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现状
2010-09-09刘选杨素娟
□刘选 杨素娟
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现状
□刘选 杨素娟
本文在对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研究领域的三个核心概念---角色、能力、能力框架---辨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的发展脉络、内容和过程以及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对其他方面研究的影响与辐射,提出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应该重视微观层面的研究、多重视角的研究以及应用研究.
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研究主要有两条主线,其一是研究教师能力的开发和形成过程,包括教师角色及表现、能力与能力框架/模型/结构三个方面,其二是与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相关的研究,比如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对远程教师的培训以及远程教育教师能力对学业效果的影响等.本文将主要围绕这两条主线展开综述,并提出问题及展望.
一、核心概念
1.角色
Mclagan和Suhadolnik在1989年对"角色"给出如下定义,即"个体在特定领域或职业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1]并进一步指出特定角色下的"行为表现"的定义,即"个体充当特定角色时所需要提供的产品、服务、情境和/或信息".[2]
大多数的研究者对"角色"这一定义都比较认同.按照中国语言的表达习惯,角色应该定位在"人"这一个体或者特定的群体上.因此,笔者以为,角色是指在特定领域或职业中能够承担责任和发挥作用的个体或特定的群体.
2.能力
关于能力的定义众说纷纭,从文献引用率来看,比较典型的几种定义如下:
(1)能力是关键成果产出所需的领域知识或技能.[3]
(2)能力是个体潜在的特性,能够通过具体情况反映个体行为与思考的方式,并能够较为持久地坚持下去.[4]
(3)能力是一种描述性的工具,即在特定组织中为有效扮演好一个角色和帮助企业实现其策略目标所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特性和行为.[5]
(4)能力是指任何能得到可靠测量和统计的、能在个体身上体现,并能够在优秀和一般、高效和低效的工作者中显著区分开来的个性特征,如动机、个性特点、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内容知识、认知或动作技能.[6]
各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能力进行了诠释,有的强调能力的内隐特性,有的强调能力的外显特性,有的强调能力的关键或核心特性,还有的强调其工具性.综合以上观点,笔者以为能力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完成特定的职责活动应该具备的领域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活动完成过程中诸如积极性、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同时包含帮助个体或群体适应未来新挑战的内隐知识和技能.
3.能力框架/模型/结构
框架、结构和模型这几个概念都源于工程学,它们之间的差异较为微妙.从网络工程的角度对框架的定义有三,其一与模型相近,指某一复杂实体或过程的假定性描述;其二与结构相近,指一种底层结构或潜在的结构;其三是指支撑或容纳某种事物的结构.[7]
McLagan认为能力模型应该从六个不同的方面来考虑:工作任务;工作努力的成效;产品;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优秀品质;属性群.[8]
国内学者沈漪文、孔寒冰认为,能力框架是从人才需求方描述出发描述所需劳动力的技能种类和结构,是测量和提高劳动力技能的重要工具,也是能力评价的理性基础.[9]
人力资源管理实战专家刘大东指出,能力模型是企业关键成功领域中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它描述了要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所必需的行为,技能和知识配置.[10]
通过以上对框架、结构和模型各种定义的比较,笔者以为三者的共同点在于构成能力框架、结构和模型的基础要素能力,即三者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或多个能力群.在这些能力群中,由于各能力要素的组织结构、逻辑紧密程度的不同而依次形成能力框架、能力模型和能力结构,其组织结构和逻辑紧密程度依次降低.
二、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的发展脉络
从科学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来看,不同时代的技术特征和社会特征不同,导致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从早期的函授教育到后来的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远程教育再到当今以开放性和灵活性为特色的远程学习,虽然远程教学"提高学习质量"的宗旨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技术的介入使教学和学习的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媒体、学习材料、教学传播方式、学习环境等在技术的推动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尽管这种变革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而非简单的取代,但随着变革的不断深入和扩展,远程教育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今非昔比.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也使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角色作用发生变化,远程教育教师由早期信函时代的函授教师,发展为广播电视时代的主讲教师、辅导教师,逐渐过渡到网络时代的在线教师、电子导师,技术对教师作用的影响成分不断增加,这就势必对教师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继Thach等人的研究之后,Williams对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进行了新的研究,其出发点之一就是远程通信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是否会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以及是否会影响教师能力的重要性排序.尽管其研究指出的两种新角色(领导者/执行机构和培训人员)没有特别突出技术的要求,但是两项研究的结果均表明人际交往和通讯技能对所有专业人员来说都是基础能力,有着关键作用.[11]
另一方面,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和教育培训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课堂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通过培训来获得新的技能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因此,从课堂教学过程出发对教师能力开展研究也在情理之中.这类研究往往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方法与策略)、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教师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James D.Klein等人的研究,eTTNet TWG公司开发的用于教师和培训者使用的能力框架等.James D.Klein等人指出了面对面、在线及混合情境下的18项教师能力标准,其中与技术关系密切的有三项标准,即包括使用媒体和技术来加强学习、改善绩效,管理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的环境,适当地使用技术管理教学过程.[12]eTTNet TWG公司开发的用于教师和培训者使用的能力框架由10个能力领域,26项能力要求组成.其10个能力领域中有6个核心能力领域是围绕教师/培训者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展开的.尤其在"学习支持服务"这一能力领域下,几乎所有的能力标准都与技术有关.[13]
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研究已经从分析实践经验转向以调研为基础和以数据为支撑的实证研究,从这个发展轨迹中同样可以找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痕迹.在技术条件较差和不成熟的情况下,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研究只能停留在分析实践经验的层面上,比如函授教学阶段,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和传统教学很难区别,研究主要从分析实践经验的角度来论述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种经验研究为后来的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较多的支撑点.新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逐步渗透和应用,使得远程教育在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对远程教学过程的研究更加科学和理性,因此对教师能力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可以说,对远程教师能力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实现的.
另外,由于研究者个人所处的国家和地域不同,也带来了诸如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研究者个人研究视角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研究呈现多种形态.就美国而言,不难发现,从Thach、Williams到AhmadG.Abdulla、Toby Marshall与Akdere Mesut,他们研究的目的和线索除了时代发展带来的技术差异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视角的变化,后两者的研究都是从学生-实践者的视角开展的.从不同视角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进行研究能够更进一步丰富这方面的理论,并为实践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国的李爽与陈丽、罗洪兰与杨亭亭则是立足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实践,针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的内容和过程
根据第一条主线"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开发和形成过程"来梳理研究文献,即从角色及表现、能力、能力框架这几个方面来考察远程教师能力研究的内容和过程,笔者发现,对于远程教育领域专业人员能力结构/框架的开发,基本上遵循如图1所示的模式.
首先是远程教育的实践活动,这是产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源泉,实践中的问题要求出现相应的角色来承担和解决,不同的角色在远程教育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并有不同的外在表现,继而要求角色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包括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从而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能力框架,进而改进和优化远程教学的实践活动.Thach等、Williams、李爽与陈丽等最终研究形成的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能力及其框架都遵循这样的开发模式.Ahmad G.Abdulla、Toby Marshall与Akdere Mesut、罗洪兰与杨亭亭等研究形成的能力及框架同样遵循这样的开发模式,只是针对远程教育的教师(在线教师或专职教师)这一特定的角色而展开.两类能力及框架都可以看成是这一能力框架开发模式的特例与应用.
文献研究还发现,当前对技术影响下的课堂教学的教师能力框架研究也是沿用这一开发模式.研究首先从实际的教学与培训活动出发,围绕教学和培训活动的过程,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或者针对网络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如教学交互等,抽取教师应该完成的职责活动(能力维度),提出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能力指标),进而形成框架,最终用来指导和优化教师和培训者的实践活动.
四、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对其他方面研究的影响与辐射
从第二条主线"与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相关的研究"来梳理文献,可以发现,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成果至少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远程教育专业的发展、远程教育教师的培训及其自身的专业发展、远程教育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教学效果的积极促进作用等.
对国内远程教育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研究主要以北京师范大学陈丽和李爽等人的系列研究为代表,包括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结构及专业课程设置研究[14]、远程教育专业化和专业人才的培养[15]、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模型研究[16]、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和研究综述[17].该系列研究分别从能力结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能力模型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对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角色作用和能力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远程教育学科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远程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基本停留在培训层次、形式、目标、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具体,比较宏观,而且没有围绕远程教师的职责和教学活动而展开相应的培训.诚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远程教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可以概括为专业计划设置及课程资源建设、远程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三方面[18].这三方面关系到远程教学的质量,也是体现教师能力优劣的重要方面.因此,深入细致地研究远程教师的职责及其活动以及由此提出的能力要求,对开展远程教师的职后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组织与实施及学习支持服务方面远程教师能力的提升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远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
目前对远程教师的考核和评价的研究还很少.仅有的研究多数停留在教师能力研究的意义介绍和总结上,缺乏深度.在对高校网院门户网站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只有很少的网院提供对远程教师(主要是辅导教师)的评价与考核信息,这些评价和考核的标准大都来自于实践活动,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考察.而对远程教师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与方法对远程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和指导意义,这也将影响我国远程教育的规范发展.
国内关于远程教育教师能力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的研究很少.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和日本熊本大学(Kumamoto University).前者在2002年通过让20名研究生学习远程教育高级方法课程来测量并证实他们学习能力的改进,该研究使用基于能力的行为绑定等级评量工具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测量,最终证明了学生个体和整体在核心能力方面、能力类别和态度方面的变化及进步.[19]后者于2006年为e-learning专家首次开展在线研究生课程,教学系统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简称GSIS)首先制定了能力列表,包括核心能力和可选能力,然后根据该能力列表的要求,应用教学设计的理念设计了四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即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和知识产权,并经过严格的录取过程挑选出15名一年级全日制研究生让其进行学习,目前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初步反馈已经表明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这些基于远程教师能力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具体研究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问题及展望
在以上文献述评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国内外目前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的现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展望,以期为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提供些许具有借鉴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1.重视微观层面的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经验研究层面,有数据支撑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后者的研究囊括远程教育所有的从业人员,从整个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能力结构等比较宏观的方面开展,没有针对某一特定角色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微观层面的研究更加具体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够较快地转化为指导实践活动的工作方案.因此,重视并深化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对丰富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重视多重视角的研究
从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和分析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专家的视角来进行的,前文所提及的几项重要研究如Thach等、Williams、李爽与陈丽等采用的研究方法都是特尔菲法(Delphi),国外已有研究者意识到这一问题,尝试从学生-实践者的视角进行,如Ahmad G.Abdulla、Toby Marshall与Akdere Mesut.国内罗洪兰与杨亭亭的研究视角也涉及学生.笔者以为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从学生视角进行研究意义非同寻常,学生期待远程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与专家认为的能力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育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前,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应该值得关注和思考.这种以学生需求为重的远程教师能力研究应该得到重视,体现在远程教师方面就是远程教师应该具备学生对其期待的大部分能力.
3.重视应用研究
从以上对文献的述评中,不难发现,国外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与教学效果的研究已经开展,并将持续进行,如日本熊本大学(Kumamoto University)在这方面的研究.我国远程教育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未见端倪.关于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应用研究应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这种较为深入的应用研究,既是对教学效果研究的视角创新,也对远程教师能力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优化和提升作用.
[1][2]McLagan,P.A.,&Suhadolnik,D.(1989).Models for HRD practice:The research report.Alexandria,VA: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3]McLagen,P.(1983).Models for excellence.Washington,DC: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4]Guion,R.M.1991.Personnel assessment,selection,and placement. I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ed.D. Dunnette and L.M.Hough,327-398.Palo Alto,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5]Lucia,A.D.,and R.Lepsinger.1999.The art and science of competencymodels:Pinpointingcriticalsuccessfactorsin organization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6]Hooghiemstra,T.(1992).Integratedmanagementofhuman resources.In A.Mitrani,M.Dalziel,&D.Fitt(Eds.),Competency bas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p.17-46).London:Kogan page.
[7]WorldNetSearch-3.0(互联网定义)http://wordnetweb.princeton.edu/ perl/webwn?s=framework.(2009-4-3)
[8]McLagan,P.A.(May,1997).Competencies:The next generation. Training&Development,40-47.
[9]沈漪文,孔寒冰.专业人员能力框架模式与发展---以ICT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15-19.
[10]刘大东的博客.http://mfg.kingdee.com/pages/dadong_liu/blog/ archive/2008/06/30/305666.aspx
[11]Williams,Peter E.'Roles and Competencie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3)17:1,45-57.
[12]James D.Klein,J.Michael Spector,Barbara Grabowski,Ileana de la Teja.顾小清译,教师和能力标准面对面、在线及混合情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3]The eLearning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 and Trainers.欧洲e-learning协会:http://www.eife-l.org
[14]孙宝芝,陈丽.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结构及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2):58-61.
[15]刘慧琼,陈丽.远程教育专业化和专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40-42.
[16]李爽,陈丽.中国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3):62-68.
[17]李爽,陈丽.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和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8):49-54.
[18]杨亭亭,罗洪兰.中国远程教育师资质量标准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4,(5):34-37.
[19]Kim E.Dooley,James R.Lindner,(2002)Competency-Based Behavioral Anchors as Authentication Tools to Document Distance Education Competencie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Volume 43,Number 1,2002,24-35.
[20]Katsuaki Suzuki,(2007)From Competency List to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AnexperienceofJapan'sfirstonlinemaster program for e-Learning specialists,KSE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Korean Society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April 27-28,2007.
责任编辑 石子
G451.2
B
1009-458x(2010)05-0039-05
2009-08-20
刘选,杨素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