊愈;50%~74%0显效;25%~49%为好转;<25%为无效[3]。
护理方法: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加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了我国护理心理学专家创立的较为系统、操作性较强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即由8个环节相互衔接的心理护理实施程序,进行了程序化的心理护理。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有效沟通,有效沟通被认为是一种患者在放松的情境中与医护人员合作并接受治疗的方式[4],是开展有效心理护理的基础。②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③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借助于HAMD、HAMA等心理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对千差万别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客观地分析出患者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④确定患者基本心态。⑤分析出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观察发现,家庭关系、产妇个人及小儿问题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这与李荣萍,单晋平,石英等在对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5]。⑥选择适宜的干预对策。提高认知能力: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专家意见及研究提示。如果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的联合治疗,不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矫正患者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改善其预后[6]。帮助患者认同母亲角色,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照顾。指导患者适当锻炼、注意营养及睡眠卫生、遵从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人际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识别及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冲突,进一步发展更多与他人交往的适应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寻求社会支持。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助,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的情感和物质支持,可提高产妇的自尊。对其丈夫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鼓励家人为产妇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家庭环境。⑦评估实施效果。四周后对患者进行第二次心理测评及疗效评价,利用心理护理效果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来判断患者经过系统治疗、护理后的情绪状态、思想状况以及身心康复的进程。⑧确定新的方案。对前一阶段的心理护理措施实施作一个阶段小结,采纳适应性出院的治疗方案,让其回到居住地,与婴儿及其家人生活在一起,以检验其实际治疗效果与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巩固心理护理的效果。患者适应性出院期间适应良好者,返院后给予出院前指导及健康教育,根据医嘱办理出院手续;适应性出院期间适应不良者,返院后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再次评估,提出新的干预措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 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和入院4周后HAMD、HAMA评分比较见表1。入组时两组HAMD、HAMA平均分值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4周后,两组HAMD、HAMA的评分都显著低于入院时的评分(P<0.01)。而且,4周后观察组的HAMD、HAMA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1),这说明除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外同时合并实施临床程序化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s)
注:与入院时相比,aP<0.01;与对照组相比,bP<0.01。
HAMD HAMA组别 n入院时 4周后 入院时 4周后观察组 27 26.95±3.92 6.16±2.15ab 21.03±5.48 7.23±2.12ab对照组 25 27.03±3.89 10.23±3.65a 20.89±5.12 12.47±3.21a
临床疗效: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无效率分别为37%、37%、0,对照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无效率分别为 16%、24%、12%,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同时也说明在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合并程序化的心理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作用。
3 讨 论
国外研究显示,妇女的心理动力学是其生育过程反应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妇的个性特征。研究认为,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7]。作为心理护理主要手段之一的心理治疗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住院过程中的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非适应性行为,并促进其人格成熟;帮助患者更好地识别及理解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冲突,进一步发展更多与他人交往的适应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8]。
在目前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药物辅以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氯硝西泮等药物行抗抑郁、抗焦虑及改善睡眠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了由我国护理心理学专家创立的较为系统、操作性较强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即由8个环节相互衔接的心理护理程序,在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通过一定的程序收集较为准确的、深度的信息,用两个量表来评定患者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然后在探究到具体的问题后,给患者以一定的信息护理和情感支持工作,促使患者产生符合现实的期望值,减少其在疾病与疾病治疗过程中因不了解信息而产生的恐惧、压力和疑惑,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服药依从性,引导患者有效地参与治疗和护理,最后通过对量表分值前后对比(尤其是HAMD量表)对患者进行客观的疗效评定。
[1]蒋立春,戴耀华,雷捷,等.婴儿气质与产科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210.
[2]王伟,白萍,冯斌,等.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6):1181.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8.
[4]Keith Nichols著.刘晓红,吴菁主译.临床心理护理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1.
[5]李荣萍,单晋平,石英,等.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64.
[6]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73.
[7]罗阳,薛敏.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防治[J].医学与哲学,2005,16:47.
[8]Cooper,P.J,Murray,L,Wilson,A.&Romaniuk,H.(2003).Controlled trial of the short-and longterm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Impact on maternal mood[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3,18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