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观点摘录

2010-09-07

创新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河南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观点摘录

吴敬琏:“十二五”应突出中原经济区

人物档案

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语录

“如果河南还没有富起来,说国家已经富起来了,那是说不通的。”

在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原经济区构想应该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中来,国家“十二五”规划应把中原经济区突出出来。

吴敬琏说,中原地区是中部地区最主要的部分,而中原地区最主要的部分是河南。河南是中国农业生产第一大省和人口第一大省,但从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来看,河南在中国都不是先进的。“如果河南还没有富起来,说国家已经富起来了,那是说不通的。”

吴敬琏也提醒,在制定中原经济区规划时,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要研究本地区资源禀赋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这样形成的经济区,不是用行政权力捏合起来的,而是由有类似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比较紧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联系的区域结合而成。他还建议,在构建中原经济区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也要继续发展农业。

陈栋生:中原不建“经济区”是中国“心腹之痛”

人物档案

陈栋生

著名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语录

“没有中原经济区,中原地区就会成为中国的心腹之痛,手疼脚疼都好治,心腹痛可是个大问题!我非常希望中原经济区能够成为十二五规划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75岁的著名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中原经济区构想的态度。

他说,我国沿陇海线建新欧亚大陆桥以发展经济。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去年6月获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战略。在西部,去年6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也获得国务院批准。欧亚大陆桥就差中部没有经济区发展的支点。

“没有中原经济区,中原地区就会成为中国的心腹之痛,手疼脚疼都好治,心腹痛可是个大问题!我非常希望中原经济区能够成为十二五规划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认为,河南是中国之中,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都经过河南。河南对全国的发展和稳定都有重要作用。西北地区如关中、天水发展非常快,东南沿海已经很发达了,中部六省中有四个省都有经济区的规划。如果河南再不发展,就会变成洼地。如果连河南也成了洼地,中国就会患上“心腹之痛”。

李振京 把中原放在更大的空间

人物档案

李振京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经济体制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语录

“现在发展中原经济区,是天时地利人和,河南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辐射能力均已大大增强。”

“中原兴,则中国兴。制定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不仅事关河南和周边地区的长远发展,也符合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时机】

发展中原经济区,天时地利人和

“我认识的一些国外学者,无一不认为北京、上海的发达,不能代表中国的发展。但我认为,中原地区的发展,几乎就是中国发展的缩影。”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振京说,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为中国解决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提供很好的样本。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着中原城市群长足发展的基础,又依托中原城市群,形成更强有力的经济辐射。

李振京表示,2004年以来,中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河南经济的长足进步,经济总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五位,河南目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可以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原城市群战略对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促进中部崛起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中原城市群毕竟仅局限于河南省内。李振京说,如果把中原放在更大的空间,置于全国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审视中原在国内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今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视野就会更加开阔,未来的发展战略,也将更加清晰可见。

此时的河南,打造中原经济区,恰恰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李振京说,首先,中原城市群作为经济区的核心圈层,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我发展能力、辐射能力大为增强。在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范围内,中原城市群是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都市群,省会郑州已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再加上目前正是经济区战略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一轮区域经济协调规划上,连贯南北、承接东西的中原地区,更应该有所作为,助推中部的崛起和中国经济的新腾飞。

此外,李振京认为,构建中原经济区,将对我国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原兴,则中国兴。制定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不仅事关河南和周边地区的长远发展,也符合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李振京说,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强化内陆经济支撑、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更有利于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卢中原:中原经济区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人物档案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语录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突出的历史、区域、文化等优势。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在致辞时说,中原经济区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卢中原祖籍济源,对河南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他说,他2006年带孩子回济源老家探望,对济源的变化感到非常震惊,每一个不了解河南的人都应该亲身到河南走一走看一看。河南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穷二白的样子。

卢中原对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表示支持。他说,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突出的历史、区域、文化等优势。近年来,河南发展势头良好,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呈现出古老与青春、历史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已批准设立多个经济特区、经济区、经济带和试验区,覆盖了包括河南周边省份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面对各地发展活力迸发、经济竞相发展的新形势,河南如何定位、如何发展,迫切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构想,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符合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内在经济联系的发展新理念,必将对区域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河南紧紧把握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力度的宝贵机遇,深入研究、科学规划,大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在支撑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兴山 选择好发展模式

人物档案

李兴山

中共中央党校原教育长、教授

语录

“民众创业、市场运作,这是我们的方向。老百姓应该成为创业的主体,应该成为财富享用的主体,一定要把这两个结合起来。”

【方向】

民众创业、市场运作

李兴山认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农业和工业的关系,农业和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其实并非不可调和,也并非仅仅是对立的关系。

不牺牲农业,还要发展好工业,表面上看是一对矛盾,其实它们是统一的。他说,我们国家发展的薄弱环节是农村,但是潜力最大的也是农村。

此外,目前城镇化发展,相对减少农业人口,有真减少,还有假减少。有的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但是在农村还有耕地,有宅基地。李兴山说,解决农业和工业、农业和城镇化的矛盾,还要在城镇化中真正增加城市人口,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里人,这样土地就能又腾出来。“问题是你要让农民进城之后,让他享受城市市民待遇,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重要的,是要选择好发展模式。在李兴山看来,现在各地发展和规划普遍是以政府为主导或者为主体,实际上应该改革,政府可以搞好指导、规划和引导,但是主体是要发动民众的力量,发动民众创业(但不是全民创业,不是全民经商)。

另外,要靠市场的力量。李兴山说,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结构就是发展方向,不一定大家都搞纳米技术、航天技术。“如此一来,我们都有了很多事情可做。”李兴山说,“民众创业、市场运作”是我们的方向。

【主体】

发展模式要以广大民众为主体

河南是经济大省、粮食大省、农业大省,工业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谈起河南崛起的意义,李兴山说,且不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但可以说河南以及中原地区是“影响大局”的一个地方。

李兴山做了一个很形象的类比,他说:“就像中国在世界是一样的,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河南的发展也是对全国的重大贡献。中国13亿人口,大家都要饭吃,全世界都受不了。”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河南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