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辩话语的理解

2010-09-09谢淑英申智奇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美和信息处理攻击者

谢淑英,申智奇

(1.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091;2.华南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论辩话语的理解

谢淑英1,申智奇2

(1.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091;2.华南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根据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理论,本文构建了辩论话语理解的双向双层分析模式,包括攻击者和防守者之间、辩手与观众之间发生的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过程:第一层包括攻击者的目的、采用的方式、在防守者上达到的效果和防守者作出的反馈;第二层包括辩论双方对观众传达的信息和观众对他们的反馈。通过分析,基于信息处理和认知心理建立的分析框架对论辩话语有着很强的解释力,这两者的结合可以为我们解读辩论话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信息处理;认知心理;论辩话语

逻辑学、辩证学、修辞学和语用学各个学科都对论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逻辑学偏重于“证明”、辨证学偏重于“对话”、修辞学偏重于“或然性”,三者需要整合和统一;语用—辨证理论[1]正是基于新修辞学和新辩证法的基础建立起来的,是对逻辑、辨证和修辞各个学科研究成果的整合。本文在此基础上,应用信息处理和认知心理理论,构建论辩话语的分析框架,形成对论辩话语的理解,并为辩论的实践提供指导,提高辩手的技巧和辩论的艺术。研究采用录像与文本结合的分析方法,语料来自国际大专辩论赛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和2003年共六届半决赛、决赛录像及其转写的文本。

一、论辩话语双层双向分析框架

基于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论辩是指攻击者和防守者之间、辩手与观众之间发生的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的过程。而攻击者和辩护者之间的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过程跟辩手与观众之间发生的交流是不一样的,两者形成双向双层的模式。

香农[2]的信息理论(Information Theory)提出,信息处理的三要素是:信源、信道和信宿。信息流动就是由信源经信道最后到达信宿的过程。这种信息传输经常是双向的。一方辩手作为信源发出信息;另一方则不仅要对信源作出回应,还要充分展开自己的论证,表述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又作为信源传递到对方,对方也因此从信源转变成信宿了。[3]

信息处理的过程不仅是信息的流动过程,还是心理的交流过程,因此,信息处理心理学也被称为认知心理学。只有把理智上的论证和心理上的激发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对手败阵,获得观众的支持。在辩论的过程中,信息处理和认知心理的交流是并行于辩手之间和辩手与观众之间的。

根据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理论,本文构建了辩论话语理解的双向双层分析模式,包括了攻击者和防守者之间、辩手与观众之间发生的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过程:第一层包括攻击者的目的、采用的方式、在防守者上达到的效果和防守者作出的反馈;第二层包括辩论双方对观众传达的信息和观众对他们的反馈。

Sperber&Wilson从交际者的目的(intention)、交际方式(ways of communication)和效果(effect)三个方面研究交际。[4]在这个分析框架中,攻击者的目的分为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直接目的是指攻击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间接目的指的是攻击者在追求最终目的的过程,为了避免话语过于直接或强硬而采取的折中的办法。交际的方式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他们跟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是对应的。要达到直接目的,说话者可能采取的是显性交际方式,而间接目的则可能采用隐性的交际方式。对于效果而言,有了正确的目的,并采取恰当的交际方式,则达到正面效果的可能性就相应增大。但是这个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非语言因素或者来自观众所产生的影响。收到攻击者的这些信息后,防守者不仅要对信息作出回应,还应该充分展开论证,表述观点,传递新的信息,这时候防守者也就成了攻击者了。这些新信息以反馈的形式到达已经成为防守者的攻击者那里,如此循环。除此之外,辩论双方还跟观众形成交流,他们利用权威、主动接近并利用各种非语言的手段形成吸引;同时,有着参与意识的观众也通过表达支持力量、传递非语言信息作出他们自己的选择,以回馈的形式传递给辩论双方。

二、分析过程及举例

对分析框架的各个要素,以下通过一个例子对他们进行逐一的说明。

例子:

樊登:……我方认为美是情感的想象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于存在而会于心灵……

(反方)谭琦:如果美和美的感受不是统一起来的话,那么这个感受反映这个客观存在的时候,就必然有真假对错之分,可是我们谈了这么多美的角度、美的欣赏,您能告诉我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吗?和对方辩友轻谈主观客观,不如我真的拿出一个具体的客观实例来。请问对方辩友,(举着一枝玫瑰花)您告诉我,在大家的眼中,这是不是同一枝花,但在大家的心中是不是有不同的美的评价?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而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而欣喜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使我们的主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谢谢!(热烈掌声)……

——1999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美是客观存在VS.美是主观感受

直接目的:在这里,攻击者的直接目的是让对方及观众相信:“美和美的感受是统一起来的”。

间接目的:在这个摘选中,引用了几首诗歌: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而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而有的个欣喜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时间警示)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使我们的主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通过这些诗歌的引用,攻击者达到了他让这些诗歌明示于听众的间接目的。

显性交际方式:攻击者提出他的观点:“美是情感的想象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于存在而会于心”,这跟下一位攻击者的话语是一致的:“如果美和美的感受不是统一起来的话……”通过这种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的办法,攻击者把他的观点明确地展现给观众,而不是通过其地手段,例如举例子、比较相似情况等模糊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

隐性交际方式:攻击者通过隐性交际方式之一例证达到预想的效果。攻击者假定如果人们相信他所将要举的例子,那么他们也将相信其他的例子并赞成他“美和美的感受是统一起来的”的观点。“(举着一枝玫瑰花)您告诉我,在大家的眼中,这是不是同一枝花,但在大家的心中是不是有不同的美的评价?”这个例子说明了攻击者利用引用例子的策略来支持他显性的陈述:“美和美的感受是统一起来的”。在这里,通过“如果美和美的感受不是统一起来的话,那么这个感受反映这个客观存在的时候,就必然有真假对错之分,可是我们谈了这么多美的角度、美的欣赏,您能告诉我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吗?”这样的陈述,攻击者采取了另一种形式的隐性交际方式:反证。

正面效果:通过引用各种各样的诗歌,如“感时花溅泪”,“花儿对我笑”,“人比黄花瘦”,“人面桃花相映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攻击者实现了与对方信息交流的效果。防守者可能因为对方诗歌引用而对描述花朵的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这些诗歌之前可能是为防守者所不知道的。攻击者则很有可能因为漂亮而高超的引用技巧而取得了证明真理存在的效果,即“美和美的感受是统一起来的”。最后,攻击者突然用“您”这个尊称作为一种技巧用来唤醒或引起对方的同感,这是攻击者取得的另一种正面效果。

辩论方的策略:辩论方采取了主动接近观众的策略,用一枝真实的花作为例子,并补充了一些华丽的诗歌和直接的称呼“……在大家的眼中,这是不是同一枝花,但在大家的心中是不是有不同的美的评价?”这种主动接近的做法可能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得到观众的欣赏。另外,辩论方还用了非语言的吸引手段,例如不断地举手、抬手、各种面部表情等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对他们论点论据的同感。

观众的策略:热烈和长久的掌声是观众采取的一种表达他们的支持和喜爱的策略。虽然是非语言的手段,这种表达鼓励辩手们继续加油,加速了辩论的进展。

节选的这一段辩论被认为在说服对方辩手方面是比较精彩的,所以没有出现反面的效果,其他辩论的要素,例如直接目的、间接目的、显性和隐性交际方式、正面效果、辩论方以及观众的策略等,一起构成了一幅论辩话语组成部分和运行机制的整体画面,对帮助理解论辩话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辩论是在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的两个层面上形成的辩手之间和辩手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两个维度是对逻辑、辩证、修辞及语用—辨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既把逻辑论证和心理影响结合起来,又体现了辩手之间和辩手与观众之间辩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双向双层模式,对于理解辩论话语的组成部分和运行机制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框架。

[1]Eemeren,F.H.van.,&R.Grootendorst.2004.A Systematic Theory of Argumentation.The Pragma-dialected Approach [M].C 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Shannon C.E.1948.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J].BellSystemTechnicalJournal27:379~423.

[3]李元授,李鹏.辩论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Sperber,D.&D.Wilson.1995.Relevam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Oxford:Blackwell.

H15

A

1671-2862(2010)02-0058-02

2010-02-26

本文为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言语冒犯及其对策的语用学研究》的一部分。

谢淑英,女,广东人,硕士,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语用学;申智奇,女,山西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用学。

猜你喜欢

美和信息处理攻击者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机动能力受限的目标-攻击-防御定性微分对策
基于Revit和Dynamo的施工BIM信息处理
论“掩耳盗铃”紫砂壶的创意美和文化意义
Teacher dedicates herself to educating kids in mountainous town 90后“孩子王”用美和青春谱写出大山的回音
地震烈度信息处理平台研究
正面迎接批判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有限次重复博弈下的网络攻击行为研究
美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