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

2010-09-13李凤云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2期
关键词:会计分录银行存款现金

李凤云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最基本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式等,学好基础会计,可以为以后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基础课程,就可能会挫伤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达到会计教学有效成果。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变传统模式,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针对学生现状,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中等财经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入门比较困难,这是会计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也是客观事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源问题。中等财经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基本上是不能升入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基础较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同时由于年龄较小,对社会经济生活缺乏一定的认识,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不足,而学生专业课入门的第一门课就是基础会计。基础会计相对初中课程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学生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而开始接触的会计理论知识抽象、枯燥、难懂,从而导致入门难。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不是以我们教师的良好教学意愿为转移的。我想,对待这个情况,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正视,而不是回避,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实现从不愿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另一方面,现有基础会计教材,讲授基础会计基本理论内容,语言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科学性,作为教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刚刚接触会计的学生来说,每次课都会出现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如果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难懂,无所是从。

比如,在讲授会计核算职能时,教材上采用大量的会计理论来讲解,学生不好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核算的含义,明确核算的实际操作程序就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用学生能理解、听得懂的语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将核算职能讲解清楚,使学生对核算有个感性的认识。首先明确核算的含义,就是将经济业务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就是核算,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某学生用50元现金购买了一个书包,将这件事记录下来,就是学生的书包增加了一个,价值50元,学生的现金用掉了50元,即减少50元。然后引伸到企业的经济业务,企业用现金购买生产所用的材料100元。企业将该笔经济业务记录下来,记录结果是企业的现金减少100元,同时企业生产用的材料增加100元。通过实例,将抽象、空洞的会计理论,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感觉到能具体操作的会计实训,这样,就消除了一些学生认为的会计高深莫测,难以理解的顾虑,增强了学生学会会计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教材结构,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模式,运用实际练习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

基础会计教材入门部分,从整体结构上是比较科学实用的。如从会计概念出发,顺序讲授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公式、账户及复式记账等会计基本理论。而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就是编制会计分录,也就是说,学生能准确无误、快速的编制会计分录,就可以说基础会计入门了,所以,教会学生编制会计分录,就成了这部分的重中之重。但在具体讲授的内容上,我认为现有教材对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偏多,而实际动手操作偏少,并没有突出编制会计分录的整体思路。比如讲解会计要素时,只是简单地讲授会计要素的概念、包括的六大要素的内容,即学生能确定某一经济业务属于哪一会计要素,但不能运用会计要素对经济业务增减变动进行判断,这样,就不能为下一章编制会计分录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结构安排上,应本着务实、学生能具体操作的原则进行,比如,学习会计要素资产部分,首先确定某一项具体的会计要素,然后根据经济业务分析会计要素具体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最后,将分析结果按要求的格式写出。

实训一

胜利公司将2000元现金存入银行。

要求:写出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得情况。

1.确定该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的归类。

现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钞票,归类为“库存现金”;存在银行的款项,归类为“银行存款”。这两项都是企业的资产。

2.分析会计要素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

将现金送存银行,作为企业来说,现金减少,金额为2000元;而企业减少的现金的去向是存入银行,也就是企业存放在银行的款项增加了,即银行存款增加,金额为2000元。

3.按照要求,写出分析结果。

书写要求:

第一,确定会计要素。

第二,确定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

第三,确定金额的增减情况。如下所示:

资产 银行存款 +2000

资产 库存现金 -2000

综上所述,可以使初涉会计学科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层层分析,对具体的经济业务,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一目了然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摆脱了初学者对经济业务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的窘态,对经济业务层层分析的线条十分清晰,明确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编制会计分录作了很好的铺垫。具体说明如下,银行存款是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库存现金是资产类账户,减少记贷方;增减变动的金额都是2000元。按照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完成: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库存现金 2000

这样,通过大量的实际训练,学生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能够明确如何处理,课堂上听得懂,课后能顺利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基础会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步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基础会计入门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三、强化课堂教学环节,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首要环节,对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非常重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强化课堂教学环节,从课堂提问、导入新课开始,使所授内容上下过度自然,紧密衔接,并使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讲解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设计课程教学程序如下。

精心设计课前提问的内容。课前提问,是一节新课的开始,设计提问的问题,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某公司2009年1月1日开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从银行借入长期借款30万元,存入银行。

2.投资者投入现金70万元。

要求:分析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计算2009年1月1日,公司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是多少。

经济业务增减变动情况如下:

1.资产 银行存款 +300000

负债 长期借款 +300000

2.资产 库存现金 +700000

投资者投入 +700000

资产=30+70=100(万元)

负债=30(万元)

资产-负债=100-30=70(万元)

结合课前提问导出新课。企业的资产总额为100万元,来源为从银行借款30万元,投资者投入70万元,且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正是投资者投入的金额,从而导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运用大量实例讲授新课。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实收资本,是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投资者投资的形式可以是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无论以哪种形式投资,都表现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增加,即实收资本增加,企业的资产增加,即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

?

通过实例教学,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基础会计的教学,是整个会计教学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却能够迎难而上,攻克这个难题。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实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必将会有效的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会计分录银行存款现金
合作社林木类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集体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合作社专项基金的会计核算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以余额宝为例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从丢钱事件看酒鬼公司银行存款信息披露问题
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
编制会计分录与电算化分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