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创新的精神境界

2010-09-07赵建军

创新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本质创造性人性

文/赵建军

探究创新的精神境界

文/赵建军

对于工业社会来说,制造是其核心范畴,对于知识经济社会,创新则是其核心范畴。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研究创新的发展。创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双重作用,人类在创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人类对现实对象的改造程度与对自身改造的程度是一致的。创新的精神境界是对创新本质的深刻解读:即创新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最高本质。从创新的社会作用来看,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创新的价值目标来看,创新则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一般来说,为了使一项发明带来利润就需要创新,但一项创新不一定要基于一项发明。

创新是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理论,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中,以实现提升生产力水平的新突破。自熊彼特以来关于创新的研究沿着三个方向拓展:技术创新方向、管理创新方向和制度创新方向。随着20世纪下半叶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蔓延,对创新的探索和认识也在一步步深化。

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E.Mansfield)提出,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首次应用”。德鲁克认为,“创新的行为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我国学者赵文彦等人在1986年出版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一书中,对发现、发明与创新进行了区分,认为发现是指“首先取得对自然界包括社会的规律性的认识”,发明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通过科学劳动而被创造出来”,创新是指“对现有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更新”。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创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任何经济部门都可能发生,所以创新包括了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创新与发现、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一般来说,为了使一项发明带来利润就需要创新,但一项创新不一定要基于一项发明。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创新的概念也逐步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如果我们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创新的实践性特征,就会发现其丰富的本质内涵。

1.创新是人的物质手段和理论形态的创造性体现

创新作为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既有其实物形态也有理论形态。实物形态凝结在新的生产工具的发明、新的劳动对象的产生等,创新的理论形态是指创新作为一种方法的研究,散见于各类文献和理论中。无论是实物形态还是理论形态,都是人的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作为一种不断进步和吸取最新成果的理论体系的形态,存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远古独木舟、车轮、弓箭的发明,到近代蒸汽机大规模应用,再到现代飞机、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在新的产品和新的实践方式

中飞跃和巨变。社会的变迁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不只是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改变着自然和社会,也深刻影响着人类自身。近代以来通过对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预测、控制创新实践活动的规则和体系,这就是当代社会日益关注的创新方法及其理论。创新方法是建立在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有关创新的心理、思维方法、技巧和手段的总和,是实现创新的中介和桥梁。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通过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不断结合和发展,在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创新方法。

2.创新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

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发现,实践是人类把自在之物转为自我之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通过主观世界的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使人类真正成为主人翁,构建起对立统一的主客体的两级。主客体不是凭空被创造出来或者预先设定的,而是在创新型的劳动中产生的。“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不仅在客体方面,而且在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因此创新实践活动是主客体得以存在的基础。提高自己的活动水平就是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活动,从而认识到人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感觉到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发展的。

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指的是人类不仅能够支配和改造外部的世界,而且还能够控制自身。能动性指的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听之任之,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性是指主体改变客体的原有状态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只因有了创造性,持续不断的创造性,才有了自然的改变、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知识的积累和进化。这三者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的不同方面,同时也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创新是一个认识到自主性的主体,产生了创新的想法和热情,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实现将人的主体的三个方面统一起来的过程。

3.创新是人的最高本质的体现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性的产物,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人类学家格伦曾经说过:“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人从压迫中获得解脱,并试图把他生存的匮乏转换成一种被改善了的生存条件。”人类总是力图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提供新的知识、能力、方法、工具和产品。卡西尔认为:人就是人的文化,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性的创造性活动。人类一旦停止了创新活动,就会丧失劳动的技能,慢慢退化为一般的动物。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创新是劳动的精髓,创新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核心内涵。

创新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实力,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更体现着一个现代人的价值和追求。

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性的创造性活动。人类一旦停止了创新活动,就会慢慢退化为一般的动物。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到今天,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从本质上讲,社会发展主要不是通过量的变化和积累产生的,而是通过不断创新产生出来的质变促成的,创新才是社会和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

1.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

每次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结构的全面改造,并且逐渐带来了社会的甚至意识形态和文化治理制度的转型。每一次科技革命可以看做是创新的集成性爆发。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能够永远保持活力,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创新的精髓,适应世界的发展和变化。“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创新。创新不仅使生产力在量上有了飞速增长,更推动了其他生产力要素的改进和革新,使生产力在质上有了飞跃,引领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向,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2.创新是满足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生产与需求是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最主要内容。如何满足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社会进步动力问题的关键。需求有很多种,人类的需求满足基本上遵循着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正如马斯洛所说,人的最高需求是精神需求,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从人类历史来看,普遍贫穷的社会不是和谐社会,缺乏创造力的社会也不是和谐社会。只有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全民都投入到创新的浪潮中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通过开拓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和谐社会建立在丰厚的物质基础上;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价值观的变革,突破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才能把社会真正建立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只有通过文化创新,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团结友爱的局面,才能够将理想变为现实。离开了创新,和谐社会的建设就缺少了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支撑,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

3.创新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利用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社会财富,技术因此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杠杆。与此同时,在技术的异化作用下,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人的生命力弱化等生态危机。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如何发展人类社会、如何协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成了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类社会批判和扬弃传统工业社会发展方式,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来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良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构建,需要技术创新作为基础,通过创新,引进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通过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弥补物质资源的缺乏,彻底打破束缚人类发展对稀缺资源依赖的瓶颈。创新,不但能创造人类所需的财富,同时可以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实现人类文明的延续提供手段。

创新乃人性之魂

创新不仅伴随着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升,创新更是人之为人最深刻本性的展现,创新体现的是人性之魂。

1.创新是人性的张扬

“世界不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创新是人的本性的张扬,因此人类追求自由而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就永远不会停止。创新所带来的人性进步的本质,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理论上就相信,人类担负着高贵而让人愉悦的责任,打破惰性的力量去从事发明。创新作为人性的张扬,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创新的基本主体,创新作为人性的一部分形态,有着持续不断的动力。没有创新,人就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这与动物无二。只有创新,人才能够被自我更深刻地感知,创新才是人性更本质的展现。

2.创新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人对于自己本质的占有,是通过社会实践创造的全面的社会关系,来全面地创造自己的本质。人类同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我的关系,之所以说与创新不能分割,就在于创新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从本质上说就是创新创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全面自由关系。

马克思曾经指出:“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这种“真正的社会联系”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产物”。创新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并且是以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的。人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人的活动包含着创新性的活动。在创新活动中,主体除了要与客观的自然发生关系之外,还必然同作为客体存在的其他主体发生相互关系,“不同他人发生关系的个人不是一个现实的人”,人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生存,人的世界就是一个普遍关系的交往的世界,特别是创新活动的不断涌现,创造出了许多新的活动领域,提供了一些新的交往方式,使人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广,自由度也越来越大。交往范围的扩大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化;创新在扩大了人们社会交往范围的同时,也促进了交往形式的丰富发展,人们之间的关系从最简单的血缘关系发展到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文化关系等。

创新是人性的一面镜子,通过创新实践可以获得人性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当然创新不是自我的封闭活动,创新还是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一体化过程。创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协调,都会影响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行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和谐。创新的理论形态是创新机制的灵魂。在现代社会中,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创新劳动不能依靠稍纵即逝的灵感,而是需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的指导。只有掌握了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够将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能够又好又快地进行创新活动。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猜你喜欢

本质创造性人性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童年的本质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