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
2010-09-13吕维珍
吕维珍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西药有致心律失常的不良作用[1]。近几年,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不同病因室性期前收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病人80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30岁~80岁。入选标准:心电图证实室性期前收缩,Holter评价室性期前收缩平均30/h,伴心悸、胸闷等症状。器质性心脏病病人49例(包括冠心病24例,高血压20例,心肌炎2例,心肌病 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经病史、体征、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病人31例。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Ⅳ级,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多器官功能衰竭,妊娠。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0例,女 20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24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16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 19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25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1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因构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前停用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9 g,3次/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慢心律150 mg,3次/日,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均于服药前查12导联同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服药后每周复查12导联同步心电图1次,4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同时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2]。
1.4.1 动态心电图疗效 显效:室性期前收缩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室性期前收缩减少50%~90%;无效:室性期前收缩无明显变化或减少50%以下。
1.4.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出现上腹不适2例;对照组发生恶心2例,头晕1例。
3 讨 论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病人。目前,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存在着不规范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现象。除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外,多数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均具有增加病死率的危险,其原因主要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负性肌力作用。β受体阻滞剂虽然可以降低病死率,但其抗心律失常较弱;胺碘酮虽然抗心律失常作用广谱而有效,但并不降低病死率,且心脏外副反应明显,发生率高,从而使临床医生在处理室性期前收缩时处于“两难”境地[3]。因此,寻求疗效好、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药在临床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不良反应少、易被病人所接受等特点。稳心颗粒为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天然药物组成的中药复合剂型。其中甘松的主要成分缬草酮与心肌膜上的离子通道的特异蛋白相结合,抑制 Na+内流,促进 K+外流,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并能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细胞与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延长心房不应期,从而有效抑制折返激动,治疗心律失常[4]。心脏电生理测试证实三七有对抗乌头碱、氯化钡、肾上腺素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5]。刘峰等[6]研究发现,稳心颗粒能延长兔内膜、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显著缩短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这与该药控制期前收缩,对基础心室率缓慢者不减慢基础心率等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密切关系;党参、三七、黄精、琥珀等成分具有镇静、降低心肌耗氧作用,改善心脏功能,有利于心电稳定;通过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冠脉血流,稳定心肌细胞。
本研究表明,稳心颗粒能明显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改善心悸、气短、乏力、失眠等症状,对缓慢心室率合并期前收缩病人能有效控制期前收缩,且不减慢心室率,未发现其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未发现毒副反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临床效果。两组药物对消除心律失常的疗效相当,对症状缓解稳心颗粒优于慢心律片,稳心颗粒显示其对比抗心律失常西药有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1]胡大一,任自文,宋有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405-413.
[3]吴宁,朱俊,任自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6):323.
[4]赵华,赵梓彤.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1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4):1020-1021.
[5]郭继鸿,崔长琮.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
[6]刘峰,兰燕平,周筠,等.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内、外膜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6,18(6):62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