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影响要素分析

2010-09-08舒辉

当代财经 2010年12期
关键词:要素物流区域

舒辉

(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影响要素分析

舒辉

(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在已有研究及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7个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ISM模型分析法对这些影响要素进行了层次结构分析,研究发现它们的影响在各个层次上不同。地理区位、政府作用和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要素,具有基础和引导作用;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产业集群、市场与贸易的完善度同属于区域的经济基础要素,是最终决策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直接要素;而物流基础设施则处于中间层。

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影响要素;ISM模型

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一个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及所实施的政策措施是与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地理区位、产业活动、流通活动以及该区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软硬条件密切相关联的。因此,只有在弄清哪些要素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影响之后,才能有效地确保一个区域能够选择出正确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及制订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加以引导。

所谓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选择的关于该区域物流产业、物流环境的总体发展战略以及与该战略配套的相关运作机制的总结,它是对整个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思路的一种高度概括。

一、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要素的确定

我们知道,一个区域要成功地选择出适合本区域的物流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才能有效地选择出正确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为了准确地把握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对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与梳理,发现没有专门针对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关键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但从相关研究成果中,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对影响要素的有限探讨。

已有的研究表明,[1-3]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与决策的要素主要有区域生产要素状况、区域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的发展情况、区域内企业的结构与竞争情况、市场需求情况、发展机会、政府作用、地理区位、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规模、产业组织及其间的关联程度、产业布局、区域产业之间的联系、贸易与市场因素、原材料输入地、产品输出地(消费地)、区域市场、物流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方面。

为了科学地设置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与决策的要素,在进行正式研究之前,本研究根据已有研究整理出地理区位、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区域生产要素状况、产业集群、物流基础设施、原材料输入地、产品输出地(消费地)、市场与贸易的完善程度、政府作用、自然资源、发展机会等11个要素变量,并对此设置问卷,对省内外部分学者和部分企业高管人员进行调查,发出了问卷60份,回收43份。随后根据调查表内容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构造出潜在因子。因子的提取采用主成分法,然后以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分析因子负荷,得到特征根≥1的因子有7个,即地理区位、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产业集群、物流基础设施、市场与贸易的完善程度、政府作用、自然资源,其λ值分别为λ1=1.69、λ2=1.95、λ3=1.88、λ4=1.96、λ5=1.85、λ6=1.36、λ7=1.56。因此,本文从11个技术标准战略的影响要素变量中提取出这7个潜在因子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以S1~S7表示。就对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与决策的影响机制来看,这7个要素是有所不同:(1)地理区位(S1)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周边区域乃至更远地区形成辐射效应,影响着投资吸聚力程度以及便捷的流通渠道;(2)经济整体发展水平(S2)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区域是否“有物可流”;(3)产业集群(S3)直接决定着区域的“物为何流,物流何处”;(4)物流基础设施(S4)影响着该区域整体物流活动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以及服务的档次;(5)市场与贸易的完善程度(S5)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货物运输量或中转量的大小;(6)政府作用(S6)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政策和法规来影响区域中物流企业的市场行为,以及区域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及市场环境的维护等方面;(7)自然资源(S7)主要为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契机。

二、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主要影响要素的ISM分析

由于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决策的要素较多,且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也无法从直观上明确看出,此外有些要素相互交叉,有些相互关联,还有些则表现出要素中的影响因素,从而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多级递阶要素链。因此,客观、明晰地确定这些影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有助于明确目标区域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优势要素,从而为对目标区域物流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符合本区域实际的物流发展模式。

1.要素分析模型的选择

为了能客观、精确、明晰地了解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中决策要素间的关系,需要选择较为合适的因素分析方法来对这种复杂的因素间关系进行分析,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就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解析结构模型法是结构模型化技术的一种,特点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借助计算机的帮助,通过辨识影响系统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间关系,从而展现出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各元素之间的依赖关系。[4]

由此可见,运用解析结构模型法来探寻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决策要素间存在着的多级递阶要素链,既适应了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研究中要考虑各种潜在要素关系的需要,又符合了目前管理研究中提倡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想。

2.建立要素间二元关系

要建立解析结构模型,首先必须确定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即把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决策要素之间的两两逻辑关系找出来。为此,我们依据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的结果,得到了要素S1~S7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绘制出其有向图(图1)。其中,“S0”代表模式选择决策,“V”代表行要素对列要素有直接或间接影响,“A”代表列因素对行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空白代表行列因素之间无相互影响。

图1 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影响要素二元关系图

3.建立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Reach Matrix,用R表示)是指用矩阵形式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可达矩阵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推移律特性。当要素Pi经过长度为1的通路直接到达要素Pj,而Pj经过长度为1的通路直接到达Pk,则Pi经过长度为2的通路一定可以到达Pk。依据邻接矩阵A和可达矩阵R的推移特性,对邻接矩阵A进行推移运算,即可得可达矩阵R。I为n阶单位矩阵,r≤n-1,n为要素个数。其计算方法为:利用布尔代数运算规则,令A1=A+I,若A1≠A2≠…≠Ar-1=Ar=Ar+1,r≠n-1 (n为矩阵阶数),其中An=(A+I)n,则R=Ar-1= (A+I)r-1。根据图1所示的技术标准战略影响要素的二元逻辑关系,令A1=A+I,利用布尔代数运算规则,求得A2、A3、A4、A5、A6……,最终得出A1≠A2≠A3≠A4≠A5≠A6,由此得到可达矩阵R=A4=(A+I)5。在可达矩阵中,数值为1的元素表示该行因素对列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二元关系(包括元素对其自身的自相关),零则表示无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见表1。

表1 可达矩阵R

4.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并建立结构模型

规定:R(Si)为要素Si的可达集;A(Si)为要素Si的前因集。

若Si是最上一级节点,必然满足条件:R(Si)∩A(Si)=R(Si),则R(Si)即为所要找的最高级要素集;此时,将最高级要素集R(Si)从可达矩阵中划去相应的行与列,就可以从剩下的可达矩阵中继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或称次最高级要素);依次类推,我们就可以找出各级所包含的最高要素集,见表2。

表2 第一级的可达集与前因集

在表2中,该级只有R(S0)∩A(S0)=R(S0),因此该级最高级要素为0,则第一层要素集合为{S0},在表1的可达矩阵中,划去S0所对应的行和列,就可以得到第二级的可达集与前因集,由第二级的可达集与前因集,我们求得第二层要素集合为{S2}。同理,可求得第三层要素集合为{S3,S5};第四层要素集合为{ S4};第五层要素集合为{S1,S6,S7}。。

根据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所确定的各阶层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建立起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决策要素间的多级结构模型(图2)。

三、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要素关联性分析

从要素结构模型图中可知,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是一个具有五级的多层递阶结构系统。我们可把这些影响要素归类成三部分加以分析:

图2 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影响要素结构模型

最底层即第三部分,主要是由地理区位、政府作用和自然资源等三个要素构成,它们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的要素,具有基础和引导作用。其中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两个要素属于客观环境要素,而政府作用属于主观环境要素。我们知道,地理区位优势常常体现为临海、有优良港口、位于关键经济走廊之上、与周边区域有着便捷的通道等。这为与其他区域进行广泛的生产要素交流,集聚外部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资流、技术流,进一步提升区域区位优势的内涵,扩大区位优势的影响范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从而可更好地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直接物流优势。而具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的区域易于吸引外部企业投资,形成经济增长的中心极,增加社会物流供给量,从而能刺激政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投资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契机。政府部门作为可控环境因素重要的供给者,可通过规定各种制度、颁布各种政策直接创建于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还可以通过其物流发展战略与目标和物流产业政策、通过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以及通过进入退出壁垒来限制物流基础设施行业等措施,直接影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当然,有时也可直接作用于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从而促进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此外,一个拥有地理区位优势的目标区域,能否有效地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直接的物流优势,也将取决于政府的能力。

第二层,由物流基础设施构成。它是指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物流线路设施和货运场站、物流园区、多式联运交接点、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物流结点设施以及仓库、码头、散货堆场等在内的所有提供相关物流服务的设施统称。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拥有良好物流基础设施优势的区域,往往会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融合生产、商贸、金融、信息、物流服务等多种功能,形成强大的“增长极”,从而产生极大的乘数效应与吸引辐射作用。一方面,它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出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它推动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与扩大区域产业规模,同时也会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的输出,从而既加速增长极自身的成长,又有效地刺激和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商贸活动的活跃与市场的发达,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第一层,主要是由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产业集群、市场与贸易的完善度等三个要素构成,它们同属于区域的经济基础要素,是最终决策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直接要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市场需求扩大,门槛距离增加,区域内各经济单元的交流更加频繁,可用于投资的各种形式的资金逐渐增加,区域内人员、物质的流动性也相应的增加,随之对物流系统的要求也提高。在产业集群背景下,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促使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上,其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增加,这造就了物流需求在空间上的集中,从而带来了相对成熟的物流市场发展环境。同时,产业集群能有效辐射的市场区域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物流系统的服务效率和运作模式。一个区域的市场越发达,商贸活动越活跃,市场交易主体间的交流就越频繁,随之越易于产生较大的商流与物流,特别是对于那种以城市群为结点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由于承担着将各地域生产的各类工业品、农产品集运到各周边区域或城市之功能,呈现出品种多样化、批量小、批次多,但整个市场的物流需求较大、物流活动集中且频繁之特点。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影响要素的结构模型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1.尽管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对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决策具有基础和引导作用,但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而言,它们的引导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发挥影响作用的余地也是非常之有限的。而政府作用则不同,其对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决策的引领作用则是非常强大的,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如近年来由国务院批准在某些地区设立的物流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示范性物流基地、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对该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2.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较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状况也相对比较发达,东部沿海省市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具有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收益不确定性高等特点,且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在决策区域物流发展模式时必须考虑其建设运营模式。

3.对每一个区域来说,拥有上述七个要素的优势状况或其所能发挥的影响作用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一个特定的区域在决策具体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时,应该根据其当时所拥有的要素资源情况来区别对待。当该区域有很多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时,在进行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决策时,应更多地从如何引导为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提供配套物流服务方面进行选择,这时可考虑发展基于产业聚集区的综合型物流模式,或基于产业链集群的供应链一体化型物流模式。当该区域拥有在大型区域型交易市场或类似商贸活动中心的明显优势或潜在优势时,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决策就应该更多地考虑发展基于交易市场的商贸型物流模式,以进一步扩大该区域商贸市场的影响辐射范围。当该区域是处于诸如港口、区域物流中转中心等承担区域内外货物中转枢纽的特殊地理位置时,在选择区域物流发展模式时,应着重考虑发展基于货物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模式,以能同时配套提供各种诸如货代和船代、保险、海关、商检、卫生检疫、动植物检验、保税等多种与物流活动的相关服务。

总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与其物流发展水平呈现高度一致性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物流发展水平也越高,其物流发展模式也相应地具有多样性。[6]因此,对一个特定的区域来说,应综合考察影响该区域要素的优劣情况,以确保能做到正确地决策选择该区域的物流发展模式。

[1]夏敏华.基于多重竞争优势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决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22-29.

[2]海 峰,张丽立,孙淑生.区域现代物流模式探讨[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20):44-50.

[3]崔 雯.基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4-19.

[4]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李 军,张学龙.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7).

[6]舒 辉.中国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新思路[J].当代财经,2007,(5).

责任编校:齐 民

book=71,ebook=40

F274

A

1005-0892(2010)12-0071-05

2010-04-26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8YJ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0562002)

舒 辉,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要素物流区域
分割区域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