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都市农业综合体,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转型升级

2010-09-08何圣东

治理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综合体都市

□ 何圣东

建设都市农业综合体,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转型升级

□ 何圣东*

都市农业综合体是浙江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的创新性探索。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建设对于形成产业集聚、功能互补的良好农业发展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发展,需要创新都市农业综合体的性质定义,厘清都市农业综合体与传统休闲观光农业的区别,制定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准确定位和科学发展思路,建立示范和引导农业综合体良好发展的机制,以及适应农业综合体个性的政府管理等。

都市农业综合体;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转型升级

浙江目前有422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结合当地田园景观和山水资源,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特色。园区基本具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既是农业生态园区,也是小型旅游综合体,部分园区具备发展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基本条件。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受益于城市的基础上,发展城乡经济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都市农业形态,使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已成为浙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导向都市农业综合体的战略意义

(一)概念释义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综合开发,结合农林牧渔生产与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与农家生活,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延伸产业链和拓展农业功能的新兴产业,其核心是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休闲观光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又出现了相邻多个建筑综合体集群的城市形态,其功能比建筑综合体更为集约,规模更大,且与外界的联系比建筑综合体更为紧密,甚至其运作受到内外部交通的制约。于是,出现了“都市综合体”的特殊城市形态。都市综合体又被人们称为“HOPSCA”(豪布斯卡,可分别表示为酒店、办公室、停车、购物、会议、公寓),它将城市中的上述六项中至少三项在城市生活空间中进行组合,在各部分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使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

“休闲观光农业”与“都市综合体”都属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开发与应用范畴,研究重点已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实务开发与运营管理,并已取得众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而由休闲观光农业与都市综合体融合而形成的都市农业综合体,是借鉴城市综合体理念开发建设的农字号综合体。都市农业综合体作为以都市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将生态农业与城市综合体进行美妙组合的创新型综合体,具有引领区域资源共生、聚合增值之特质。它是一种以休闲观光为营销点,试图全资源旅游化,并以着力聚集、发展其他服务业之平台载体为己任的新型农业业态。都市农业综合体这一新生业态的展现,必将激起理论界更大的研究兴趣与热情。

(二)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与特征

休闲观光农业是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具备观光功能、休闲功能、科普功能、教育培训功能、展示与消费功能等五大功能。与传统农业最大的不同是其具有的服务业功能。休闲观光农业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受益于城市,强调城乡经济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促使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

浙江休闲观光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在最初的农业园区、学生学农基地的基础上起步的。随着大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各类休闲观光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2009年全省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累计达到1678个(其中休闲观光农业园区422个),休闲观光农业收入超过40亿,主要类型有农庄经济型、园区农业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型、产品贸易型等,呈现出覆盖范围广、建设水平高、旅游内容新、投资势头强等特点,是浙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升级要求

受高新技术革命、气候变暖、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世界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活动正处于大变化与再平衡的重要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在从传统区域经济空间、高倍增空间向无边界空间、网络空间扩展的同时,注重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已成为关注的焦点。21世纪以来,以都市综合体为载体的市域经济以及城市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新城市文明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需求层次,使城乡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对农副产品的安全性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层次的提高,则使农业的多功能性不断地被开发出来。

经过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江浙两省人均GDP分别达到6475美元和6490美元,长三角区域整体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战略定位,这将使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为未来几十年里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上,依托县和县域首位镇、省级中心镇等地区有条件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向都市农业综合体转型,以农业为核心、旅游为拓展,发展3+1产业体系,并使都市农业综合体成为区域内农字号服务经济的载体,这既能拉大城市框架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又能催生服务业而使之符合我国现代城市化历史潮流。

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综合”概念有两个:数量与种类上的积累是一种综合,这种综合不构成新系统的产生,局部增减无关整体大局;另一类综合则是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优化组合,并共同存在于一个有机系统之中。都市农业综合体就是处在一定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一定关系的各组成部分(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配送、农产品批发交易、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业)的统一整体。都市农业综合体是多种功能的系统化组合,它克服了农业单个功能的局限性,并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创造了更为广泛与优越的整体功能。与此同时,系统内部整体与部分、功能与目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整体最优化的方向发展,使系统整体更具生命力。

依托于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而开发建设的产业链完整的都市农业综合体,可用综合体平面区域图来展示其功能互补、资源共生、聚合增值的“综合”机理。

图1 综合体平面区域图

综上所述,处于一定发展水平的浙江城市与县域必须要有相应层次的都市农业综合体与之相适应。只有高效率地提供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与休闲观光农业,才能充分发挥出城市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质;也只有建设都市农业综合体,才能有效催生、集聚农字号服务业,使农业综合体更具生命力,为农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建设都市农业综合体的预期目标

在城市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建设融观、尝、娱、劳、育、购等于一体的都市农业综合体,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与示范及提高民生品质,其对发展农村经济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十分重要。

预期目标一:传播现代农业理念,为中国农业产业升级提供展示基地,推进农业服务业现代化。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内容,以高新农业示范中心为载体拓展旅游业,建成融观、尝、娱、劳、育、购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不仅有利于市民健康,也有利于现代农业理念的传播。因此,高标准建设都市农业综合体,在生产研发功能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有利于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区域传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农副产品经营业态现代化、农业资源旅游化和农业多功能化;有利于浙江集聚优质农业资源,改进资源品位,成为长三角农业龙头企业和著名农业品牌的孕育地;有利于集约化用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发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预期目标二:为浙江大旅游品牌提供新的产品选择,提升浙江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形象。

都市农业综合体建设是对城市综合体的创新,是浙江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体现与实践。在城市化战略指引下,浙江城市综合体不断出现。以创新手法建设含休闲观光功能的具有农字号特色的都市农业综合体,不仅可以丰富浙江城市综合体的品种与类型,还能提供农字号休闲观光资源,丰富浙江休闲产品组合的内容,为浙江大旅游品牌提供新的产品选择,进而助推浙江大品牌的提升。将休闲观光农业园导向都市农业综合体,有利于拉大城市框架,推进市、县域旧城改造,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形象。

预期目标三: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与标准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内需、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板块,对于落实2009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2010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都市农业综合体”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理论创新对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和探索。建设集农业生产研发、储运、贸易、加工、农业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都市农业综合体,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入,进而有利于构建农业全景产业链,提升浙江农业现代化水平,产生建一座都市农业综合体、活数个产业、拉多个链条、富四方群众的功效,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服务“三农”的能量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重大贡献。

二、发展都市农业综合体的理论依据及产业链扩展路径分析

(一)发展都市农业综合体的理论依据

都市农业综合体是能够体现农业五重功能的最好形式,因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一是食品功能。现代农业不仅要满足现代城乡居民基本温饱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均衡、环保卫生、口味新奇、形色可人、加工快捷等需求。显然,食品质的功能价值要远远高于食品量的功能价值;二是工业功能。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细分和敏捷制造模式的形成,作为加工原料的农产品正在从规格统一的“大众需求品”迅速向差异化性显著的“小众需求品”发展,因而对能够满足各类专有设备和特殊工艺加工需求的专用农产品的加工原料需求量不断增加;三是生态功能。农业所独有的替代化石能源、海量吸收碳排放和巨大的环境自净贡献,使现代农业能创造出远高于农业市场价值的绿色GDP;五是景观及审美功能。农业及农村所独有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人景观,极大地满足了当代人崇尚自然、回归传统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要,并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四是文化传承功能。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正在为世人广泛接受,并日益成为当代国家农产品市场开放与保护的重要法理基础和道义底线。都市农业综合体的生态平衡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美化城市功能突出,强调综合开发农业的生态、生产、文化、旅游等功能,因而能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现代化城市的内在需要,也是富农增收的重要举措。

(二)都市农业综合体产业链扩展路径分析

1.农业产业价值链演化趋势

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技术和标准化技术为特征的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农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提高农产品的价值。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及技术和产业组织的迅猛发展,农业的产业增值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集中于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设计研发、品牌包装、渠道管理、物流配送、产品订价、客户服务等农产品流通软技术环节(或虚拟环节),而不是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和加工的硬技术环节。

农业产业价值链演化呈现以下特点:

(1)具备农产品流通环节、全产业链要素整合能力和顶层战略设计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价值链的最大受益者和真正主人。具备生产要素整合能力的产业价值要远远高于研发能力的产业价值。

(2)农业龙头企业实行纵向整合的收益通常要高于横向整合的收益,产业链增值主要体现为范围经济。

(3)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收益最高,其次是农业化工技术收益和水利收益,相对较低的是农业机械技术进步收益。资源节约型技术的收益往往好于高产性技术;面向特定目标的综合集成、模块组合、成组开发的研发模式远远优于单项技术突破;平台技术的收益往往高于一般技术研发的收益。

(4)农业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比农业技术创新的新颖程度和技术跨越程度要重要得多,农业技术进步的最佳方式是渐进而非跨越。

(5)农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成功率及收益率要远远高于科研机构,更远远高于高校的同类研发,农业企业在科研选题的市场背景研究及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极为明显。

农业价值演化的五个特点是都市农业综合体建设者从事产业链设计或定向招商的思考与选择依据。以产业链为依据,以都市农业综合体为载体,结合创新基础动因与业态升级战略性因素,充分整合综合体产业集聚、功能互补机制、政府制度创新,以及个人商业才能、企业家才能、业主自身优势等,形成促进都市农业综合体产业集聚、功能互补的机制,不断拓展农业产业延伸空间,并形成产业延伸空间迭起、升级的自循环格局(如下图)。

图2 都市农业综合体形成与发展机理图

2.都市农业综合体产业链扩展的可能路径

都市农业综合体产业链的扩展与构建是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其重点内容是综合体内的生产与加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丰富发展,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服务业紧密融合的基础上再派生新产业。因此,综合体产业链扩展既要高度重视三次产业链的高端性,又要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资源效益的全面性。然而,综合体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开发对产业链扩展也有特定的要求与限定。浙江很多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公共服务平台、科研力量和品牌积累等方面初步具备了建设都市农业综合体的产业基础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借鉴国际产业集群演化与整合趋势,支持农字号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对于都市农业综合体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

对照农业价值链演化规律,依据产业补链、伸链、优链的需要,可供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整合、优化产业链的具体建议有三个方面:

(1)以发展全景都市农业为基础,开发全景都市农业游产品线。都市农业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技术和标准化技术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与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政府应该努力搭建都市农业全景图,并将全景的都市农业类型旅游资源化,开发出别具一格的全景都市农业游精品和农业休闲观光线路,做优做大农业休闲观光产业。

图3 全景都市农业图

(2)运用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功能,拓展都市农业综合体各产业链。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为资源,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相结合,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优质农产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和旅游市场。创意农业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科技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是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发展的重点,是现代农业发展演变的新趋势。

创意产业具有较强的渗透融合功能,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可以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四个层次的产业群: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文化创意活动;支持产业是指直接支持创意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配套产业则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等;衍生产业是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

开辟创意农业园是以创意农业优化农业产业链,提升入住企业竞争力。在创意农业产业体系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时尚创意产品的载体,发挥着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种功能,开辟了新市场,拓展了新的价值空间,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十分显著。

(3)建设生态型餐厅,以新餐饮业态吸引眼球,助推农业休闲观光游。赋予传统餐厅健康、休闲新概念是生态餐厅最大的特点。综合体可定向招商乃至独资建设生态型餐厅,弥补周边农家乐生态型餐厅的业态空白,以新餐饮业态助推农业休闲观光游。人本自然之子,回归自然是现代人心底最真实、最持续的情感。依托领先的温室制造技术,建造集园林、生物科技等诸多优势的生态型餐厅,让游客置身于通透开阔的模拟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抬头可仰望蓝天白云,侧耳可倾听流水细语。游客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幽雅环境中品尝新鲜的无公害美食,必定会产生“此境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游”的超值游感觉而产生口碑效应。

三、发展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对策思考

(一)以创新都市农业综合体的性质定义为指引,实施政府职能设计与综合体运营方式再创新

都市农业综合体是现代农业科技与人才集聚地,因而可以将都市农业综合体定义为以“制度性框架”和“中介性体系”构建为核心内容和根本特征的智能服务产业。对于高新技术农业及示范与创意农业而言,综合体是一种“制度性框架”,政府不能眼光太近,不能要求这种制度性投资的产品短期内有多少直接的回报;综合体还应是“中介性体系”,要使尽可能多的资源集合到综合体内企业的周围,把综合体变成最集中、最有效的资源整合工具,使综合体具备通往官、产、学、研、银行、风险投资的广泛渠道和网络,具备自我繁衍和繁衍他人的能力。

综合体是智能服务产业,是一种以咨询服务和中介服务为根本手段的高级智能服务产业。智能服务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智能资源的内化,也即综合体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智能,以团队、个人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为入住企业提供全方位和全程的服务;智能服务的结果自然是智能资源的外化,尽可能多地为入住企业开拓、挖掘、配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发展战略在内的大规模的咨询服务和经纪、融资等中介服务也在此之列。综合体品牌与管理的输出,更是类似沃尔马、麦当劳式的产业化经营,即是依靠以咨询服务和中介服务为核心的强大智能服务实力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因而要求经营主体个人的商业才能和企业家才能不断提升。

(二)准确把握都市农业综合体与传统休闲观光农业的区别点

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作为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管理主体不明导致无序发展;审批程序不清导致监管不力,园区建设缺少规划而随意性强;政策优惠不足,永久性用地尚无优惠政策;品位档次不够高,规模偏小,功能单一,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较少;租赁土地不开发,存在变相圈地现象;发展速度不够快,未能起到对休闲观光农业应有的带动作用。对此,要把握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与农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区别点,在清楚当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以创新思维形成将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导向都市农业综合体所需要的政策体系。

(三)发展都市农业综合体要有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发展思路

以都市农业综合体理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需要有新的农业发展理念与模式。一般的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发展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全国各地的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除教育农园外还包括各类休闲农场、林场、渔场、牧场、观光农园、市民农园、民宿(农民旅馆)等。

从本质上看,都市农业综合体是以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化为价值取向,以高新技术农业生产为主导,既不同于一般农业基地,又不同于一般观光旅游公园,属于多功能性的、风格独特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园。都市农业综合体的整体定位,既要考虑到高新农业生产与示范基地的属性,又要考虑到城市综合体属性。因此,都市农业综合体应该以关注民生、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新的历史起点推动城市化为远景设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集聚、辐射功能,基于实现对传统农业和休闲观光业的改造与提升,建设成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集农业生产研发、加工、物流配送、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乃至商务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功能互补”的创新型都市农业综合体。

基于以上创新思路,在尽可能保持原有农业企业风格的前提下,根据园区实际条件综合考虑便于游览、管理以及造景的需要,使生产、研发用地沿路、沟、水体呈点、线、面分布,形成花木景观与人工景点相互结合的景观特色,创造出一个符合园林生态化原则、以“农业生产、观光示范”为特色的、有独创性的园林化格局的现代田野风光园,将产业活动和生态旅游观光紧密结合起来。观光休闲区域的建筑风格总体上要以农业休闲观光风格为基调,规划栅栏、木屋、草房、草亭、竹廊等田野风格的建筑小品,形成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场景,力求达到有融入乡村景、享受田园情的自然感觉。

(四)建立示范与引导都市农业综合体发展的良好机制

为了让都市农业综合体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政府要建立起休闲观光农业良好发展的评价与改进机制,对休闲观光农业的气候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植物精气(芬多精)、环境污染危害等方面展开评价 ,并建立景观规划设计 、设施规划设计 、主题形象策划、体验活动与产品设计 、旅游安全事故表现形式 、园区旅游安全事故预警方案 、园区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科学流程。

为了使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发展能促进与支持农业产业多功能性与价值链增值活动的蓬勃开展,政府要在完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以切实体现产业多功能性的要求、基于价值链增值的产业重组、建立有利于产业价值链增值的科研奖励机制三个方面实施政策创新。

(五)紧扣都市农业综合体的个性,探索政府管理工作任务点

都市农业综合体建设意义超出国内一般的城市综合体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意义。政府必须摒弃传统工业开发区建设的管理思路,以“制度性框架”与“中介性体系”构建为中心,制定都市农业综合体发展所需要的组合政策。同时,政府还要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管理职能、推进综合服务的城市综合体理念来完成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定位与管理。

从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走向都市农业综合体,产业链要从专业园区单一的产业空间集聚升级到农字号三次产业的融合、再派生的都市农业综合体新阶段。与此相对应,资源整合重点也从园区业主、经营主体的自身整合到补链式招商与整合,此时的政府作用更为重要。只有政府的引导、促动、整合工作与农字号产业升级、延伸空间迭进相呼应,只有通过政府有效管理的落地,才能构成产业升级所必须的动力体系,实现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向都市农业综合体的成功升级。□

[1]田逢军.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1).

[2]骆高原,刘旭.浙江省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27).

[3]张建国.苗圃改造型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以安徽芜湖天鹰苗木生产基地为例[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3).

[4]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都市农业经济研究中心.2008都市农业发展报告: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都市农业[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龙固新.大型都市综合体开发研究与实践——德思勤地产系列丛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郭茜琪)

F321.42

A

1007-9092(2010)05-0030-06

何圣东,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综合体都市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