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影响学生对待残疾人态度研究

2010-09-06王家宏MartinKudlacekGeorgiosXafopoulo陶玉流

体育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捷克奥林匹克参与者

刘 洋,王家宏,Martin.Kudlacek,Georgios Xafopoulo,陶玉流

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影响学生对待残疾人态度研究

刘 洋1,王家宏1,Martin.Kudlacek2,Georgios Xafopoulo2,陶玉流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活动的参与者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前后进行对比。对捷克一所本地学校和一所国际学校的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的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学生,问卷采用了捷克文和英文两个版本,结果发现,国际学校和本地学校参与者对待残疾人的一般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对因为残疾人参与体育而改变规则的态度发生了消极的变化,这说明,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能对来自不同文化、语言背景下的参与者对残疾人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由于活动选取不当等原因也可能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组织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教育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参与者的特点,更为科学地选取活动项目,保证教育效果。我国应利用北京残奥会教育奠定的良好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在某些学校尝试组织类似于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的教育活动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效果评价,为今后的大范围推广做好准备。

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影响;学生;态度

前言

在“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郑重承诺下,在重视“人文奥运”的具有东方文明的人文关怀思想的指导下,第13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奥会”)于2008年9月6日至9月17日在北京举行。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对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和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汲取了东方文明的和谐、中庸思想,丰富其价值体系,并借北京残奥会的机会,宣扬了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在中国这个残疾人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国家,强调了残疾人所应该具有的人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对待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和我国残疾人事业的进步。

同奥林匹克运动一样,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综合性的竞技体育运动会,而且是以其价值体系为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伴随着北京残奥会的举办,一系列相关的以促进残健融合的残疾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在我国得以有组织的进行。奥林匹克运动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都把学校背景下的教育活动作为其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现任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菲利普克劳文先生认为,建立更美好世界的基础是学校,在校学生还没有像成人一样的偏见态度。对于青少年,具有消极意义的“残疾”一词仅仅存在于成人世界中,因此,最好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教育,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态度,更好地接受理解个体差异。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所提出的残奥教育理念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个有效的教育方法,创造和改善对残疾人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教育不仅仅是在残奥会举办期间集中进行,而更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持久的、有组织的在学校大范围开展的教育形式。Paralympic School Day(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活动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它为我国如何在学校开展残奥会价值教育,从而改变在校学生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和行为,为残疾人建立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和谐社会环境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Paralympic School Day是在欧洲大范围、定期开展的一个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教育项目。该教育的目的是在学校改善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并形成对个体差异的正确认识。该项目是通过一系列活动,使青少年在一个娱乐和游戏的环境中理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形成对残疾人身体差异的正确态度。这些活动可以针对年龄在6~15周岁的在校学生进行。该活动目前仅在欧洲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管辖区域进行,其合作单位有来自6个不同欧洲国家的不同组织,包括比利时鲁汶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捷克奥洛莫次大学(University of Olomouc)、德国科布伦茨大学(University of Koblenz)、希腊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立陶宛残疾青少年运动联合会(Latvian Disabled Children’s and Y outh Sport Federation)以及瑞士残疾人体育发展中心(Swedish Development Centre for Disability Sport)。

本研究针对参加2009年捷克俄斯特拉发的残疾人奥林匹克的两所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参与者在参与前后对待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态度的差异,从而对学校进行的残疾人奥林匹克教育对改变参与者对待残疾人态度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探寻其中的特点和规律。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调研

利用鲁汶大学图书馆(Catholic Leuven University),捷克帕拉斯基大学图书馆(Palacky University)和参与的有关讲座和国外当地共享资源,购买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杂志的会员身份,从而全面地检索、查阅相关资料。

1.2 问卷调查

论文在调查中应用了两种语言(捷克语、英语)、两份量表,对参与者态度进行调查。

1.2.1 学生对残疾同伴参与体育课态度量表

Martin.Block教授1995年发明并使用了该量表,该量表目的在于测试普通学校的学生对残疾同学参与体育课的态度。他证明了该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该量表基本态度部分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外在一致性系数为0.78,对体育态度测试部分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66,外在一致性系数为0.56。

捷克帕拉斯基大学Palacky University的副教授Martin.Kudlacek博士对捷克语版的学生对残疾同伴参与体育课态度量表进行了相关信、效度检验。经过修改后的捷克语问卷对于检验普通学生对于残疾人同伴参与体育的态度是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

1.2.2 形容词量表(Siperstein,1980)

通过形容词量表来测量对某件事或人接受或拒绝的态度和行为是被证明有效的。该问卷的基础是受试者对形容词的选择能够反应出对该事物的认知和感觉。Siperstein形容词量表是用来测试青少年对待残疾学生的评价。在该量表中有34个形容词(17个消极的和17个积极的)。受试者要选择他们认为与残疾人相符合的评价的形容词,选择的数目不受限制。总分是选择积极的形容词的数目减去选择消极的形容词数目再加20。总数如果大于20表示积极的态度,如果小于20表示消极态度。量表的结构效度经过分析表明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外在一致性是经过两次试验量表使用前后对比得出的,Alpha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81和0.61。

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17个不同的国家,6个来自英国,8个来自加拿大,5个来自美国,31个来自韩国,21个来自捷克,他们都在捷克生活了一段时期。71个说英语的青少年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班级,14班、15班、8班和10班的学生参与本研究。参与研究的学生包括42个男孩和29个女孩,平均年龄分别是12.70岁和11.67岁。他们在参与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之前和之后都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收回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捷克Ostrava的ZS a Hrdlicky中学6年级两个班的40名学生参加了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36学生在学校日前后完成了问卷调查,包括17个男生和19个女生,平均年龄是11.88岁和11.68岁,问卷收回率为90%,有效问卷100%。

1.3 数理统计

根据从问卷中获得的数据和量表的特点以及本研究的目的,通过spss11.5统计软件包,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描述性、相关性、差异性检验统计。

在对比分析研究部分,选用参数检验(Paired T-Test)和非参数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比较研究。

2 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的活动内容

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活动是在学校老师和适应性体育或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在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工作手册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捷克本地学校和国际学校进行的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基本选用了同样的活动和组织形式。但是,由于捷克本地学校(ZS a Hrdlicky)参与学生人数相对少,时间有限,所以没有安排轮椅生活体验和坐式冰球体验活动,基本内容如下:

在第1个活动中,学生要对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进行学习(图1)。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残疾人奥林匹克冬季和夏季运动,先播出专门制作的影音文件,然后安排讨论活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残疾人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特点和特殊性进行探讨。在此之后,学生被分为小组,合作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关于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规则和特殊性的信息,可以与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员进行互动。

图1 学生们听取关于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讲座图

第2个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轮椅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图2),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获得依靠轮椅移动的经历,使学生感到无障碍设施在生活中对轮椅使用者的重要性。每个参与者要应用轮椅尝试独立地运动。他们要在校园内穿行,完成一些小任务,例如到洗手间洗手,到校长办公室等等。在完成这些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必须要想办法解决他们因为使用轮椅遇到的各种困难。

图2 轮椅尝试图

第3个活动是轮椅篮球活动(图3)。参与者了解篮球轮椅的特点,并体验使用篮球轮椅完成一些基本的篮球活动(例如投篮、传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介绍轮椅篮球的规则、分级以及特殊的技巧。然后,教师会设计一些专门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轮椅篮球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尝试进行简单的轮椅篮球比赛。

图3 轮椅篮球比赛尝试图

最后一个活动主要是围绕两个项目设计进行的:硬地滚球和坐式冰球(图4、图5)。通过这个部分,学生会掌握硬地滚球的基本知识,对脊髓灰质炎运动员有所了解。首先,教师会介绍硬地滚球的基本规则和用到的器械,然后,教师会向同学演示硬地滚球如何进行,参与者在此之后会进行一些硬地滚球的基本练习,然后进行分组比赛游戏。

图4 硬地滚球运动尝试图

坐式冰球是最后一个项目的第2个活动。学生要了解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坐式冰球雪橇。尝试坐在雪橇上,控制平衡,击打冰球。最后,学生会组织起来讨论坐式冰球和一般冰球的区别并让他们对残疾人冰上体育有更好的理解。

图5 坐式雪橇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捷克本地学校(ZS a Hrdlicky School,Ostrava)

在ZS a Hrdlicky学校参与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的学生中,8名学生有家庭成员或者朋友是残疾人,3人曾经经历和残疾同学一起上课,没有学生有和残疾人一起上体育课的经历。大部分学生的竞争性为中等(25),只有1名学生选择了竞争性高,还有10名学生选择了完全没有竞争性。

表1 捷克本地学校学生态度变化一览表(Based on Paired T-Test)

表1显示,除了对待改变运动规则的态度分数在学校日后有消极变化的趋势之外,其他各部分的态度分数在学校日后都有积极变化的趋势。对于与残疾人一起参与体育课态度得分差异,虽然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但是得分均数从学校日前的16.50增加到学校日后的17.25,形容词态度量表得分均数从学校日前的19.81增加到学校日后的19.92。

表2显示,17名参与者对待与残疾人一起上体育课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改变,9名参与者的态度发生了消极改变。22名参与者对待因为残疾人的加入导致的比赛规则改变的态度发生了消极的变化,仅仅5名参与者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14名参与者的残疾人形容词态度量表得分发生了积极变化,14名发生了消极变化。

表2 捷克本地学校学生态度变化一览表(n=36)

表3显示,大部分关于参与者对待与残疾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分数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第5题(P= 0.047)和第6题(P=0.014)前后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第4题是反向测试题,尽管分数变低,但说明态度有积极变化的趋势。只有第8题态度分数降低,态度取向有消极变化的趋势。

表3 捷克本地学校学生对残疾人融入体育教育活动态度分数变化一览表(3~8题的变化结果)

表4显示,与我们的预想不同,参与者的对于规则改变的态度表现出消极的趋势。只有在第13个问题的回答中,态度得分的均值在学校日后升高。第9题、10题、11题和12题的态度均值则在学校日后降低,特别是第11题的分数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5显示,女学生对待残疾人的态度要较男学生更为积极。女学生在学校日前、后对与残疾人一起参与体育课的态度得分均数分别是18.37和19.32,均比男同学分数高。并且在学校日介入前,女同学的该项态度分数与男同学的态度分数差异具有显著性。女同学的形容词态度量表得分均数在学校日前、后分别是20.21和21.05,均高于男同学的得分。

3.2 捷克国际学校(International School,Ostrava)

在国际学校的参与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的学生中, 22名学生有家庭成员或者朋友是残疾人,28名人曾经经历和残疾同学一起上课,14名学生有和残疾人一起上体育课的经历。大部分学生(40人)的竞争性为中等,16名学生选择了竞争性高,还有5名学生选择了完全没有竞争性。

表4 捷克本地学校学生对规则改变的态度得分一览表(9~13题的变化结果)

表5 捷克本地学校不同性别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差化一览表

表6 捷克国际学校学生学校日前、后态度变化一览表

表6显示,参与者对待与残疾人一起上体育课的态度值均数从学校日前的18.80增加到学校日后的18.83,说明态度有向积极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是他们对改变体育规则的态度均数从学校日前的16.25降低到学校日后的15.92,说明态度有向消极方向发展的趋势。参与者形容词态度量表均数从学校日前的24.00增加到学校日后的25.61,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参与者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表7显示,在对与残疾人一起上体育课的态度分数方面,27名学生在参与学校日后发生了消极的变化,31名学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13名学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对改变运动规则态度分数方面,26名学生在参与学校日后发生了消极的变化,26名学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还有19名学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残疾人形容词态度量表结果表明,30名学生在参与完学校日之后,分数降低,33名学生分数增高,还有8名学生分数没有变化。

表8显示,第5题态度分数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然而,第6、7、8题的均数都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大,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表7 捷克国际学校学生态度变化一览表

表9显示,第10题态度的分数发生了消极的变化,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均数从学校日前的3.51下降到学校日后的3.18。除了第13题以外,其他题的均数都在学校日后降低,说明了在学校日后参与者对待规则改变的态度有消极变化的趋势。

表10显示,女学生对待残疾人的态度要较男学生更为积极。除了对待规则改变的态度分数外,女生在学校日后,态度分数均分大于男生。特别是形容词态度量表女生在学校日后的分数与男学生的分数差异具有显著性。

4 讨论

4.1 消极的结果产生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在学校日前、后,残疾人形容词态度量表和对待融合残疾人参与体育课态度的得分有积极变化的趋势,不过这种变化在统计学上还未达到显著性。与活动初衷相悖的是,参与者对因为残疾人的加入而改变体育规则的态度得分却出现了消极变化的趋势,同样的结果也出现在Kalyvas和Reid的研究中。青少年并不认同因为残疾学生加入而改变体育竞赛的规则,原因可能是比赛竞争的程度会因为照顾残疾学生而降低。

表8 捷克国际学校学生对残疾人融入体育教育活动态度的分数变化一览表(3~8题的变化结果)

表9 捷克国际学校学生对规则改变的态度分数变化一览表(9~13题的变化结果)

表10 捷克国际学校不同性别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变化差异一览表

根据Allport的态度理论分析,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必然会对参与者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了解、模仿残疾人结合有组织地与残疾人接触对改变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在改善态度的活动都必须按照相关理论精心组织,否则这种活动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态度改变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生哪种类型的接触(Contact Theory)。良好的环境状况趋向产生积极的态度,不宜的环境状况趋向产生消极的态度。根据接触理论,以下的情况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平等地位关系;产生频繁接触的环境;合作行为;友善的奖励性的接触;他人的积极态度;科学安排的劝说。相反,以下情况会产生消极的态度:组间竞争情况;存在敌意的环境,过大的压力;群体成员有沮丧的情绪。通过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安排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体育运动,并与残疾人运动员进行交流,从而更多地了解残疾人运动和残疾人的价值,尊重残疾人个体差异,这样的安排基本上是符合对参与者态度发生积极影响的相关理论的。然而,在某些活动选择和组织上出现的问题影响到了教育效果的一致性。轮椅篮球作为活动项目其适应性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参加活动青少年,大部分年龄在8~13岁之间。他们力量较小,进行轮椅篮球时,以坐姿投篮,篮球很难碰到篮筐,所以,他们的轮椅篮球经历并不成功,造成了沮丧情绪,这就导致了在回答关于轮椅篮球改变规则问题的时候产生了消极的变化。

4.2 不受文化背景影响的共性结果对我国开展类似教育活动的启示

尽管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是在两所学校,针对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语言举办的,然而结果却表现出来较为相似的特点,参与者在学校日后都表现出对残疾人一般态度有积极变化的趋势和对因为残疾人参与体育而造成的规则改变态度有消极变化的趋势。女性参与者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普遍较男性积极,Fishbein认为,女性的社会角色和本身特点决定了她们对需要帮助和难以独立的人的关心程度要高过男性。因此,就会出现女性参与者对待残疾人态度分数在总体上要高于男性参与者,也有其他很多类似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Hazzard,1983;Voeltz,1982)。

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个体形成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受到其文化背景影响的。然而,在改变态度的相关理论中,则表现出了跨文化背景的共性特点,具有普适性的特点。劝说式交流理论(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Theory)是常用的改变态度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例如演讲、一对一谈话等;也可以用间接方式,如个人接触、角色扮演等。劝说式交流通过语言性信息向态度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Festinger提出的认知冲突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把认知定义为:任何关于环境、自我、个人行为的知识、信念、意见。当个体持有两个相互不一致的认知时,冲突就会产生。在冲突产生后,个体会尝试解决这种冲突,或是改变原有的认知,或是忽略对原有认知产生冲突的信息,哪怕他是正确的。在本研究中,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通过讲演以及各种残疾人生活和体育的模仿活动,在较短时间内给参与者施加一个较为集中的积极影响,从而改善他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而客观原因造成的消极影响又同样表现在两所学校不同文化、语言背景下的学生中。结合改变态度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这种类型的残疾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能够对参与学生产生普遍的影响。

我国虽然没有在学校开展相同模式的学校教育活动,但2008年4月21日,教育部、中残联、北京奥组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北京2008残奥会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并在附件中详细地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对象、活动内容和形式、组织领导、工作安排等,为我国开展长期的、类似与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的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5 结论与建议

1.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对于参与者对待残疾人态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对因残疾人参与而改变体育规则的态度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表现出了消极的趋势,这种变化表现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参与者身上。

2.女性学生表现出对残疾人态度更加积极的趋势,更容易接受残疾人和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

3.在组织运行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或者相关教育活动时,必须要更多考虑参与者生理、心理和文化背景特点,选择适合的项目,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效果。

4.学校背景下有组织专门的教学活动作为残疾人奥林匹克教育实现形式,应该长期开展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改变在校学生对待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的态度。

5.利用伴随北京残奥会相关的残奥教育奠定的良好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在我国某些学校尝试组织类似于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的教育活动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效果评价,为今后的大范围推广做好准备。

6 研究不足

由于器材、中文资料和量表的缺乏,残疾人奥林匹克学校日活动没有在我国进行组织,今后的研究中,将会考虑我国实际条件和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开展定期的学校背景下的残疾人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1]关于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北京2008残奥会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71/ info1209447076606171.htm.

[2]ALLPORT G.Attitudes[A].C MURCHISON.A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Worchester,MA:Clark University Press, 1935:802-827.

[3]BLOCK M.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Revised(CAIPER)inventory[J].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1995,(12):60-77.

[4]BLOCK M.Includ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regular physical education:Effects on nondisabled children[J].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1996,(13):38-49.

[5]ELLERY P,RAUSCHENBACh J.Impact of disability awareness activities on nondisable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students who use wheelchairs[J]. Res Q Exe Sport,2000,(71):106.

[6]FESTINGER L.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M].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7]FINE M,ASCH A.Disability beyond stigma:Social interaction,

discrimination,and activism[J].J Soc Issues,1988,(44):3-21. [8]FISHBEIN M,AJZEN I.Acceptance,yielding,and impact:Cognitive processes in persuasion[A].R E PETTY,T M OSTRORN,T C BROCK.Hillsdale[M].NJ:Erlbaum,1981:339-359.

[9]FISHBEIN M.Peer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evolutionary, cultural,and developmental dynamics[M].Boulder,CO:Westview,1996.

[10]HAZZARD R D.Children’s experience with,knowledge of,and attitude toward disabled persons[J].J Special Edu,1983,(17): 131-139.

[11]IPC EXECUTIVE COMMITTEE.Paralympic School Day manual retrieved on March 2010[EB/OL].http://www. paralympic.org/release/Main_Sections_Menu/Education/ Manual.html.

[12]KAL YVAS V,REID G.Sport adaptation,participation,and enjoyment of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physical disabilities[J].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2003,(20):182-199.

[13]PANAGIOTOU A,EVAGGELINOU C,et al.Attitude of 5th and 6th grade greek students toward the inculsion of chidl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fter a paralympic education program[J].Eur J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2008, (1):31-43.

Research on Paralympic School Day’s Influence o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LIU Yang1,WANG Jia-hong1,Martin.Kudlacek2,Georgios Xafopoulo2,TAO Yu-liu1

This paper,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makes analysis on participa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disabled before and after Paralympic School Day activity in Czech local school and Czech international school.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Children’s Attitude Toward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Revised”(Block,1995)and Adjective checklist(Siperstein,1980)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rticipants’general attitudes had positive change toward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however,their attitudes toward changing sports rules for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had the trend of negative change both in Czech local school and Czech International school.Paralympic education in school setting can be thought as a good way to actualize Paralympic educational value,but we should emphasize more on choosing the fitted activities to arrange the program.In China,in order to spread such Paralympic Educational Model,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previous Paralympic educational activities during Beijing Paralympic Games,organize the similar educational program in school settings and make some concerning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Paralympic School Day;change of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Paralympic education

G811.5 文献标识码:A

1000-677X(2010)06-0059-07

2010-04-21;

2010-05-26

刘洋(1981-),男,河北井陉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适应性体育、篮球专项教学训练,E-mail:david_ lue19811021@hotmail.com;王家宏(1955-),男,江苏苏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奥林匹克运动、篮球专项教学训练;Martin.Kudlacek,男,捷克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适应性体育,融合体育教育;Georgios Xafopoulo,男,希腊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适应性体育;陶玉流,(1976-),男,江苏射阳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哲学、篮球教学与训练。

1.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2.奥洛莫茨帕拉斯基大学,捷克奥洛莫茨783000 1.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2.Palacky University of Olomouc,Olomouc 78300,Czech Republic.

猜你喜欢

捷克奥林匹克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捷克Helfštýn城堡重建
我的捷克朋友
《红楼梦》年画在捷克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头脑奥林匹克
常数轮理性秘密分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