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导体激光联合耳背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2010-09-07车小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耳背后遗神经痛

车小新

(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郑州 450003)

半导体激光联合耳背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车小新

(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郑州 450003)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耳背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耳背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耳背刺血疗法治疗,两组均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止痛时间、皮损结痂时间以及治愈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耳背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神经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半导体激光照射;耳背刺血疗法;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本病多发于成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发病较多。一般先有轻度发热,疲倦无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也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经1~3 d后,在一定神经分布区域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多数或群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带状疱疹最常见于胸部的肋间神经及面部的三叉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其次是颈、腹、腰及四肢,其他部位包括口腔、咽部亦可发生。神经痛也是本病的主要症状。通常儿童或青壮年带状疱疹患者无疼痛感,或疼痛很轻,而年老体弱患者疼痛剧烈,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退后,仍遗留有神经痛,感受针刺样、刀割样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此种状况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因此,加强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本科于2009年5月~2010年6月对140例患者进行半导体激光联合耳背刺血疗法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0年6月本科收治140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62例,女 78例,年龄 15~89岁,平均 52.8岁;皮损部位:疱疹长于头部12例,颜面部25例,胸部48例,腰腹部55例;开始就伴有神经痛 98例,不伴有神经痛6例;皮肤仅出现红斑14例,仅出现丘疱疹25例,出现水疱伴糜烂22例。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将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排除标准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全身衰竭;免疫功能明显低下,或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阿昔洛韦过敏者及糖尿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1],激光波长808nm/650nm,输出功率为0~500 mW,线性可调,治疗范围达20 cm2以上。局部病变部位照射法,充分暴露所照部位,激光光斑直接对准所照部位,照射距离为2~10 cm,功率为500 nW,每日1次,每次10~15 min,7~10 d为1个疗程。 联合采用快速点刺耳背近耳失处小静脉[2],使血自然流出2~3滴自行止血,勿挤压,每日治疗1次,7~10次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天气寒冷时,治疗前局部按摩片刻,便于出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刺血针具应做到1人1针,最好用一次性采血针;各种出血性疾病、烈性传染病不宜采用此法;操作做到动作轻、快、稳、准,以减少疼痛和不必要的损伤。对照组:只采用耳背刺血疗法,每日治疗1次,7~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给予阿昔洛韦0.5 g+0.9%NaCl溶液 250 ml,静脉滴注2次/d,口服维生素B120 mg,3次/d,7 d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价

VAS疼痛评分:0~10分。0分:无痛;1~3分: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中度疼痛,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重度疼痛,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1.5 统计学方法

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患者一般在照射3 d后神经痛开始缓解,7 d后明显减轻;若1个疗程后部分年长患者疼痛减轻不明显可再照射1个疗程。1个月后追踪观察,无明显疼痛感。

治疗组:患者治疗3 d后,神经痛明显好转,皮损处疱疹干燥结痂,7 d后神经痛消失,皮损完全吸收。对照组:患者治疗3 d后,神经痛略好转,皮损处水疱壁枯萎,但仍有少量渗出。7 d后神经痛好转,皮损处水疱开始干涸,渗出消失。治疗组患者的止痛时间、皮损结痂时间以及治愈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36例,有效30例,治愈率为51.42%,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38例,治愈率为22.86%,总有效率为77.14%,且治疗组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2、3 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周神经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3周神经疼痛评分比较(±s,分)

?

3 护理措施

3.1 注意观察局部皮损情况及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损止疱时间、皮损止痛时间及止痂时间,以及疼痛有无好转,皮疹干燥结痂后注意保护痂皮,嘱咐患者切勿用手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可给予局部涂擦炉甘石洗剂止痒。同时患者要保持清洁卫生,衣服要清洁,床单、被褥要清洁、平整无污迹,如有污迹、潮湿随时更换。

3.2 心理护理

患者常有针刺样疼痛或烧灼痛而难以忍受,往往影响睡眠,而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反应。因此护士应与患者多接触、沟通,消除不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3.3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增加营养。患者宜进食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勿饮酒,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后遗神经痛,有利于身体早日康复出院。

4 讨论

带状疱疹具有嗜神经性[3],所以神经痛是该病的一大特点,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常规治疗给予止痛药、抗病毒药,其病程较长,效果不理想。耳背刺血疗法符合我国古代“刺络放血”的基本理论[2],《灵枢》记载,古代称其为“启脉”、“刺络”,后世称刺络入血,俗称“刺血疗法”。说明古代放血法治病的经验很多。刺血具有良好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祛瘀等作用,能够促进气血正常运行,重点达到“通”的目的,所谓“通则不痛”就是这个道理[4]。

半导体激光则采用世界最新光电技术[5],激光波长808 nm/650 nm,输出功率为0~500 mW,治疗范围达20 cm2以上,其水、血红蛋白、黑色素吸收率最低,作用于机体的穿透深度最深,可达7~10 cm,可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调节DNA/RNA的比例,纠正微循环障碍,使炎症减轻;它能激活生物分子,扩张血管,活跃代谢,加强细胞活性,增强细胞吞噬功能,促进纤维细胞生长,毛细血管再生,有利于创伤愈合,具有消炎、镇痛、促进炎症吸收,增进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半导体激光联合耳背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上有协同、相加作用,大大提高了带状疱疹痊愈率,减少了住院天数,缩短了病程,患者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也不明显。本组采用耳背刺血疗法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70例,其痊愈率、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完全结痂时间都优于单用耳背刺血疗法组。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比例大于18%,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通常是本病治疗的难点,因而控制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尤为重要,尤其在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本组的治疗观察,笔者认为对带状疱疹给予早期的联合治疗可以缩短病程,促进皮损面的干涸、结痂,促进受累神经的修复,防止和大大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消除带状疱疹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6]。

[1]许卫平,刘辉峰.He-Ne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J].激光生物学报,1998,7(2):154-155.

[2]李彤,谢毅强,李生财.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外周疼痛介质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3):215-217.

[3]李久宏,郭英军,尚沿英.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血浆三种神经肽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7):410.

[4]石跃,王晓.艾灸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顽固性后遗疼痛31例[J].中医研究,2006,19(10):58-59.

[5]杨斌,王爱民.三顿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5(2):263-264.

[6]陈渝萌,刘浩如,张元花.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12):1144.

R752.1+2

B

1674-4721(2010)10(b)-083-02

2010-08-31)

猜你喜欢

耳背后遗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耳背老人回应敲门提醒装置
耳背
耳背饮芹菜槐花汤
耳背饮芹菜槐花汤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