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探讨
2010-09-13刘文运
刘文运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呈渐进性加重,在7 d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类型。据国内统计其发生率约占脑梗死中的30%左右,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积极探求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是神经内科临床医师必须深思的课题。我科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00例均为我科2008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病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符合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入院后至7 d内病人病情仍进行性或阶梯式加重,瘫痪肢体肌力较入院时下降2级或2级以上,或Scandinavian卒中量表(SSS)评分语言障碍下降≥3分或意识评分或运动评分降低≥2分,复查头部CT排除梗死后出血,发生其他新的梗死灶或因严重的感染、发热、心功能不全所致的病情进展。均于发病后48 h内就诊。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42岁~72岁(61.43岁±7.92岁);对照组 50例,年龄40岁~71岁(60.97±7.81岁)。两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依病情需要予甘露醇脱水、阿司匹林、活血化瘀治疗,同时调控血压、血糖、血脂。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用1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头颅CT检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前后化验血常规、出凝血系列、肝功能,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包括无变化,恶化和死亡):神经功能评分减少在17%以下[4]。
1.5 统计学处理 临床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23.9±3.2 8.4±4.31)2)对照组 50 24.3±4.1 14.5±2.11)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国内外学者认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主要是脑血栓形成在继续,开始时血管闭合不完全,只表现部分症状,随着血栓的进一步形成,使血管闭塞进一步发展,破坏侧支循环,使闭塞脑动脉范围扩大,导致症状呈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有关其发病机制文献报道有[5]:原发动脉部位血栓蔓延;产生新的狭窄或使原有狭窄的管腔产生闭塞;或通过阻断侧支血管使侧支循环消失。在动脉粥样硬化最严重的一侧伴或不伴和(或)狭窄,开始血栓不足以引起闭塞,这种血栓灶继续加速,慢慢使血管管腔消失,逐渐或间断地增加脑缺血区域。临床研究表明进展型脑梗死病人的凝血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异常。凝血酶是直接将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的关键,对凝血酶的抑制及灭活能够减轻甚至阻断凝血反应,达到抗凝目的。疏血通注射液主要含有地龙、水蛭等。其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样作用。水蛭素是迄今为止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抑制剂,可作用于游离的凝血酶和与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产物结合的凝血酶,使之灭活。蚓激酶样作用物质不仅具有强烈溶解血栓及人体纤溶蛋白活性还具有纤溶酶原激活作用。疏血通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斑块、抗炎、抗增殖和抗纤维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神经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1]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1,24(6):379-380.
[3]Davalos A,Toni D,Iweins F,et al.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otential 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J].Stroke,1999,30(12):2631-2636.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贺维亚,黄晓哲,蒋建华,等.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5):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