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中的价值

2010-09-05王莹莹

海南医学 2010年22期
关键词:心梗预测值准确性

王莹莹,谢 勇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检验科,海南 海口 57031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坏死,是引起老年人急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痛,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特征改变[1],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所以对AMI诊断的研究一直倍受临床重视[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胞质中的小分子蛋白比结构蛋白更容易进入血循环,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等标志物的研究倍受人们的关注[3-5]。

本文选取51例早期胸痛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H-FABP方法和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cTnI、CK-MB和Mb)测定,比较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因胸痛发病6 h内就诊于海南省农垦医院心血管内科共51例患者血清,分为两组:AMI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根据患者病史、动态心电图演变、生化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的患者18例,符合WHO诊断标准;非心梗组33例,去除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外伤等患者。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课题采用仪器为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仪;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的试剂为太原川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试剂为上海复兴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H-FABP试剂采用哈尔滨富尔斯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所用方法为免疫比浊法,H-FABP定性检测所用方法为胶体金法。

1.3 方法

1.3.1 标本收集与检测 取血3 ml置于普通干燥管中,用离心机在4000 r/min条件下离心3 min,分离出血清,立即上自动生化仪测定cTnI、CK-MB和Mb,如若不能立刻测定,将标本置于4℃保存。将100 μl血清滴于检测板血样孔,平放于桌上,静置10 min,从检测窗读取去检测结果。

1.3.2 结果判定及数据处理 对H-FABP检测所用的检测板中有质控线(C)与检测线(T)两条线。阳性:C与T处各出现一条红线;弱阳线:C与T处各出现一条红线,T线颜色较浅;阴性:C处出现一条红线,T线无条带出现;无效:C处无红线,T处出现红线,或者C与T处均无红线出现。其中以CK-MB>23 U/L、Mb>70 μg/L和cTnI>1.10 μg/L判为检测结果阳性。数据统计分析: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各项指标分别计算出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51例胸痛患者年龄32-97岁,平均(68.5±2.5)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AMI组患者为18例(35%),非AMI组患者33例(64%)。

2.2 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的比较

2.2.1 早期AMI患者不同检测方法 结果见表1。

表1 早期AMI患者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例,n=18]

由表1可知,对于早期AMI患者(发病时间<6 h),四种不同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检测的四种方法中,H-FABP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最高,达到94.4%,高于临床中所用诊断指标。

2.2.2 AMI组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见表2。

表2 AMI组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n=18)

由表2可知,AMI组检测血液中H-FABP,其灵敏度高于cTnI、CK-MB和Mb,其中H-FABP与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MI组患者血液中H-FABP均为阴性。

3 讨论

在中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位居心血管疾病之首,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其中最凶险的类型,每年有许多病人因不能及时诊断并治疗而导致死亡。AMI作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大约为6 h,在该时间窗内使冠状动脉再通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发病早期及时诊断、及早进行再灌注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6]。临床上诊断AMI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一些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学的检测。但心电图监测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仅为50%,仍然有不少AMI患者的心电图并不出现特征性的ST段改变,从而给AMI的及时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且心电图呈非特异性改变的AMI患者,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成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H-FABP是一族同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主要分布在代谢脂肪酸的组织中,是由132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质量为12-15 kD,其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上。H-FABP的一些生物特性决定了其对于心肌损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①在心肌中含量丰富;②主要聚集在细胞质中;③相对分子质量小;④相对的组织特异性;⑤除了心肌以外与CK-MB在组织中的分别类似;⑥心肌损伤后快速释放入血并且通过尿排泄;⑦具有免疫识别功能[7]。至今为止,至少发现九种类型,分别是肝型、肠型、心型、脂肪细胞型、脑型、回肠型、上皮细胞型、髓磷脂型、睾丸型等。H-FABP较特异地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少量存在于肾脏中,肝脏及脂肪细胞中没有H-FABP的存在,占心脏可溶性蛋白质的4%-8%。不同类型H-FABP的氨基酸序列有38%-70%的同源性,在空间结构上都存在两个α2螺旋和一个β2折叠结构,组成一个类似蚌壳形状,其内腔可容纳脂肪酸,通过一定的屈曲增加稳定性,保护脂肪酸独立于其外部环境[8]。

目前,H-FABP主要应用于下面以下两方面:一是早期诊断AMI以及评估心梗的面积大小。由于H-FABP的分子量小,而且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H-FABP的含量极低或者不含H-FABP,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导致心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小分子的H-FABP能够在心梗的较早期释放入血,在血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目前临床上所用的心肌标记物有:cTnI、Mb和 CK-MB等,但是由于cTnI和CK-MB缺乏特异性,血清中cTnI含量于心梗发作3-5 h开始升高,随着肌原纤维不断崩解破坏,结合状态的cTnI持续缓慢释放,血清cTnI水平于12-24 h达高峰,5-10 d后降至正常。CK-MB在胸痛后3-8 h开始升高,9-30 h达到高峰,48-72 h恢复正常。虽然CK-MB对心肌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也存在局限性,首先该标志物不是心脏特异的,在大面积的骨骼肌损伤时血清CK-MB略有升高。其次CK-MB升高快、清除也快,即它可在梗死发生后3 h血清浓度升高,在36-48 h后降至正常。此指标的主要局限在于它在梗死发生后血清浓度升高时间不长,如果病人超过36 h入院,出现假阴性的情况较大,不利于晚期诊断及心梗的预后判断。故而由于狭窄的窗口期,CK-MB用于诊断再梗死有缺陷。而Mb在AMI发病后1-3 h血中浓度迅速上升,6-7 h达到峰值,12 h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种心肌酶,增高倍数为5-20倍,其敏感度较高。但由于其对骨骼肌和心肌损伤不能区分,所以特异性不高。相比之下,H-FAB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临床上所使用的心脏标志物,故而可以作为早期诊断AMI的标志物。且根据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初步评估心梗面积的大小。二是可以评估心肌缺血再灌注。

本课题对51例胸痛患者(胸痛时间<6 h)中心脏标记物如H-FABP、cTnI、Mb与CK-MB等进行检测,对H-FABP与cTnI、Mb、CK-MB早期诊断 AMI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FABP的灵敏度为94.4%,高于cTnI、Mb、CK-MB 的灵敏度;H-FABP的特异度为100%,高于cTnI、MB、CK-MB的特异度;H-FABP的准确性为98%,高于cTnI、Mb、CK-MB的准确性,H-FABP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均高于cTnI、Mb、CK-MB。18例心梗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的H-FABP为阴性,其结果可能是从发病到检测的时间太短,检测结果为阴性。综合指标比较,H-FABP诊断的各项指标都优于cTnI、Mb和CK-MB,因此,HFABP是诊断早期AMI最敏感的指标。由于H-FABP也是由肾脏排出,故而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H-FABP也会出现阳性,所以在标本的选择时应去除肾功能不全患者。本课题所用试剂盒对H-FABP进行的定性检测只需要10 min,独立包装,可单人床前检测,不需要其他生化仪器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对早期AMI的诊断更快速、简便、准确。

[1]吕 军,冯 景,曹 峰,等.肌钙蛋白I联合超敏CR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预测再梗中的价值[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6):511-513.

[2]陈中英.心肌损伤生化指标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12):1245-1246.

[3]关秀茹,谢兴琴,张文超,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28-131.

[4]张春梅,丛 斌,于子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08,6(4):623-624.

[5]安黎云,王缚鲲.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6,5(10):1777-1779.

[6]夏颂年,卢一郡,谢 健,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荟萃,2009,24(17):1522-1523.

[7]刘 博.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5):397-399.

[8]王红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49(7):1253-1254.

猜你喜欢

心梗预测值准确性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心梗猛于虎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