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症结及解困路径探析
2010-09-10江西蓝天学院陈大志金雪雯
江西蓝天学院 陈大志 金雪雯
消费率是指某国一年的最终消费额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不断扩大,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额从1978年2239.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8444.6亿元,名义增长接近60倍。因此,从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为了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加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症结
1.1 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抑制了消费率的提高
在初次分配中,GDP由工资、利润、税金三部分构成,在GDP一定的情况下,劳动者所得工资,企业所得利润及政府所得税金呈现出任何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此消彼长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失衡:
政府财政收入相对于居民收入增速过快,而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政府税收的快速增加,使得工资和劳动报酬所占GDP的比重难于提高,抑制了以此为前提的居民消费率的相应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企业利润相对于工资而言增长过快。我国居民的家庭消费水平与其收入水平高度正相关,居民的收入直接决定了居民消费的大小和增速。因此,我国企业从国民收入中分享的利润的比例越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必然就越低。
1.2 不完善的消费环境和滞后的消费政策抑制了居民消费的积极性
消费信贷的发展严重滞后,抑制了居民的消费。市场秩序混乱,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政府消费政策的滞后制约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1.3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制约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公共产品供给缺口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类公共产品供给明显不足。总量供给不足增加了居民的教育预期支出,忧患意识导致储蓄倾向过高,弱化了即期消费。尤其在农村,这一问题更为严重。社会保障类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目前社会保障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仍不完善。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20%,大批城镇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没有享有养老保险。
1.4 消费品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行为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目前仍是“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供给虽然很多,但有效供给却明显不足。比如说,现在北京的商品房很多,但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商品住宅却很少,也就是说,与老百姓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应的“有效供给”很少。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居民的消费萎缩。
我国消费品市场中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过剩的主要表现在消费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的现象比较突出。目前居民消费结构处于从“吃、穿、用”向“住、行、娱”升级的阶段,这种消费结构升级将会对居民支出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而作为供给方的生产者却未能及时把握住消费需求变动的脉络,供给结构调整缓慢。
2 提高我国消费率的路径
2.1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减免税收,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避免对大多数群体征收这一税种,切实减轻居民的税负,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要提高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完善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扭转居民收入在再分配中的恶化态势。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工资水平继续上升,同时,适当减少企业所得税,将其让渡为劳动报酬增量,这样可以在企业可承受的水平下,持续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逐步增加国家公务人员和科教文卫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适当放开企业工资,以此拉动全社会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压减以低工资为代价的暴利行业,提高居民工资收入。
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制,缩小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推行城乡一体化政策,让农民享受到平等的公共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提高粮食价格水平,促进耕地和宅基地的流转,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理顺和规范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强化个人所得税法的执行;改善和强化社会救济,有效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2.2 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完善消费政策,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政策措施。对于在消费过程中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和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要彻底清除;对于由于行业垄断造成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过高,要通过竞争打破行业垄断;要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交易行为,禁止强买强卖的不合理现象。
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政府在继续完善各种法律和法规的同时,要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消费者在买卖中的弱势地位。一方面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商品信息引导,保证生产者所提供商品信息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消费市场的规范和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消费投诉、纠纷的处理工作。
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体系。政府要尽快建立起居民消费信贷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消费者和银行的责、权、利;建立抵押物估价的统一市场、放宽担保限制、建立和扩展居民个人信用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建设,使得个人信用信息化、明晰化;金融机构应该在权衡风险的前提下,降低利率,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简化信贷手续,扩大消费信贷的对象范围,引导低收入者和农民进行小额信贷消费。
2.3 强化财政支出,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力度
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中的作用。根据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合理确定财政支出项目,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和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支出,提高财政支出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支出比重。明确政府在医疗教育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在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前提下,继续深化医疗和教育体制改革,还原医疗和教育自身应有的公平性。改变目前教育投入的结构,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确保在全国城乡真正实现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减轻农民的子女教育支出负担。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的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覆盖面更广、安全、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
2.4 增加消费品市场的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
在调整优化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与居民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文化教育、信息服务、闲暇产业、交通通讯、金融服务等产业,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由于消费群体分化,各地区、产业部门和各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技术结构层次、产品品种和品种技术含量方面应与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特点相适应。在目前的条件下,在大力增加有效供给时尤其是要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有效供给。
企业要树立起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将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在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上做好文章,从“为生产而生产”真正转向“为市场而生产”。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增加消费品市场的有效供给还需要将扩大投资和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相结合。扩大投资要适应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优化的需要,避免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切实提高投资效率。解决我国消费率偏低的问题,并不是要压缩投资规模,而是要求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发展,使两者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1]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尹世杰.关于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几个问题[J].财贸经济,2001,(12).
[3]臧旭恒,曲创.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制约[J].消费经济,2004,(6).
[4]徐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对我国居民消费率提高的制约[J].东岳论坛,2008,(3).
[5]魏杰,赵俊超.启动消费需求:2009年经济增长的关键[J].中国金融,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