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的演进及创新机理

2010-09-08薛求知

当代财经 2010年12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服务型模块化

夏 辉,薛求知

(1.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山东大学 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的演进及创新机理

夏 辉1,2,薛求知1

(1.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山东大学 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模块化不仅成为很多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生产方式,模块化也越来越成为一些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组织创新模式,从而引起了组织模式改变和全球产业结构变革。本文重点探讨服务型跨国公司从服务流程模块化到组织模块化两大阶段、四小阶段的模块化发展演化路径,并论述了各发展阶段推动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不断向高级演化的创新动力,以及在模块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模块化应用是如何推动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最后,通过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与服务业国际转移关系模型的总结为更多想要实施模块化的服务型跨国公司以及想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和企业提供理论参考。

服务业国际转移;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创新

模块化思想在诸如汽车、家具、集成电路等越来越广泛的制造业中得到应用,近十年来,模块化技术与新产业革命相适应,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基础和驱动力,成为推动制造型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受服务特性等因素制约,模块化思想在服务业很难运用。不过,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跃,一些服务企业也开始了模块化实践。模块化在服务型跨国公司中的应用,一方面有助于服务型跨国公司高效实施全球战略,另一方面又强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国际转移进程。因此对服务业模块化的探索也成为继制造业模块化之后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新热点。

经过文献检索发现,仅有少量国内外文献针对个别服务行业模块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1]鲜有对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进行系统研究,也未发现有文献将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与服务业国际转移联系起来。因此,本文对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的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充实模块化理论、跨国公司理论以及服务业国际转移理论,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服务业模块化实践,同时也为想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和企业提供了新路径选择,因此这一选题具有重要的创新指导意义。

一、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的障碍及障碍的突破

相比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模块化难度更大,这也是为何模块化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较为成熟,而在服务业中的实践还属于探索阶段。[2]作者认为,服务型跨国公司要想成功实施模块化,还需要克服很多障碍。

(一)服务无形性给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带来障碍

无形性是服务区别于有形产品的最主要特征之一,但是这种无形性使得服务较有形产品相比更难于模块化。一方面,无形性使服务产品不存在严格的界面、标准和技术要求,这使得服务型跨国公司很难严格、精确和完整地界定系统“看得见的”的设计规则和“看不见的”的设计规则。另一方面,无形的服务产品很难申请专利以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这使得服务模块的创新者缺乏创新动力,从而会影响整个模块化系统的创新能力。

(二)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给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带来障碍

在制造业中,产品进入分销终端前整个运营流程与顾客分离,因此其模块分离只需要考虑模块化企业自身的条件和要求。而服务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消费者参与到服务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使得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模块分离难度要比制造型企业大得多,因为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模块分离还要受到顾客利益和要求的制约。[3]

(三)模块化经验的缺乏给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带来障碍

服务业模块化对于理论界和实业界来说,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能否把模块化运用到服务业?怎样运用?是对制造业模块化理论进行适当改良,还是“另起炉灶”?这些问题对于目前的理论界和实业界都是没有定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贫乏无疑为服务型跨国公司探索实施模块化加大了难度。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服务的特性以及交易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这些变革为服务型跨国公司实施模块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重要的发展机遇。

1.服务特性的改变

传统理论认为,服务的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不可储存性和异质性的存在使得服务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传递上都存在障碍。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使服务的传统特性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可以通过有形的载体来实体化,比如存储音乐的CD、存储软件或数据资料的光盘等。与其说消费者购买的是有形产品,倒不如说消费者购买的是内存的无形服务。其次,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飞跃使得服务的时空重要性逐渐弱化,服务的不可储存性和不可运输性难题在很多服务上得以解决。诸如医疗、教育、银行、购物等传统的高接触服务,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完成传输和储存。再次,信息和通信技术革命极大地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可储存性和可运输性,业务流程中原本属于前台服务范畴的一些服务项目可以转向后台处理,也促进了这些高接触服务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服务特性的改变使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生产成为可能,并推动更多的后台服务由发达国家迁往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离岸生产或外包给东道国专业服务企业,从而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国际转移。

2.服务的可分性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银行、保险、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信息化和知识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将知识和信息数字化存储,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处理和传输。此外,网上购物系统、网上订房系统、网上订票系统等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使得诸如零售、住宿、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信息化和知识化程度不断提高。

更重要的是,由于服务中信息和知识含量不断增加,信息和知识数字化存储和处理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服务能够被更容易地进行分解和整合,从而为服务业模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服务可分性和可分程度的增强,使得服务型跨国公司可以将很多服务流程根据需要分解成更小的单元(即模块),并在最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地方进行模块化生产。因此,服务可分性的增强为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以及服务业国际转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重要的发展机遇。

3.服务的交易革命

服务特性的改变以及很多服务可分性的增强,使得服务的可贸易性大大增强,很多传统上不可跨国交易的高接触性服务也可以实现跨国交易。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处理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国际化大大降低了服务跨国交易和转移的成本,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进而推动服务业国际转移和生产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服务企业组织管理成本降低和规模经济边界拓展,导致了服务企业跨国投资方式变革,也推动服务企业的组织形式由原来的金字塔型结构日益向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发展,为服务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都为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和服务业国际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和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发端:服务流程模块化及其创新动力与服务业国际转移

服务流程模块化是指对服务产品的流程进行模块化分解和整合来构成不同服务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4]在服务流程模块化中,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整合是模块化操作的重点环节。

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模块化应用往往是从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开始的,涵盖服务流程设计标准的制定、服务流程模块化路径的确定等等。在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阶段,其模块化操作的重中之重在于模块化分解,即系统设计师如何将紧密衔接的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整个服务流程解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而又松散耦合的服务单元(即服务模块)。从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阶段看,服务流程能否被科学高效地进行模块化分解,直接关系到整个服务流程能否模块化。具体说来,整个服务型跨国公司的系统设计师负责确定整个模块化系统的结构、界面和标准(即设计规则),确定整个服务流程模块化分解和整合的路径;各个模块的模块设计师则负责在遵循系统设计师确定的统一界面规则下独立进行各自模块的内部设计。模块化设计的特点使得不同服务模块只要保证接口的标准化后,就可以时空分隔,独立进行设计研发和并行创新,从而大大节约了服务流程设计创新的时间成本。虽然“背靠背”锦标赛式的模块化设计会造成一定的创新费用浪费,但是这种设计方式能够使各个模块都尽可能的“自由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服务创新氛围。

作者认为,在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阶段,推动其不断创新的关键内核在于服务设计创新。不同的创新性服务流程设计,就意味着不同的服务流程模块化分解和整合路径,也意味着定义不同的服务流程模块化系统的结构、界面和标准以及不同的服务流程模块化效果。只有鼓励服务设计创新,服务流程模块化才有可能不断被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模块化实施效果。

我们还应看到,服务流程模块化设计只是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服务流程模块化生产。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就是将经过服务流程模块化设计后的不同服务模块按照功能、结构和技术特点等进行模块化整合,从而组合生产出多样化的服务产品/流程,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并不断推动服务的技术创新和功能创新。在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阶段,其模块化操作的重中之重在于模块化整合,即通过模块化集成将具有共同接口的不同服务模块整合为一个复杂高效的服务流程系统,从而构建出服务产品族,以快速响应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作者认为,在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阶段,推动其不断创新的关键内核在于服务模块化创新。不同的创新性服务模块化,就意味着基于基本功能的服务模块的生产可以组合出千变万化的模块化的服务产品/流程,而这种千变万化只需基于较低变动成本就可以实现的服务流程模块化操作来达到。可以说,服务模块化创新实质上就是服务流程模块化整合操作的不断创新。

图1服务型跨国公司服务流程模块化及其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推动

综上,服务流程模块化的演进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和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两个模块化发展阶段(见图1)。其中,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是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将服务流程运用模块化思想并结合客户需求和企业特点进行模块化设计,才有可能实现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而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不仅是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的实现结果,更是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价值的体现。只有能够真正实现模块化生产的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才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因此,服务流程模块化的这两个发展阶段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服务流程能够被模块化设计和生产,就意味着服务流程也能够像有形产品一样进行模块化分割,从而使得服务流程的生产可以像有形产品一样进行全球布局,在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安排服务流程各模块和子模块的生产。因此,服务流程的模块化以及服务生产的全球化使得服务业国际转移成为可能。

服务业国际转移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服务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必然结果。服务业国际转移主要分为三类:服务项目外包、跨国公司服务业务离岸生产和服务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这三类服务业国际转移都要求服务打破一国国内生产和消费的桎梏,建立起全球价值链,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服务的外包、离岸生产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而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服务流程模块化正是这一破旧立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必然趋势:组织模块化及其创新动力与服务业国际转移

随着服务流程模块化的进一步深入,服务型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必须进行适当变革以更好地配合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实施,因此组织模块化就成为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资产专用性是决定组织边界的关键因素。因此,实行垂直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是资产专用性条件。而服务流程模块化可以削弱资产专用性,从而改变企业边界和组织形式。这是因为,模块化系统中的各模块或子模块是可以被分离、替代、扩展、排除、归纳和移植的,因此各模块或子模块的资产专用性都很弱。模块的这种协同非专用性使得模块功能与结构并不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功能可以由多种模块协同实现,一种模块也可以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模块组合中。模块的这种协同非专用性也使得模块与服务流程并不呈现一一对应关系,一种服务流程可以由多种模块协同生产出来,一种模块也可以用于多种服务流程的生产中。利用模块的可替代性进行多样化的组合就可以生产出性能各异的服务流程,因此模块化生产出来的服务流程可以达到很高的定制化程度,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可以说,服务流程的模块化程度越高,资产专用性程度就越低,模块化就越容易将整个服务流程解构为相对独立的不同模块,使得服务流程的生产由集中转为分散,因此服务外包成为可能,通过服务外包,企业可以调配的资源大大超出了企业边界。而且,服务流程模块化直接导致服务型跨国公司的组织决策机制由集中转向分散,组织结构由垂直一体化向模块化网络组织转变。

如此以来,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服务流程模块化必然导致组织模块化,而服务型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块化又为进一步服务流程模块化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推动了服务型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行服务流程模块化。服务型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块化主要有内化和外化两种类型:内化是在服务型跨国公司内部围绕服务流程模块化来进行的组织模块化,通过离岸生产或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将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服务组织模块纳入到服务型跨国公司组织架构内;外化是在服务型跨国公司外部通过服务外包、战略联盟、敏捷制造等方式来进行的组织模块化。当统一的界面标准只是局限在一个服务型跨国公司之内时,服务流程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也只能在这一服务型跨国公司内部实现,通过企业内部模块化,服务型跨国公司可以大大提高交易效率。但是,如果统一的界面标准变成一国的行业标准乃至全球标准,服务型跨国公司内部的协同非专用性就会向企业间的协同非专用性转变,通过服务外包、战略联盟、敏捷制造等方式,服务型跨国公司就可以在更大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实现服务流程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通过外化的组织模块化,服务型跨国公司既可以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又可以提高全球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得以高效实施。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服务型跨国公司组织模块化在全球的建立和发展都极大地推动着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规模扩大和层次提高(见图2)。

在服务型跨国公司内部组织模块化阶段,推动其不断创新的关键内核在于组织价值创新。不断的组织价值创新,就意味着不断地优化模块功能整合的路径,从而意味着不同的组织模块化程度和规模的实现。服务型跨国公司可以通过组织价值创新来不断提高组织模块化的规模、效率和效益,从而强化服务型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通过混业经营、服务离岸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从而成长为服务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可控制的离岸中心或海外子公司向第三方提供服务,而不直接向当地的服务提供者分包业务,这种商业流程向海外转移的形式被称为服务离岸。

能否整合全球范围的战略资源,实现全球协同效应,进而形成全球核心竞争优势?这直接决定着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成败。但是,单靠服务流程模块化和服务型跨国公司内部的组织模块化不能满足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上述要求,因此服务全球价值网络模块化就成为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成为推动服务业国际转移向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推进的重要动力。

由于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共享界面标准和设计规则使模块的生产信息被隐藏在模块内部,因此不同模块生产单元间的沟通协调可以大大降低。随着沟通重要程度不断降低,行业标准日益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服务企业都可以生产具有标准接口的服务模块组件,这使得已经实施了内部组织模块化的服务型跨国公司更容易以更低成本更换合作企业,同时也会使得合作企业的机会主义大大降低,因此,内部组织模块化后的服务型跨国公司更容易与外部企业合作,从而结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而服务型跨国公司外部组织模块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新的组织模块单元的不断加入,又会进一步推动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模块化服务流程在更大范围的应用和深化,进而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模块化组织网络。至此,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服务流程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互为因果、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局面得以形成。

服务型跨国公司组织模块化外化的过程也表现为非核心模块的外移过程,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服务项目外包在全球兴起,并进一步助推服务业国际转移。服务项目外包是指生产经营者将非核心辅助型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服务业外包的本质是企业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转包给本企业之外的服务提供者,以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跨国生产组织模式。在服务外包的推动下,全球服务业国际转移已经形成了三大对接板块:美国对接印度、加拿大、以色列等国;西欧对接爱尔兰、捷克等国;日本对接中国、马来西亚等国。

图2 从服务流程模块化到组织模块化的演进以及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推动

在服务型跨国公司组织模块化外化成为服务全球价值网络模块化这一发展阶段,其模块化操作的重中之重是全球模块的竞争与合作。随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和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在越来越多的产品、行业和国家显现,服务型跨国公司要想在动态多变的复杂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因此,无固定边界的非正式组织、层次精炼的扁平型组织、成员间有效沟通的网络型组织、鼓励内部创新的半自治组织等应运而生。在服务型跨国公司内部,价值链解构成为由不同价值模块有机耦合而成的具有全球统一界面规则的模块化组织。随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和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的实施,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有形边界逐步收缩,而无形边界不断扩大。服务型跨国公司在由实体组织向虚拟组织转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经营层次不断转变为一个个价值模块,同时将科层结构不断扁平化的过程。当这些价值模块不断地由服务型跨国公司内部转移到外部时,服务型跨国公司以及围绕在其周围的越来越多的成员企业(即全球模块供应商)就逐步构成了一个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这样,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模块化组织既可以通过模块全球外包,开展内外模块的全球合作从而发展成为无固定边界的组织,又可以通过全球模块间的“背对背”淘汰赛式竞争促进服务全球价值网络的创新速度、效率和效益。

在服务全球价值网络模块化阶段,推动其不断创新的关键内核在于全球价值网络创新。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中的已有成员企业可以自主控制自身与网络的关系,自主决定与网络之间联系的建立或中止、强化或弱化,从整体层面上看就表现为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边界的扩张或收缩。对于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以外的企业而言,只要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外部企业能够按照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的界面标准,将自身核心能力要素模块化,并以标准化的接口接入,就可以加入到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中。随着新企业的加入,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内部就会对具有可分解性的系统各模块的联系规则进行创造性的分解和再整合,从而实现复杂系统的创新。可以说,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的不断形成和创新过程,就是服务型跨国公司内部价值网络解构与开放、服务型跨国公司外部价值网络形成与扩张、服务型跨国公司内外价值网络融通与整合的过程。这种全球价值网络的不断创新推动着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进一步向前发展。因此,对于面对复杂多变而又竞争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的服务型跨国公司而言,组织模块化外化成为高效的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就成为提高全球竞争能力、应对复杂竞争环境的重要选择和创新动力。通过将全球不同区域市场上的不同战略资源纳入到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中,并且将之分割为不同的组织模块,通过模块间的竞争与合作,既可以充分发挥模块化“背对背”竞争机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全球创新能力;又可以通过业务外包、战略联盟等虚拟企业联盟方式来充分发挥全球战略资源的协同效应,这使得服务型跨国公司能够以高度的柔性来应对动态变化的全球竞争环境。从而增强了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

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使得服务项目外包、服务离岸生产和服务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齐头并进,全面开花,共同形成了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大浪潮,这种浪潮也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企业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带动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四、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与服务业国际转移关系模型构建及其实施意义

在第二、三两部分论述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起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与服务业国际转移关系的理论指导模型(见图3)。从大的分类上说,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和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涉及到对服务流程的模块化再造,因此可以被归并为服务流程模块化。而服务企业内部模块化和服务全球价值网络模块化涉及到对服务组织的模块化再造,因此可以被归并为组织模块化。由第三部分可知,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组织模块化的发展进程,而组织模块化的发展又是推动服务流程模块化进一步发展的组织保障,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应当指出的是,图3中构建的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模型是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局部到整体的普遍发展路径。但是,由于不同服务行业的特点差异、服务型跨国公司的个体差异以及它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差异,也很可能会有某些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模块化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特例,也就是说有可能跳过了某一个或某几个模块化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模块化发展阶段。比如,某些“天生全球公司”(born global company),从一诞生就开始了国际化和全球化,它们中的某些企业很有可能会跳过服务企业内部模块化,而直接进入服务全球价值网络模块化阶段。但是作为理论研究框架,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模型的构建还是应该具有普遍性。

图3 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与服务业国际转移关系模型

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模型不仅揭示出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演进的过程,而且还对各阶段应该重点突出何种模块化操作以及应该培养和强化何种创新内核以促进该阶段模块化的发展都提供了理论指导。

此外,图3构建的模型还直观地反映了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不同促进作用。服务流程模块化通过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和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使得服务流程实现了模块化分解和整合,从而使之得以像有形产品一样进行全球布局,服务生产的全球化使得服务业国际转移成为可能。同时,服务流程的模块化发展通过推动资产专用性不断弱化驱动服务企业组织架构日益扁平化、网络化和模块化,推动服务企业实现组织模块化。服务企业在全球范围的组织内部模块化,使服务企业实现通过服务业务离岸生产和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来攫取全球战略资源,构建和强化全球竞争优势。服务企业在全球范围的组织外部模块化,通过服务项目外包不断地将已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服务模块剥离给更具全球竞争优势的服务供应商,并通过将之纳入自己的全球模块化价值网络内协同发展,使得服务企业的全球竞争优势得以持续强化,同时组织保持了高度的柔性。服务企业组织模块化在全球的发展,推动着服务业国际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

综上,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发展与服务业国际转移关系模型的构建不仅可以使我们从理论上更科学客观地认识模块化在服务业、服务型跨国公司以及服务业国际转移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构建更为可行的服务型跨国公司乃至服务业模块化发展理论体系、丰富和完善服务业国际转移理论体系;而且对于想要实施模块化的服务型跨国公司以及普通服务企业可以提供路径指引;此外,对于更多想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从而带动产业升级的发展中国家和企业也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1]夏 辉.论模块化理论的演进脉络[J].经济与管理,2008,(7):82-86.

[2]夏 辉,宋晓峰,金润圭.服务业模块化的必然性及动力机制分析[J].当代财经,2008,(6):82-85.

[3]夏 辉.论金融业跨国公司的企业模块化分解[J].当代财经,2009,(10):73-78.

[4]刘志阳,施祖留,朱瑞博.基于模块化的银行卡产业价值创新研究:从价值链到价值群[J].中国工业经济,2007,(9):23-30.

On the 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the Modularized Service-Oriente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XIA Hui1,2,XUE Qiu-zhi1
(1.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2.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Weihai 264209,China)

For many enterprises,modularization has become not only the mode of production,but also the mode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market demands. Therefore,it has led to the changes in organizational models and in global industrial structures.This article makes a creative analysis on the two first-layer stages and four second-layer stages in the modularity evolution path of the service multinationals from service process modularity to organizational modularity.It also studies the innovation force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ularity in the service multinationals from simple to complex.It further discusses how the modularity of service multinationals has been push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different stages.In the end,by summarizing the model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ularized development of service multinationals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service industry,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more service multinationals who want to practice modularity and for mor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enterprises which want to undertake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services.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services industry;service-oriented multinationals;modularization;organizational modularization;innovation

book=63,ebook=17

F270.7

A

1005-0892(2010)12-0063-08

责任编校:齐 民

2010-09-1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0470648);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2010SHYB002)

夏 辉,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司模块理论研究;薛求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司模块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服务型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模块化住宅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