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政党与利益整合

2010-09-08肖俊奇

治理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参政党民主党派执政党

□ 肖俊奇

参政党与利益整合

□ 肖俊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挥各种政治机制的利益整合功能。作为我国政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参政党,具有重要且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其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政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结构的优化。我国的参政党具有利益聚合、维护稳定和资源整合三个方面的利益整合功能,从参政党与执政党、国家政权机构、社会的关系以及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关系角度发掘参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有助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我国参政党在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政治体制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政党制度;参政党;利益整合

改革的深化给中国当代社会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促成了不可逆转的社会结构变迁,原有社会利益群体结构日益分化,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日趋复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发挥各种制度机制的利益整合功能,对社会利益进行有效地整合,协调好各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使社会各部分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利益共赢的和谐局面。

在政治层面,政党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利益整合机制。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方式,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的政治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与长期稳定的根本基础。它具有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如何健全和完善这种功能,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学者们对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执政党和整个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上,专门针对参政党的研究则比较少。事实上,作为我国政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各民主党派,其功能是否有效发挥直接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结构的优化,而对其功能的分析又必须基于其在当前政治环境中的地位和结构。这就决定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专门研究参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既十分重要,又有很大的理论空间。本文从政党和利益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参政党在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与角色分析,尝试从理论上发掘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整合功能。

一、政党与利益

现代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离不开利益。休谟从派系角度将政党分为三种类型,即由利益结合、依原则结合和因感情结合的政党。他认为“由利益结合的政党”是最合理的。①金安平《:对政党理念的知识考古学分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柏克认为,“政党是人们基于某些全体同意的特定原则,致力于增进国家的共同利益而联合组织的团体。”②Edmund Burke.Thoughtson the Cause of the Present Discontents[A].1770,In The Worksof Edmund Burke,[M].Boston:Little Brown 1839,vl.I.P425-426.以上从政党的产生角度可以看出政党与利益密切关联。从功能角度看,政党也与利益密不可分,李普塞特曾言,政党是利益整合的工具。萨托利在《政党与政党制度》中认为,政党是“追求集体利益的工具”,是“表达要求的渠道”,是国家与社会沟通的管道。③[意]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制度——一种分析框架》,台北:台湾韦伯文化事业公司,2000年,第38、41、49页。马克思主义更是认为,政党通常代表一个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是本阶级利益的最高代表,在实现其阶级利益时,都是由政党带领本阶级进行斗争,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文明的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④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1页。

从以上对政党的看法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政党最基本的几项功能:一是利益表达,也就是说政党总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二是利益综合,政党总是要把他所代表的那部分民众的意见和要求加以综合,变成党的政治主张;三是利益协调,各个政党都要处理好政党与社会、政党之间的党际关系和政党与其它国家政治机制的关系。这些都是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重要方面。

利益来自于人的需要,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利益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们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反映,因此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是一切社会政治生活的原点。理论而言,社会利益可以分为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共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⑤陈庆云详细分析了这三种利益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他认为公共利益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内部为相对不确定的主体(组织或个人)所享用的资源和条件,享有这些资源和条件的资格具有相对开放的“社会分享性”;共同利益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内部为相对确定的组织内部成员所享用的资源和条件,享有这些资源和条件的资格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组织共享性”;个人利益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内部为相对确定的个人所享用的资源和条件,享有这些资源和条件的资格具有严格封闭的“私人独享性”。作者进一步认为构成社会利益的这三类利益每一类本身都具有多元性,并且有主次之分(其中公共利益是社会利益的核心),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这三类利益应力求实现共赢。本文认为,他们的观点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利益整合的要求。参见陈庆云《:论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利益》《,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9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有效整合公共利益、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三类社会利益,使三者达到共赢的和谐局面。

按照对社会利益的这种看法,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下,在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层面上,各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其根本利益是与执政党一致,即全心全意协助共产党,最大限度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各参政党作为代表一定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的组织,还是有其各自所代表阶层的公共利益的,而且各民主党派必须反映其利益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党的根本职责所在。政党需要将其所代表的社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通过政治目标、纲领和政策反映出来,政党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社会需求表达出来,并把需求压缩或凝聚起来。对于中国的参政党——民主党派而言,它的功能就是代表利益要求,完成利益表达。

在具有组织共享性的共同利益层面,从组织学的角度讲,无论是自然形成的群体,还是自觉组成的各类政治经济社会组织,都有着某种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取向,说到底,都建立在一定的共同利益基础之上。一个组织一旦形成,在活动中往往会逐渐产生自身利益。政党组织(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存在,不可能不遵循同样的规律。

在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层面,由于政党组织是由一个个具有七情六欲的自然人组成的。党员是政党所代表的利益阶层和群体中具备较高觉悟的代表,同时作为社会人、经济人,又有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这些利益和需求是和政党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联系着的。可见,除了政党作为独立政治组织的整体利益以外,组成这个整体的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也各有自己的个体利益。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到参政党利益的存在:一是政治利益。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其根本利益和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一致,即忠实地反映人民利益。但是参政党作为代表一定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的组织,也还代表着其各自所代表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政治利益。二是参政党作为组织的合法权益。这部分利益是维持党的运作、发挥党的作用所必需的。三是党员的个人利益。切实保障政党组织和个人的基本利益,有利于各参政党及其党员履行职责,发挥功能。如果参政党运作需要的基本资源和条件得不到保障,参政党的基本组织活动受到干涉和破坏,必然导致各参政党组织人心浮动、组织无法正常运作,发挥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只能是一纸空文,这在我国政治发展历程中是有过教训的。捋清参政党的利益,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参政党的地位和角色,更好地发掘出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整合功能。

二、参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

以上我们从政党的基本功能(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和利益协调)和参政党的利益(公共利益、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两个角度为分析参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下文将从参政党实际运作角度,来具体分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参政党可以发挥哪些利益整合功能。

1.利益聚合

如前所述,在与人民和执政党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各参政党还代表着一定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的公共利益。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出现了“十大阶层”的状况。①根据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演变为现在的十个社会阶层,按其社会地位的高低等级排序依次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利益要素的重新分配、组合,自我利益意识的觉醒,必然增强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愿望。现代民主社会,政府运作的原动力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群众,要将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完全准确地传输给政治体系的核心,除了执政党应发挥自身功能外,更需要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参与。民主党派可以其“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阶层”身份担当利益表达的代言人角色。参政党必须加强其组织建制并完善其功能,强化其汇聚阶层、反映表达各阶层政治意向的能量与功效;规范其所联系的范围,确保所代表的个别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从而使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能有的放矢,提高社会对利益表达内涵的容纳度。在中国的政党制度框架中,参政党只有把利益聚合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政治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2.维护稳定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问题。重要性在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前提;艰巨性在于,必须妥善解决社会政治稳定中的具体利益多元化冲突。因此,合适的政党制度必须能够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维护社会稳定核心,民主党派在调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民主党派在维护稳定中时不是一种制度摆设,而是活生生的政治资源。

目前,我国各民主党派共有几十万成员,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政治资源,他们联系着一部分基层群众,有效地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由于腐败事件的增多,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政府单凭自身力量,可能会出现效能不足。民主党派在这方面就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宣传政府的决策、方针,化解实践中执政党所难以处理的问题,同时将民众的意见反馈给政府,这样,不同利益的要求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得到维护,使其不超出社会整体利益的范围,使人们的社会行为与国家发展目标一致,避免冲突,有效地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

3.整合资源

社会是个有机体,其中存在着使各部分有机联系的载体,这是整合机制作用不可或缺的关键,具有“既能够使社会维持其作为社会系统的完整性,又能够使社会进入更高级的适应能力”。②[美]安东尼·奥勒姆著,董云虎等译《:政治社会学导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5页。在中国这样一个整体社会化程度不高的国家,政党的资源整合作用非常明显。中国共产党的整合作用举足轻重,而民主党也发挥着重要的资源整合功能,它们一般通过组织、结构、理论来进行整合。

首先,民主党派绝大多数成员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对社会的现象分析较为清晰。作为民主党派中的一员,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联系群众,传达重大决策,从思想上、行动上引导群众。而且,民主党派作为政党,有一套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通过其组织优势,自上而下的对公共政策进行阐释,加之许多的民主党成员也是政策的制定者,更有利于推行政策和法制。公共政策通过这样一个渠道为公众所知晓,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传达到民众的手中,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能力,推动民主的发展。

其次,体制的安排有利于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整合。民主党派通过参加政府、人大工作,拥有“人民公务员”和民主党派代表的双重身份。通过参加和列席政府会议,自己召开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等形式,提出批评、建议,进行监督和协商,建言献策大量真知灼见。通过这些方式,把民主党派的活动制度化、法制化,社会中的各种政治资源多渠道被引入权力的核心,成为可供支配利用的媒介。这无疑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整合度,增强了制度的弹性优势。

最后,民主党派具有独特的理论创新优势。民主党派成员多是一些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的知识分子,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具体而言,其一,他们是社会理性思考的人群,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意识形态,避免浮躁和激进的固化剂”。①王磊《:民主党派与公众知识分子》《,中国政治》,2001年第10期。通过知识分子的知识创造,使公众能够冷静反思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其二,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具有一般社会成员无法比拟的理论优势。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凭借其工作方式及丰富的知识和理论修养,对社会意识现象做出分析、推理,比较现存理论的优劣,甚至创造出崭新的理论、思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主党派代表的理论在官方和民间意识形态之间起到缓冲和融合的作用,这种思想或理论的融合增强了意识形态的全民整合作用。

三、参政党的运行机制与参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

我们还可以从参政党的运行机制角度来分析其利益整合功能的发挥。有学者围绕中国参政党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角色和地位,从结构上将参政党的运行机制分为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运行机制两部分。内在运行机制指自身建设机制,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外在运行机制指参政党发挥政党作用、履行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运行机制,实际运行中包括参政党各自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与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及司法机关、人民政协几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②郑宪、王桂林、孙瑞华《:中国参政党运行机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11,71-72页。

(一)参政党的内部运行机制

从参政党的内部运行机制上看(图1),要加强其利益整合功能,必须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参政党自身建设虽然处于微观层面,但由于它是中国整个政治制度建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一部分,所以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图1 中国参政党内部运行机制

参政党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参政党的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和利益协调等利益整合功能的发挥。首先,从内部来看,一般而言,参政党自身建设包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方面的内容,这四个部分既各有重点、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整体格局。这其中制度建设是带有基础性、根本性、长期性和保障性的自身建设任务,影响、制约和决定着参政党建设整体的成效和水平,“决定着组织机构内部的政治行为”。③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73页。可以说,制度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其次,从外部来看,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水平,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和制约了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对这一制度的理解和认同。而且参政党自身建设本身还包含了表达意义、确定价值、建构经验的丰富作用。这对于整合社会成员(如吸收更多党员)和维护政党制度无疑具有直接的作用,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集体而言,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必须加强参政党的组织和组织发展制度、领导决策制度、运行制度、选举制度的建设,并使各项制度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套、有机联系。

(二)参政党的外部运行机制

从参政党外部运行机制上看(图2),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各参政党与执政党、国家政权机构和社会的关系上。

图2 中国参政党的外部运行机制

1.参政党与执政党的关系

执政党和参政党都具有利益整合功能,参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不仅仅是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补充,如何协调好参政党和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更是研究中国政党制度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族党派是“领导与接受领导”的关系①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一般都被概括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笔者以为概括为“领导与接受领导的关系”更加准确。这样概括,一是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地反映参政党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二是可以充分体现参政党组织的独立性以及与执政党党际关系的平等性,有利于确定执政党对参政党是政治领导,而区别于组织领导和行政领导;三是更能够体现执政党和参政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即接受领导不仅是政治上的认同,还有着朋友一样的感情基础,因而有利于确定执政党对参政党的领导方式,即不是靠强迫命令、不是以势压人,而是把政治领导体现在团结合作和民主协商之中;四是“接受”一词包涵了参政党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体现出参政党在多党合作中的活跃姿态,也真实地反映出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良性互动及“合作”的本意,显示出执政党领导的善意与多党合作的和谐。。十六字方针已经清楚而正确地规定了这种关系。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其中最核心的是“互相监督”这四个字,但是,历史的教训及其导致的现实状况却是,民主党派对中共的民主监督成为一个最薄弱的环节,这使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与这一制度设计和安排的初衷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党制度和参政党、甚至执政党的国际形象,无论如何解释我国实行的不是一党制或所谓“一党专制”,都难以扭转国际社会认为我国的民主党派是“花瓶”的看法。

因此,要协调参政党与执政党各自的利益整合功能,关键是要加强我国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职能。加强这一功能的开发,既是反腐败的需要,又是抵制西方“多党制”影响的有力对策。加强参政党的民主监督职能,首先,需要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尊重和维护参政党及其成员对他们进行监督的权利,并纳入到执政党党内民主教育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中;其次参政党要有敢于和善于当挚友和诤友的胆与识;再次,要有参政党对执政党进行民主监督的程序性规定,包括对那些打击报复敢于讲真话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处分的规定,要通过这种程序性规定的制定和实行,使民主监督逐步成为在事实上不依赖于执政党、特别是所谓“一把手”的“开明”程度或好恶为转移的事情;最后,要充分发挥好人民政协的职能,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把人民政协建设成为在体制内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场所。

2.参政党与国家政权机构的关系

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发挥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充分落实和发挥参政党在国家政权机构中具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参政党的利益整合是否最终实际有效。这具体体现在参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行政、司法、监察机关和人民政协的关系之中。参政党成员除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作用之外,还有很多人士进入到各级人民政府、司法、检察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参政党在人民政协与执政党进行政治协商,大到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决策或政府领导人选的问题,小到人民生活中的水、电、暖、卫生和交通等问题,都可提出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在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变成国家意志后,交由政府部门实施。这样,参政党通过与执政党政治协商,把本党意志充分表达在一系列的重大方针、政策、制度中,使参政党的参政议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使本党本阶层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

3.参政党与社会的关系

面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分化,参政党如何吸纳新的社会力量,综合和协调其所代表阶层的利益诉求,并使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以表达,是参政党发挥利益整合功能的主要内容。

在上世纪50年代,具有“一与多”相统一结构的我国政党制度,就是适应当时“一体多元”的社会结构设计建立的。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结构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然呈现出“一体多元”的特点,尽管在内容上与那时截然不同,但这种“一与多”相统一的政党制度结构为从总体上适应这个社会结构大变动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弹性空间。①王继宣《:从参政党角度看我国政党制度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其对策》《,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这就需要各参政党在认真分析和把握新的社会结构变动要求与趋势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做出适应性政策调整,将新的和即将继续出现的各社会阶层中的少数先进分子,依据各民主党派历史形成的特色,大胆地、有计划地吸纳进来,以达到利益整合的作用和目的。

4.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关系

在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研究中,众多学者一般都是将八个参政党作为一个整体与执政党相对照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参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可以考虑在八个民主党派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形成参政党之间的竞争格局(如图2所示)。例如,为了使“一与多”的政党结构与“一与多”的社会结构以及“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相契合,为了使各民主党派保持并发展各自的特色,可以考虑在坚持与中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提下,让八个民主党派各自的党纲、党章、乃至党旗都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在民主党派吸收党员的过程中,在数量上与质量上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以更好地对呈分化特点的社会结构和利益群体进行整合。另外,还可以考虑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代表数量上,以及在国家行政、司法和检察机关任职的岗位上不再实行比例分配制度,而是让各民主党派进行差额竞争,以让各参政党更加有效地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智能。在参政党之间实行竞争制度的尝试,或许不仅可以更为有效地发挥参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而且也可以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提供经验。

四、结语

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内部以及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和谐社会有几个价值尺度:(1)民众对执政党合法性的高度认同;(2)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渠道得到正常的表达与整合,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3)整个社会系统运转正常,社会各子系统之间彼此互动有序;(4)社会安定、秩序稳定。②王丽华,岳长林:《增强利益整合功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而当前我国社会正呈现出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日益分化的态势,要达到和谐社会的上述指标,利益整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政党作为人民群众利益整合和利益表达的“政治工厂”,社会公众与国家机关联系的“政治桥梁”,以及实现社会稳定的“政治保证”,无疑要担当社会利益整合的“桥头堡”。参政党作为我国政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而重要的利益整合功能。对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研究和发掘,无疑有助于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我国参政党在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政治体制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责任编辑:汪锦军)

D665

A

1007-9092(2010)04-0069-06

肖俊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猜你喜欢

参政党民主党派执政党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