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分析
2010-09-14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存斌
◎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存斌
今年,许多施工企业都在总结“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工作,在此基础上起草企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报告。在实施企业管理基础诊断的前提下,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信息化项目,需要研究其进程和步骤,笔者在总结大量信息化项目的基础上,给出如图1所示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示意图。
1 施工企业管理基础诊断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诊断是信息化规划、系统设计选型和系统实施的重要基础工作,只有完全掌握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才能在后续的信息化实施工作中不走或少走弯路,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失败。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诊断,应从企业管理标准化逐步攀升的程度、领导信息化意识和员工信息化水平、计算机网络和硬件水平、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水平等方面做出评价和分析。其中的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攀升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隐性管理层次、显性管理层次、量化管理层次、优化管理层次、精细管理层次。在分析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时,首先要分析企业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的管理层次,应规划不同的信息化实施方案。
图1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示意图
2 施工企业流程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标准化,而标准化管理的前提是制度化,而制度化管理的前提是流程化。因此,在实施企业基础诊断、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的同时,要考虑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问题。信息系统不同于传统的手工管理系统,它为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处理功能,但是每个业务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其他事务有关,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从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来说,企业的业务流程要规范,要通过制度来规范,要通过规范的流程图来表述。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要达到满足并行作业快节奏的要求,要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更加快捷,要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在业务流程重组并通过管理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如何在信息化的软件中体现流程化是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传统的MIS(管理信息系统)对这个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些业务流程被写死在程序里,非此既彼,必须按其执行,否则就要修改程序。现代工作流管理技术是解决业务过程集成的重要手段,它与现代协同办公系统、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或其他信息系统集成,将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和过程的自动化,使企业领导与业务系统真正集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构、自定义和图示化,所以工作流管理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企业管理流程化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技术的信息系统相辅相成,形成了企业管理流程化的具体内容。
3 施工企业制度化管理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以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为保障,构筑信息化管理的牢固基础。其中的制度化管理要求企业制定标准、规范、全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形成“事事有人管、有落实、有考核,人人有事干、有责任、有监督”的全方位的制度管理和执行监督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1)管理制度的分层。要立足企业管理高度,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分类整理,即将管理制度区分为公司层管理制度、职能层管理制度和项目部(包括专业公司)层管理制度。
(2)管理制度的整合和修订。按照分层次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对原有管理制度进行整合、修订、废除或合并;在参照上级单位管理要求的同时,根据企业需求,增加部分新制度,形成企业相对规范、标准的制度管理体系。
(3)重新设计标准的流程图模板。对原有管理流程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基于管理制度的条款内容,增加新流程,按照标准模板的要求重新绘制和梳理原有流程图。实现管理制度与流程图的完全整合,形成包括流程图的分层次的管理制度。
(4)重新梳理和修订部门职责。部门职责是公司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基础和依据,在修订管理制度时,部门职责的条款是重点修订内容之一。通过部门职责的梳理和修订,从根本上解决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部门职责不清、工作时相互推诿等问题。
4 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
施工企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成功率。只有当企业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具有全面的管理制度和具有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后进行企业信息化工作方可成功。施工企业要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精细管理层次,必须首先进行标准化管理工作。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标准化工作导则》、《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等国家标准化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需要制定企业的标准,标准化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限于篇幅,罗列其要点如下:
(1)编制企业管理标准,包括管理标准的职能划分和职能标准代码、管理标准的构成要素、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等。企业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指导书应符合企业管理标准的要求。
(2)编制企业技术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的职能划分和职能标准代码、技术标准的构成要素、技术标准的编写要求等。
(3)编制企业工作标准,包括工作标准的职能划分和职能标准代码、工作标准的叙述形式、工作标准条文的编排等。如有可能,应编制每个员工的岗位工作标准。
(4)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包括标准体系表的编写原则、标准体系表的编写要求、标准体系的组成、标准体系表的结构、标准体系表的编制格式、公司内部标准编号、标准体系表的编制程序等。
(5)按照标准化要求,编制“公司管理制度编写导则”,实现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包括管理制度的编码、章节条款等编排格式的标准化、流程图绘制的标准化、字体字形和字号的标准化、版面布局和页眉页脚的标准化等。
(6)按照标准化要求,制定信息化实施方案。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那种封闭的专有系统已经走向消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支持标准网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的异构系统互联;实现应用系统独立于硬件平台、独立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互操作性等。这些已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必须遵守的标准,不遵守这些标准的应用系统是没有出路的。
5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图2 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法和流程图
在施工企业流程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在基础上,推行信息化管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过去,中国施工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要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精细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低下,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管控能力低下、市场竞争能力低下和企业效益低下。因此,实施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的过程,施工企业的信息系统项目也不例外,从开发到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都需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施工企业信息系统从建立领导小组到信息系统软件维护是一个完整周期,该周期中各个部分的顺序关系,即施工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方法和流程,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