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混凝土墙、柱钢筋定位方法

2010-09-08吴晓东刘先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3期
关键词:卡具垫块保护层

吴晓东 刘先福

(铁法煤业集团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调兵山 112700)

1 前言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钢筋作为整个建筑物的骨架,其位置的准确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框架剪力墙结构复杂且暗柱较多,且混凝土墙筋直径又较小,不易绑扎,给钢筋安装工程带来诸多不便。为了保证钢筋安装的施工质量,我公司在铁岭市民服务中心工程混凝土墙、柱钢筋安装中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墙、柱钢筋定位施工方法”。

2 钢筋凝土墙、柱钢筋定位方法工艺原理

通过使用预加工的梯形筋、定位卡具、双“F”型内撑筋、保护层垫块,来控制水平及竖向钢筋绑扎位置,使得结构钢筋被控制在某个固定位置,而无法发生变形或位移,从而保证了结构钢筋位置满足图纸要求。

3 钢筋凝土墙、柱钢筋定位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

3.1 特点

3.1.1 能消除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柱钢筋定位中存在的质量通病,而且能克服水电管线安装、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外界因素,对已施工完毕的成品钢筋的破坏。

3.1.2 能有效控制小直径钢筋、I级光园钢筋的变形和滑移,保证双层或多层钢筋网片间距、钢筋骨架间距的准确。

3.1.3 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不需要专业培训,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不高,整个操作程序相对原施工方法大大简化。

3.1.4 就地取材,利用现场短钢筋加工定位筋,经济实用便于推广。

3.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柱钢筋绑扎定位;小直径钢筋和I级光园钢筋的绑扎施工;对复杂钢筋和多层网片钢筋的施工起到简化作用。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施工工艺流程

4.1.1 剪力墙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校正结构竖向钢筋→水平控制线→安装竖向梯形筋→安装水平梯形筋→校正梯形筋水平及垂直→竖向、水平钢筋绑扎→绑扎拉筋→绑扎支撑筋→绑扎保护层垫块

4.1.2 框架柱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校正结构钢筋位置→竖向钢筋连接→箍筋就位→设置钢筋定位卡具→绑扎箍筋→绑扎保护层垫块

4.2 操作要点

4.2.1 剪力墙钢筋绑扎操作要点

4.2.1.1 施工准备

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绘制竖向梯形筋、水平梯形筋、双“F”型内撑筋,由技术部门审核后交加工厂加工,加工厂根据图纸尺寸制作定型模具,经过检查验收及试焊合格后方可大批量加工。

a.竖向梯形筋加工

竖向梯形筋是固定于钢筋骨架内不可周转使用的工具;因此,为了节约材料可以使用比墙体立筋大一个直径等级钢筋制作,代替墙体立筋使用。梯档横筋一般使用Φ12园钢,分为两种长度规格:一种为墙厚减保护层,一种为墙厚减2mm,第一种主要用来限制水平钢筋间距,间距同墙体水平钢筋间距;第二种同时起到控制钢筋网片位置和墙体厚度尺寸作用,其设置间距一般为2000mm且每段墙高不少于两个。垂直定位梯形筋竖筋用比墙筋高一级的钢筋加工制作,与墙筋绑扎连接,代替墙筋,浇筑在混凝土中。见图4.2.1-1竖向梯形筋示意图。距;(4)B=墙厚-2mm;(5)C=墙厚-2×保护层+10 mm;(6)D=竖向钢筋排距。

图4.2.1-1 竖向梯形筋示意图

b.水平梯形筋加工

水平梯形筋类似于竖向梯形筋,但它是可以周转使用的,临时固定在墙体立筋上,当绑扎上层钢筋时,撤除整理后待用。水平梯形筋的纵向筋一般使用Φ12~14钢筋制作,长度控制为墙长且不大于3000mm左右为宜,梯档横筋一般使用Φ12园钢,长度为墙厚减30mm,距离同墙体立筋间距。见图4.2.1-2水平梯形筋示意图。

图4.2.1-2 水平梯形筋示意图

c.双“F”型内撑筋加工

“F”型内撑筋是用于固定两层钢筋网片间距的定位工具,分为单控和双控两种,单控内撑筋绑扎固定于墙体内,不可周转使用;双控内撑筋绑扎于墙顶附加水平筋上(平模板上口,可周转使用),能防止混凝土浇注时顶部墙体水平钢筋侧向位移。“F”型内撑筋的支撑筋可根据墙厚选用Φ10~12园钢制作,长度为墙厚减2mm;墙体水平钢筋挡点选用Φ8园钢制作,长度为20mm。为防止支撑筋端部锈蚀,可将端部磨成3mm高的圆台形并涂刷两度防锈漆。见图4.2.1-3双“F”型内撑筋示意图。

图4.2.1-3 双“F”型内撑筋示意图

d.清理下面预留筋上的混凝土渣,弹出剪力墙墙内外边线并验线合格。

e.墙筋绑扎前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满铺脚手板,使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作业环境。

4.2.1.2 校正结构竖向钢筋

根据已弹好的墙内外边线,对保护层偏大或偏小的钢筋按1:6打弯对钢筋进行校正;对钢筋间距偏差超过±5mm的也要进行校正。

4.2.1.3 水平控制线

用水准仪抄测出楼层+500mm线,用油漆在竖向钢筋上做好标记。

4.2.1.4 安装竖向梯形筋

先将梯形筋临时固定在下层墙体甩出钢筋上,拉线调平,竖向梯形筋第一道梯档横筋距混凝土结构面不大于50mm并在第一道暗柱箍筋之上,并用上中下水平筋临时固定,其设置间距一般为2000mm且每段墙长不少于两个。

4.2.1.5 安装水平梯形筋

水平梯形筋设于上层板面上200mm处,沿墙长通长设置并与暗柱、附墙柱等的定位卡具相连,梯形筋位置宜避开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4.2.1.6 校正梯形筋水平及垂直

根据楼层+500mm线控制水平梯形筋水平平整度,用线坠吊直竖向梯形筋垂直度,绑扎要求横平竖直,利用钢筋绑扎时搭设的脚手架或设置临时支撑进行固定,竖向梯形筋的梯档筋同一楼层标高应统一。

4.2.1.7 竖向、水平钢筋绑扎

将需绑扎钢筋与梯形筋的梯档筋固定,先接长全部竖向钢筋,然后再逐根绑扎水平钢筋,施工中应注意被绑扎钢筋均应位于梯档筋同一侧且与梯形筋紧贴。

4.2.1.8 绑扎拉筋

剪力墙身拉筋采用梅花形排布,拉筋水平及竖向间距不大于600mm。墙身拉筋应同时钩住竖向分布筋与水平分布筋。当墙身分布筋多于两排时,拉筋应与墙身内部的每排竖向和水平分布筋同时牢固绑扎。

4.2.1.9 绑扎支撑筋

墙体钢筋网片绑扎完毕后,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到位、保证墙模不向内偏移,在墙体的中部设置一排支撑筋(该位置处,支撑筋取代钢筋保护层垫块及墙拉筋,支撑筋两端涂刷防锈漆),间距不大于600mm。

4.2.1.10 绑扎保护层垫块

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相应规格的塑料垫块。塑料垫块卡在主筋上,垫块采用梅花形排布,间距不大于6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4.2.2 框架柱钢筋绑扎操作要点

4.2.2.1 施工准备

a.定位卡具加工

定位卡具是用于限制剪力墙暗柱和框架柱纵向主筋的工具,可以周转使用,根据柱截面大小使用Φ14~16园钢制作定位卡具的框架,其余纵向钢筋挡点采用Φ10园钢制作,挡点长度取30mm。见图4.2.2-1定位卡具示意图

图4.2.2-1 定位卡具示意图

b.轴线、柱边线已弹好并经过预检验收。

c.搭设好钢筋绑扎操作平台或脚手架。

4.2.2.2 校正结构竖向钢筋位置

清理下面预留柱筋上的砼渣,根据柱边线校正柱竖向钢筋位置,如位置出现偏差可以按照1:6调整到位。

4.2.2.3 竖向钢筋连接

竖向钢筋的连接形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经过预检验收合格。

4.2.2.4 箍筋就位

按照图纸要求的间距,计算好每根柱子箍筋数量,现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钢筋上,并注意箍筋开口处沿柱四角通转布置。

4.2.2.5 设置钢筋定位卡具

将钢筋定位卡具安装在柱子上口,高度控制在比柱子模板上口低20mm。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将竖向钢筋放入定位卡具挡点内。绑扎方法见图4.2.2-2定位卡具设置示意图。

4.2.2.6 箍筋绑扎

在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石笔画出箍筋间距线,按已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由上向下绑扎。柱子主筋与箍筋绑扎时,转角处采用兜扣绑扎,中间采用八字扣绑扎,并且绑扣的多余绑丝必须朝向构件内部。

图4.2.2-2 定位卡具设置示意图

4.2.2.7 绑扎保护层垫块

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相应规格的塑料垫块。塑料垫块卡在主筋上,垫块竖向间距为10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5 施工应注意质量事项

5.1 竖向梯形筋必须经过预检,绑扎前,同一道墙体的竖向梯形筋必须拉通线调平,并与墙体甩茬筋绑扎牢固以确保水平筋间距准确。

5.2 墙体分布筋采用“八字扣”绑扎,暗柱四角主筋采用“兜扣”或“十字扣”绑扎,中间部位主筋采用“八字扣”绑扎;所有绑扎丝头朝向混凝土内部;钢筋搭接处绑扎三扣:要求距端头50mm各绑扎一扣,中间绑扎一扣。

5.3 确定起步箍筋位置,保证墙体水平起步筋为50mm,暗柱起步箍筋适当往下调整,宜为25~30mm。

5.4 定位筋和梯形筋加工尺寸必须准确,定位筋和梯形筋拆除后立即清理干净,校正尺寸,偏差较大的严禁使用。

6 效益分析

6.1 采用本方法提高了钢筋工程的绑扎质量,有效控制了柱竖向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有效控制了剪力墙钢筋网片,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的间距,确保了钢筋安装工程质量,为公司在社会上赢得了较高的信誉。

6.2 采用本方法工艺简单,便于施工作业人员掌握,加快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劳动效率1/10,形成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3 利用现场短钢筋加工定位筋,节约了钢材(每100m2节约钢材5kg),经济效益比较可观。

7 结束语

通过铁岭市民服务中心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对钢筋网眼尺寸、钢筋保护层、双层或多层钢筋网片间距、钢筋骨架尺寸,实施有效控制,提高了钢筋安装工程质量,该工程被评为2008年度辽宁省主体优质工程。“钢筋混凝土墙、柱钢筋定位方法”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1].桩基钢筋混凝土墙装配式钢闸板组合防洪墙研究,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01-01.

猜你喜欢

卡具垫块保护层
高强度卡具的优化设计及仿真分析
基于聚四氟乙烯精密管接的卡具设计与加工研究
轧钢加热炉垫块的选型应用及发展趋势
CL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垫块制作的施工工艺
寻找空气保护层
一种车铣精加工汽车转向节的卡具设计
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保护层开采工作面过地质异常区期间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强制放顶技术在己14-31010保护层工作面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