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空间转换研究

2010-09-06王燕妮

关键词:石灰窑恩施市恩施

王燕妮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空间转换研究

王燕妮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恩施土家“女儿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三维生存空间环境发生了巨大转换,并逐渐形成“乡村——都市体”文化空间特性,本文比较了乡村、都市两个文化空间里的“女儿会”,探讨“女儿会”在发展中呈现的空间转换特点,分析转换中出现的新文化事项。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空间转换;乡村—都市体

文化生境中任何一个维度的细微变动都会促使文化发生相应的变迁,文化变迁的“滚雪球”效应又加剧了文化复杂性,导致更急速的变迁[1]。恩施土家“女儿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面对社会大环境急剧的变化,其三维生存空间环境发生了巨大转换,尤其是1995年“女儿会”从发源地石灰窑迁入恩施市城区后,乡民社会“女儿会”向都市化“女儿会”变迁,乡村“女儿会”与都市“女儿会”共存,形成了“乡村——都市体”文化空间特性。

一、“乡村——都市体”空间特性形成

在历届“女儿会”展演的四维文化时空里,时间维度具有强烈的稳定性,空间维度却从1995年开始,一直处在不断波动性变动中。1995年之前“女儿会”一直以稳定的文化模式悄然生存在边陲小镇稳定的文化村落中,此时期“女儿会”的参与者主要集中在以石灰窑为中心点的辐射范围内,活动内容是乡民自发的集贸交易和社团性表演。尽管解放后石灰窑在行政区划上一度变更频繁,但区一级行政单位始终承担着“女儿会”组织者的角色。这种稳定的文化形态在1995年发生剧烈变迁,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文化生存空间被强制性转换。国家旅游局确定1995年为“中国民俗风情旅游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恩施市举办“95′中国湖北民俗风情游暨恩施‘土家女儿会’”,恩施州旅游局制定《湖北民俗风情游实施方案》把1995年“女儿会”的举办地址选在恩施市城区内具有民族特点的民族路,此番决定将“女儿会”的展演地点从乡村迁入都市,从而导致了“女儿会”长期以两种形式、两个文化空间的方式共存:以石灰窑、大山顶为代表的原生态“女儿会”和在城市举办的“女儿会”节庆活动。后者是原生态“女儿会”在文化形式和内涵上的扩展,是集旅游、商贸、文艺表演、市民广场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盛会[2]。当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伴随着文化展演人员构成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张,并逐步在城市中形成新的稳定的展演空间时,“女儿会”在文化空间上逐渐形成特殊的“乡村——都市体”空间特性。

二、不同文化空间的关系

城市成为文化变迁的主要根源和推动力,城镇中拥有主要的文化场馆和设施……许多旅游景点为增加旅游项目,经常组织表演土家族传统文艺……各地政府以城镇为中心举办民族传统文化节,既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可发挥广告效益,扩大地方影响,达到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目的[3]。

隐藏在城市化背后的是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经济、文化的相应变革。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解放初期全力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到改革开放大力搞活市场经济再到新世纪提倡全民精神文化的回归。处在时代大潮流中的少数民族习俗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女儿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文化空间:具备乡村文化空间特性的石灰窑集镇,具备旅游和经济并重特性的梭布垭石林风景区和具备市民广场休闲文化特性的恩施市诸广场。

作为“女儿会”原发地的石灰窑集镇,在1995年之前一直是“女儿会”最重要、最稳定的文化活动空间。石灰窑集镇距离恩施市市区145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因公路盘山而建,高山寒冷多雾,驱车前往耗时颇多。集镇地处恩施南通往鹤峰的要道上,乡民迄今保持着逢双日赶场的习俗,每逢场期,远近乡民自发前往集镇打货,多是背着背篓徒步出行,摊贩集中在街道两侧,售卖货物涉及生活各个方面。即便“女儿会”从表象看已经移居到恩施市,但当地民众依然在七月十二这一天相约赶场,热闹非凡。随着“女儿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石灰窑当地民众开始热切期盼“女儿会”能回到原生地。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女儿会”在石灰窑设立分会场,石灰窑本乡民众打出“欢迎‘女儿会’回家”的口号,无疑体现了当地民众民族自我意识的苏醒。“女儿会”,这个边陲小镇出生的娃娃在城市里热热闹闹溜达一圈回来后,携带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标记,披挂着无限风光的华服,让石灰窑这个边陲小镇在多年后重新获得了集体狂欢的资格,而此时的狂欢不再是本土化的潜在性狂欢,而是彻彻底底能牵动城市中每一根神经的主流意识的狂欢。只是在恩施市政府长达十余年的引导支持下,“女儿会”不仅在形式上已经过继给了恩施市政府,其文化空间也打上了强烈的都市化烙印。加之高山乡场交通不便利,物资不丰富,文化娱乐形式单调等因素,决定了都市化的“女儿会”再回到原发地乡村社会举办已不是长远发展之计。

20世纪70年代我国民族地区进入经济蓬勃发展的加速期,社会急剧转型促使文化趋同性、统一性的特点增强,90年代末期民族地区则开始力图寻找文化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梭布垭石林风景区是90年代末期恩施市强力打造的一个旅游品牌,恩施市政府在寻求旅游拉动经济的探索中对它寄予了无限希望。梭布垭石林虽然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潜力,但与同类型的云南石林景区开发相比,梭布垭石林对外发展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号召力。加之恩施市市区内缺乏大型的文化展演空间,迁入市区的“女儿会”虽然文化内涵丰富却一直缺乏合适的展演空间载体。两者的互补性激发恩施市政府全力探索、打造与风景区游览相结合的土家风情展,并一度成为最佳拍档。只是梭布垭石林风景区位于距恩施市市区54km的太阳河乡境内,市内并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只能包车前往,加上30元/人的门票收费,交通的不便利和性价比不高的出行方案直接限制了恩施市区民众参与“女儿会”的积极性。加上当时恩施市市区普通民众对刚进入城区的“女儿会”了解并不深,“女儿会”在初进城市的那段时期内曾一度远离了普通乡民的视线,成为脱离普通民众生活实质的意识层产物。

恩施市的广场文化在2002年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广场建设曾一度成为恩施市市政建设的主要项目。市区广场在文化传导上具备特殊的优势。它是市民自发的聚集点,方便信息集中交流传递,它也是民间文化和潮流的发散地,它还是一个开放性和包容性并存的场所,无论是做生意的商贩还是消遣的市民都能各取所需,最关键的是它有交通便利、场所免费和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笔者将三个空间中民众参与“女儿会”最关注的因素进行比较,恩施市市区广场在女儿会历届举办地中各方面性能占据了最佳优势,交通便利、免费参与和宽阔的展演广场促使“女儿会”最终适应了城市并与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结合,扎根下来开始新的发展阶段,也促使了“女儿会”真正实现了文化都市化移入,赶“女儿会”也成为了恩施市民意识形态里自觉的节俗生活。

三、空间转换中出现新的文化事项

由表1,2可见,“女儿会”除了上文指出的主办单位和展演地域的显著变化外,活动形式在新的文化空间中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新的文化事项出现。

表1 “女儿会”不同举办空间对比表

表2 近四年“女儿会”举办情况对比表

首先,网络媒介的参与开始规范化和规模化。2007年恩施市政府策划集体婚礼,最先是寄希望于通过网络报名这个新方式扩大影响力,但收效甚微。一方面是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集体婚礼这个新事物在民众意识中接受度不高。2008年策划者提出“赶场相亲”的主题活动,即为广大男女提供一个自由相亲的平台,网络在此时发挥巨大作用。恩施市政府官方网站硒都网是网络报名平台,通过网报的有1566人。网络作为新的文化传播媒介,打破了地域限制,文化空间的零距离便利了州内外人员的参与,尤其是与恩施市有一天车程的州内其他县市、重庆、湖南等省份,参与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多。2008年网络开始在“女儿会”中发挥巨大的平台作用。2009年“女儿会”的网报更加火热。“女儿会”的主要参与对象是80年代后出生的人,能针对受众群合理利用网络这一新的传播资源,在文化快速普及的现代化社会中是切合实际而有效的。但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核对、组织参与环节还需要更加规范化。其次,将召开“恩施‘土家女儿会’论坛”作为“女儿会”新的文化形式之一。2008年“首届‘土家女儿会’论坛”在“女儿会”前一天召开,邀请州内外各级专家、学者共41人,其目的是为“恩施土家女儿会”申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脉、出策。2009年第二届论坛在“女儿会”当天下午举行,以如何更好发展“女儿会”,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为论坛主题。作为恩施市三张文化名片的“恩施土家女儿会”在2007年申请省级非遗中折羽而归,恩施市开始正视为“女儿会”文化正名。

此外,政府以文化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姿态推动空间转换发生,成为文化变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国文化部2004年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确定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坚持立法保护与政策保障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相结合,决策系统与咨询系统相结合。”[4]因此政府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变迁最关键的结点在“女儿会”的主办方成功地从区政府转给恩施市人民政府。市一级行政力量介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经济支持和行政干预。“女儿会”的文化展演空间和影响力急剧扩大,物资组织和文化宣传更加规范化。“女儿会”不仅理所当然具备了在恩施市范围内不断变更举办地点的权力,还以文化引导者的姿态开始了波及全市13个多民族乡镇的文化大融合过程。当“女儿会”这个高山乡场生境下的产物,突然以高姿态走入州城首府,普通乡民尤其是恩施市区民众对它的认识还是盲区。而长期以来部分专家、学者对大山顶和石灰窑两地“女儿会”不同文化内涵存在争执,尤其是“赶风流场”、“野老公会”等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认识一度误导民众认识。对外宣传口径不统一和意识形态的误区,使得恩施市政府不得不扮演起为“女儿会”引导、定位的重要角色。打造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品牌,既要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发展,又要保护、保存民俗主体文化内涵还得不断创新该文化外在表现形式。当社会经济、文化都处在“乡村——都市体”的社会大环境变更进程中,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引导者的恩施市人民政府面临着如何正确定位“女儿会”的困境。要发展就必然要以行政力量干预“女儿会”的主导文化基调,必然要通过文化因子的适当变迁来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也必然会以扬弃的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因此官方在“女儿会”对外宣传、对内推动的探索中自身也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

再者,“女儿会”开幕式的形式和与“赶场相亲”主题相结合的活动内容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2008年恩施市推广普及新山民歌,从7月开始拉响了恩施市山民歌大赛的序幕,历经一个多月的比赛后,“女儿会”的开幕式便与山民歌颁奖典礼结合,四大家领导载歌载舞来颁奖,各受奖单位激情演唱[5]民歌,激发了广场市民无限热情。2008年发放免费乘车卡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每位参与“女儿会”相亲的人员都可手持政府发放的出租车免费乘车卡,享受一次从市区各地到“女儿会”主会场的免费服务,出租车公司也组织员工在“女儿会”当天身着统一的民族服装,可以说这是一个明显的三赢营销手段,企业希望通过此方式增加市场知名度,政府也需要能展示为“女儿会”多方服务的态度,而民众对此更是欣然接受。2009年婚庆产品展销环节也起了同样的效应,从侧面证实了“女儿会”具备了越来越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安排红娘服务和设置信息反馈服务是策划方更人性化的服务手法。2008年“女儿会”首次尝试赶场相亲,政府并没有刻意去完善信息反馈体制,而且很多离异的参与人员并不愿意反馈信息,导致信息缺失,不完善的信息跟踪反馈体制不利于品牌的再开发、再发展。2009年“女儿会”开幕式上政府为反馈到的新人颁发1000元奖金,以此为激励机制鼓励民众的参与热情。同时在相亲区域前设置专门的信息反馈服务,彼此中意者可以在此登记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并领取纪念品。同时2009年和2010年“女儿会”现场还出现了红娘服务,为相亲人员做向导或者为在不同区域报名但条件合适的人员牵线搭桥。

恩施土家“女儿会”具备显著的空间转换特性,由此产生一系列新的文化事项,从而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无论是文化的引导者政府,还是文化的接受者普通民众,我们可以看到此种变迁并没有导致文化的缺失和消亡,反而在不断的探索中适应了“乡村——都市体”的文化生存空间特性,并逐渐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的主导品牌[6]。在肯定这种变迁的同时,依然要看到变迁后的文化在现代都市展演中还具备一些不成熟的特性,既要坚持文化的内在品质,又要适应现代变迁,既要坚持文化创新又要维持文化固有内涵,既要看到成绩又要正视不足,只有秉承正确的文化发展态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文化变迁。

[1] (美)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何瑞福,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2] 曹毅.城乡社角下的民俗节庆之争——对湖北恩施“女儿会”民俗移植的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8-11.

[3] 王承尧,罗午.土家族土司简史[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386.

[4] 彭振坤,黄柏权.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65.

[5] 恩施土家女儿会.中国文史出版社,湖北省恩施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10.

[6] 覃章梁,覃潇.关于恩施土家族传统节日:“女儿会”品牌建设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0.

责任编辑:杨光宗

On Spatial Conversion of Tujia“Tujia Valentines'Day”in Enshi

WANG Yan-ni
(School of Humanities,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00,China)

During the half a century′s evolvement of Tujia“Tujia Valentines′Day”,its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change and is generally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Rural-Urban Unit”cultural space feature.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Tujia Valentines′Day”in rural cultural space and urban cultural space,investigates the spatial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Tujia Valentines′Day”appearing in its evolvement,and analyzes the new culture gene in the conversion process.

Tujia“Tujia Valentines′Day”in Enshi;spatial conversion;Rural-Urban Unit

K890.“273”

A

1004-941(2010)05-0012-04

2010-09-20

王燕妮(1983-),女,湖北恩施人,土家族,博士,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石灰窑恩施市恩施
石灰生产工艺创新与应用
石灰窑碎瘤机装置的应用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石灰窑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石灰窑生产控制条件相关研究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湖北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村为例
恩施年俗——点路烛
恩施市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