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80例临床分析
2010-09-13权英丽
权英丽,赵 鹏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随着我国人口学发生变化,老年人在人群中的比例愈来愈大,老年患精神分裂症的人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80例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探讨60岁以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老年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和用药治疗及预后转归与青壮年的差异,从而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月出院病例为调查对象,筛选出60岁以上的首次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病例,共80例。 其中,男 57例,女 23例;男女之比为 1.3∶0.7。年龄 60~80岁,平均 65.7岁,其中,60~69岁者 68例(85.0%);70~79岁者 10例(12.5%);80岁 2例(2.5%);已婚70例,丧偶 8例,不详2例;大学7例,高中12例,初中32例,小学16例,文盲13例;干部10例,工人25例,农民30例,无职业15例;城镇60例,农村20例。发病诱因:不明显34例,无诱因39例,明显诱因7例。发病形式:急性14例,亚急性35例,慢性31例。 临床分型:未定型64例,妄想型13例,紧张型3例。
1.2 临床症状
见表1。
1.3 方法
平均住院27d,均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利培酮34例(齐鲁制药),平均药量3.4 mg/d;富马酸喹硫平17例,平均药量380 mg/d;奥氮平18例,平均药量10 mg/d;阿立哌唑7例,平均药量15mg/d;奋乃静4例,平均药量20 mg/d,有的合并抗抑郁药,严重失眠多数合并阿普唑仑,有的合并氯硝西泮,个别极其兴奋者合并小剂量氟哌啶醇,肌内注射≤7.5 mg/d。
2 结果
临床治愈 30例,占37.5%;显效27例,占 33.8%;进步16例,占20.0%;无效7例,占8.8%。
3 讨论
60岁以后首次发病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并不多见,大约占同期收治住院患者总数的2.3‰。据资料报道老年期精神疾病患病率为5‰,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8%[1-2]。1982年我国12 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46%,1993年在同地区,用同样的调查工具和同样的诊断标准,60岁及以上老年人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99%,较1982年有明显上升,女性患病率仍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0.6∶1.9[3]。本组资料在性别方面,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一点与以往资料不相符,是否与男性患者享受公费医疗有关,也可能与调查的样本数相对较小有关[3-4]。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好转率均低于青壮年,可能与下列因素有一定的关系,①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数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早期对亲人冷淡、疏远或者无原因的发脾气、敏感多疑、固执等,家属常误认为是岁数大了,导致的性格改变,而不认为是疾病,特别是不认为是精神病,从而使疾病加重,不能得到早期诊治而影响预后。②性欲亢进患者11例(13.8%),老年人出现性欲亢进后,其子女羞于领老人到医院就医,往往认为老人岁数大“花心”,或认为老糊涂了,使老年精神病不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加大而影响预后。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特殊的生理功能并且同时伴有躯体疾病,故在治疗方法上和药物的品种、剂量等方面的选择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也会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本组资料显示,具有精神分裂症的一般特征,妄想发生率非常高(92.7%),近一半的患者存在幻听(46.3%)。在8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有自杀倾向(11.25%),除了由幻听、妄想等病态导致,也可能与其诸多的社会心理问题,如丧偶后心理孤单、社会和家庭地位的变化后产生抑郁情绪,或与老年人的特殊心理功能状态有关。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老年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需因人而异。本组资料中,在药物治疗方面,老年患者用药剂量和品种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没有明显差别,这一点与传统的认为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对于老年人药物的选择和药物的剂量,还是首选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药物剂量以中小剂量为主,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注意躯体合并症,同时在非特殊情况下,尽量单一用药,目前而言,虽然有医生习惯合并用药,但还没确切的资料证明合并用药比单一用药在疗效上具有优势。
表1 临床症状
总之,对老年患者用药要以安全为主,谨慎从事,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人的比例愈来愈大,应呼吁全社会对老年精神病的重视,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翟书涛.晚发性精神分裂症317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2):1983.
[2]沈渔邨.精神病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405.
[3]王炳勇.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90.
[4]乔玉川.精神分裂症验治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